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7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392篇
测绘学   232篇
大气科学   319篇
地球物理   184篇
地质学   696篇
海洋学   205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126篇
自然地理   23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利用钻井、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剖析了孟加拉湾若开海域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特征,探讨了构造变形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区域深度地质剖面揭示,研究区南部仅发育底部滑脱层(深度10 km),而北部则发育底部滑脱层(深度12 km)和中部滑脱层(深度4 km);受滑脱层的控制,研究区南部仅发育一套构造层,而北部则发育变形不协调的上、下两套构造层;南部背斜的南北向延伸距离、波长及背斜间隔距离均明显大于北部。通过北部局部构造精细解析表明,研究区北部变形相对较复杂,上构造层主要发育近南北向的背斜和次级张扭性右旋走滑断层,二者形成时间分别为晚第四纪和晚第四纪末。若开海域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对圈闭形成、油气运聚和保存条件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指出研究区南部平缓褶皱带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条件,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72.
玉海西Mo矿位于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东段,为新疆有色地勘局704队在2015年新发现的钼矿床.矿区出露的岩石主要为石炭系盐池组、新近系葡萄沟组砂砾岩及一套片麻状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脉复式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玉海西片麻状花岗岩、闪长岩分别侵位于364 Ma和306 Ma.玉海西岩体均具有正的εHf(t)(10.5~14.2)和εNd(t)(0.9~4.0)值,较低的ISr(0.703 282~0.704 111)含量,显示新生地壳或亏损地幔来源特征.其中,片麻状花岗岩具有较小的Mg#值(22~27)、Zr/Hf(28~33)、Ti/Zr(10~29)和Ti/Y(94~149)比值,表明其来源于新生下地壳.闪长岩和辉长岩具有较低的SiO2(47.55%~57.54%)含量,较高的Mg#值(51~59)及Ti/Zr(20~380)、Ti/Zr(246~269)比值,表明其来源于亏损地幔;此外,样品富集LREEs和LILEs(Rb、Sr等),Ce/Pb(6.5~12.0)比值较低,表明有壳源物质的加入.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表明玉海西片麻状花岗岩来源于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由古亚洲洋向北俯冲引起;闪长岩同样形成于古亚洲洋俯冲阶段,由亏损地幔并混染地壳形成;辉长岩脉来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并混染地壳成分,形成于碰撞后伸展阶段,晚于闪长岩(306 Ma)侵位.   相似文献   
73.
徐淮地区发育一系列推覆-褶皱带,以皇藏峪背斜为界,区域剖面分为具有明显构造差异的东部、西部构造带,其中东部构造带样式主要表现为斜歪褶皱,西部构造带为一系列逆冲推覆构造,构造变形强烈。采用物理模拟手段对徐淮推覆-褶皱带构造的控制因素进行实验研究,选取硅胶、微玻璃珠模拟不同性质滑脱层,石英砂模拟沉积脆性盖层,改变盖层与基底摩擦力、滑脱层深度变化等控制因素。模拟结果表明,剖面上滑脱层性质及深度变化控制区域剖面构造的强弱变化。皇藏峪背斜以东主要以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泥灰岩充当滑脱层,滑脱层深度大,构造样式主要表现为斜歪褶皱;皇藏峪背斜以西则以寒武系页岩为滑脱层,滑脱层深度小,构造样式主要表现为逆冲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74.
构造地质填图是地质填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造地质研究的基础源泉。填图的主要目标是确定地质体的空间展布规律、变形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建立填图区构造格架和构造演化序列,探讨构造运动与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主要内容是确定填图单元、表示各种(可填的)构造要素。填图的详细程度根据填图的比例尺而定,比例尺越大,可填制和表示的构造要素越多。填图中要重视中小构造要素的观察和描述,构造要素的测量要尽可能多。主要方法包括穿越法、追索法和查证法;比例尺越大,追索法的重要性越大。卫星遥感影像是填图的重要基础,影像的使用贯穿填图的始终。  相似文献   
75.
本文通过开展瑞典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跟踪研究,分析了瑞典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信息服务现状,掌握了瑞典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方面的政策法规、馆藏机构,以及资料汇聚、资料保管、资料数字化和信息服务现状;分析了瑞典岩芯高光谱红外成像2级数据产品服务的典型模式和可借鉴的经验,提出了对推进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信息服务的启示。  相似文献   
76.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NWP models on two heavy rainfalls on 20 July and 22 August 2021 over Henan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The impacts of the water vapor transport to the extreme rainfall were further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gional model system in the Guangzhou Meteorological Service generally showed high scores on the extreme rainfall over Henan. The maximum 24h accumulative rainfall by the 24h forecasts by the CMA-GD reached 556 mm over Henan Province. The 24-h and 48-h Threat Score (TS) of heavy rainfall reached 0.56 and 0.64. The comparisons of the Fraction Skill Score (FSS) verifications of the heavy rainfall by CMA-GD and CMA-TRAMS at the radium of 40km reached 0.96 and 0.87. The water vapor transport to the extreme rainfall showed that the vertically integrated water vapor transport (IVT) of the whole layer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the heavy rainfall exhibited a double-eyes distribution in case 7 · 20. The north eye over Henan reached the same magnitude of IVT as the typhoon eye (Cempaka) over south China. The IVT over the lower troposphere (<500 hPa) showed an overwhelming magnitude than the upper level, especially in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700 hPa). More practical technical needs to be developed to improve its performances on the forecasting of extreme rainfall, as well as more experiments need to be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the specific terrain and physical schemes on the extreme rainfall.  相似文献   
77.
针对卫星导航系统本身提供的服务中存在可用性、可靠性和地面测站布设不足的缺陷,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采用自主导航技术来提升导航星座性能。概要分析介绍了导航星座自主导航技术发展,讨论了EKF和UKF算法的发展情况,对新近发展的多模型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基于神经网络调节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基于自适应因子的卡尔曼滤波和自适应抗差卡尔曼滤波算法等改进滤波算法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比较,并对分布式自主导航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8.
老挝万象盆地属于沙空那空盆地的次级盆地,沉积了厚层的钾石盐矿,而钾石盐中还存在着部分水不溶物,通过研究不同成钾区域的钻孔发现:水不溶物主要包括硬石膏、方硼石、白云母、石英、水氯硼钙石、碳酸盐矿物以及零散的黄铁矿,通过水不溶矿物在钻孔中的分布及组合特征发现,钾盐从析出到结束,水不溶物出现规律性特征:钾石盐含量越多方硼石含量也越多,而硬石膏且越少,并在钾石盐高峰期出现鲕粒方硼石,鲕粒方硼石分布表明成钾晚期沉积环境为动荡的浅水环境.水不溶矿物组合、形貌特征及硼同位素分析研究显示,在万象盆地成钾阶段,钾盐沉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过程可以分为石盐沉积晚期,钾盐沉积早期,钾盐沉积中期和钾盐沉积晚期等4个不同阶段,其中钾盐阶段中期为钾盐沉积高峰期.因此,水不溶物研究能够很好地反演钾盐沉积环境,可作为古蒸发岩沉积研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9.
冰川作为固体水库以“削峰填谷”的形式显著调节径流丰枯变化,冰川的水文调节功能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至关重要。使用现有VIC-CAS模型模拟得到中国西部寒区2014—2100年径流预估数据,从趋势和波动变化相结合的视角,基于径流变差系数法,构建了冰川水文调节指数(GlacierR),分析了9个寒区流域冰川径流变化的稳定性,详细剖析了历史时期(1971—2010年)和未来到21世纪末这些流域冰川水文调节功能的强弱变化。结果表明:历史时期及RCP2.6和RCP4.5情景下,除长江流域外,青藏高原其余流域的冰川径流减小时间节点为2020s,西北内陆河流域则为2010s。历史时期及RCP2.6和RCP4.5情景下至21世纪末,尽管西部寒区大部分流域的冰川径流呈减少趋势,但波动幅度减小或无明显变化,冰川径流稳定性增强或无变化。总体上,西北内陆河流域的冰川水文调节功能较高,青藏高原流域的冰川水文调节功能较低。RCP2.6和RCP4.5情景下,至21世纪末,西部寒区各流域冰川水文调节功能均呈现减弱趋势,西北内陆河流域减弱更加显著,如RCP4.5情景下,木扎提河冰川水文调节功能降幅达25.4%,而青藏高原各流域的冰川水文调节功能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从年代际变化来看,1970s—2010s是寒区流域冰川水文调节功能较强的时期,1980s和2000s两个时段冰川水文调节功能尤强;RCP2.6和RCP4.5情景下,未来到21世纪末,冰川调节功能明显减弱。减弱的时间节点不同,最早为1970s,最晚为2020s。  相似文献   
80.
游客满意度是衡量旅游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已受到众多旅游研究者的关注。在其热点研究中,有关冰川旅游游客满意度及不同游客属性间满意度差异的研究鲜见。选取达古冰川与海螺沟冰川为研究区,通过对游客属性细分,运用模糊多准则决策法(F-MCDM)及引入需求弹性理论对冰川旅游游客满意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敏感性分析,探讨了提升冰川旅游游客满意度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达古冰川游客实际满意度总体高于海螺沟冰川,两地均以管理与服务的满意度最高,消费状况与交通的满意度最低。就游客属性的相对满意度而言,两地均呈现男性满意度高于女性,高消费游客满意度高于低消费游客,高忠诚度游客满意度高于低忠诚度游客;两地相对满意度的差异表现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客源地和到访次数方面。相较于达古冰川,海螺沟冰川满意度敏感性更高,同等改进力度下游客满意度的提高更为明显高效,就两地满意度敏感性最高的景观特色而言,达古冰川1%的改善将提升游客满意度0.30%,而海螺沟冰川可提升0.45%;对于不同游客属性的满意度敏感性,两地均以不愿推荐、不愿重游和未达到期望的游客最高。最后依据满意度敏感性分析结果,为两地冰川旅游发展提出了关键属性改进、营销策略创新和旅游产品开发等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