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277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71.
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地区的4个神秘的印记,传统上被解释为“李存孝打虎处”的“虎爪印”和“人足迹”,重新将其解释为大盛群田家楼组恐龙足迹。这些足迹中只有一个最深的“虎爪印”保存了可识别的趾印,表明它是一个有着后内侧拇趾印的兽脚类恐龙左足迹,是一道单步约50cm的直线行迹的一部分;另一种解释是该足迹为小型蜥脚类恐龙的右后足迹,形成行迹的右侧部分,其左侧部分没有保存。马陵山足迹点提供了恐龙足迹如何影响中国民间传说的另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472.
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12、17、22、27和32℃五个温度梯度和12、17、22、27和32五个盐度梯度,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盐度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耗氧排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耗氧率先降低再逐渐升高,在温度为22℃时为最小值1.571 mg/(g·h);排氨率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在温度17℃时为最小值0.127 mg/(g·h)。随着盐度增加耗氧率先升高后降低,在盐度22时达到最大值3.106 mg/(g·h),排氨率先降低再升高,在盐度为27时为最小值为0.145 mg/(g·h)。在盐度32时,不同温度的O:N范围是5.525~79.037。在温度12℃时,不同盐度下的O:N范围是4.378~16.755。不同温度下耗氧率Q_(10)变化范围为1.054~2.421,排氨率的Q_(10)变化范围是0.748~1.256。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大竹蛏的人工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3.
近年来蓝色蛋白石的研究仅限于矿物成分及致色机理,并未对其化学成分、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开展较为深入的分析。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晶衍射(XRD)、电子探针分析(EMPA)、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拉曼光谱等技术对样品的振动光谱、官能团表征、矿物组成及呈色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蓝色蛋白石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非晶态蛋白石,且振动光谱与天然蛋白石存在一定程度的频率位移。EMPA分析结果显示蓝色蛋白石主要元素为Si和Cu,且紫外可见分光光谱表征为742 nm附近一吸收强度较高的宽谱带。综合电子探针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试结果得出,蓝色蛋白石的致色元素为Cu,在其内部呈典型平面正方形结构的[Cu~(2+)(H_2O)_4]~(2+),且Cu含量与其蓝色的体色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即随着Cu含量增加蓝色体色更加浓艳。  相似文献   
474.
中国东北部陆缘区是古亚洲洋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叠加复合部位.区内构造、岩浆与成矿作用复杂,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地之一.在总结研究该区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成矿系统理论,划分了区内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系统类型.  相似文献   
475.
FG5/232���������ǵ�����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FG5/232????????????????????????????????????????????FG5/232???????????????????????С???2??10 -8 ms -2????????????????????????????????????????о??????????????????????????13??15???????????????????????????????100??????  相似文献   
476.
某铜矿矿石中钴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含钴量一般均达到工业要求.早期晶出的黄铁矿中有辉钴矿共生,品位更高,含钴黄铁矿在矿体中分布除构成铜钴矿石外,并可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钴(含钴黄铁矿)矿石.由于矿石中含钴黄铁矿的确定和进一步明确了铜钴矿物的分布特征,从而确定了该矿床中钴的工业意义.  相似文献   
477.
我国东部中酸性花岗岩类岩石分布很广,这些大大小小的岩体又密切与无数的铁、铜、钨、锡以及铅锌等矿床有着成因上的联系.目前从探讨矽卡岩型铁、铜矿床的成矿规律中可以看出、都在强调含矿岩体的岩石化学特征和岩性特征.因之对花岗岩类岩石的研究,随着找矿勘探工作的不断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花岗岩类岩石的命名在岩石命名中是比较混乱的.不同地区由于对该类岩石研究程  相似文献   
478.
479.
饰面花岗石的评价与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饰面石材的装饰性与岩石的矿石物组成有关。在评价花岗石矿床时,应在标准剖面上等间距采取岩矿标本系统鉴定,并按矿物定量法划分石材品种及品级。研究岩体的断裂构造,确定原生节理与石材开采时三向断面的关系,为确定荒料规格、计算成荒率提供理论依据。对石材的研磨加工,建议采用统一的7级系列化磨具,精磨阶段采用微粉研磨,以提高石材的光洁度。制造磨具应选用无机、有机复合型粘结剂。  相似文献   
480.
明渠剪切分层流垂向扩散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直段水槽明渠剪切分层流的掺混扩散特性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试验测得的断面流速、温度、紊动动能、雷诺应力等物理量,分析了分层流掺混强度和出水口附近交界面垂向热扩散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掺混强度的变化规律随流态和相对位置的不同均有明显差异;出水口附近交界面垂向热扩散系数Ez与掺混强度E成正比关系,而与出水密度弗劳德数Fd0成指数递增关系;提出了Ez与E、Fd0的经验函数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