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RCCC-WBM水量平衡模型在北方典型流域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水文模型是开展环境变化影响分析和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工具。以山西省的5个不同尺度的代表性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RCCC-WBM模型在山西省的区域适用性。结果表明:RCCC-WBM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山西省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和年代际变化特点,对典型流域月径流量模拟的Nash-Sutcliffe模型效率系数超过65%,水量模拟误差也较小,该模型在山西省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用于山西省水资源评价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42.
纳米科学已涉及从信息学到地学的各个领域,成为这个时代一个标志性的关键词。近十多年来,国内外的纳米地学 研究,在实践、理论和实验等诸方面都取得了迅速的进展。该文运用4F (Fact, Formation, Function and Formulation,即事实观 察、形成机理、功效作用和计算模拟)研究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对断裂剪切带中 的纳米结构与成矿作用进行了样品观察和综合分析。首先,作者表述了岩石剪切面上广泛分布的剪切薄壳(膜) 的形成、 发育和组成,一般脆性剪切的薄壳厚度(h,毫米-厘米级) 要比韧性的剪切薄膜(忽米-毫米级) 厚,前者是由动态摩擦 粘滑滑移引起的,而后者则是由静态蠕滑滑移造成的,且两者均是由纳米矿物和纳米结构组成的。随之,作者集中探讨了 作为研究主体的剪切薄壳(膜) 中纳米结构的应变变形和生成演化,它们既具有弹性又有粘性的变形特征而不是单一的力 学属性。纳米结构的生成-发育-演化,可依剪切变形过程划分为强化(硬化)-弱化(软化) -脆化(退化)三个变形应变阶 段,和相应的纳米涂层-纳米弱化-纳米层裂三种类型纳米作用:(1) 纳米涂层是一种最基本的纳米作用,在成熟的断裂 剪切(带)中,只要有滑移摩擦存在,就会有纳米结构。这种作用能引起有序的纳米结构和定向结构,包括单体纳米颗粒 (通常直径d= 40~80 nm) -复体纳米颗粒-多重复体纳米颗粒;纳米粒-纳米线-纳米层;纳米颗粒粒化-异化-再生 等。(2) 纳米弱化作用是由颗粒粒度减小,瞬时温热,叶理发育和弱势矿物等所致,并可细分为滑动纳米弱化、流变纳米 弱化和动力纳米弱化三种类别。(3) 纳米层裂作用是一种由动力热作用到静力冷作用诱发的剥离作用,通常沿着纳米结构 的劈理面、解理和滑移面开裂。进而,以江西省的金山金矿和广丰滑石矿为例讨论了纳米结构与成矿关系:(1) 含金糜棱 岩发育过程中的纳米涂层作用成岩,纳米弱化作用成矿和纳米层裂作用形成面理的三个阶段。其重要的是纳米弱化作用期 间超糜棱岩的温度能够达到纳米金物质的熔点327 ℃,并在流变滑移过程中产生集中颗粒型(d=15~35 nm) 和分散颗粒型 (d=4~8 nm) 的金颗粒;(2) 滑石矿中高应变反映的纳米结构和纳米作用尤为强烈,具有局部熔融流变,纳米弱化作用阶段 的纳米次分层作用非常发育,沿(001) 面滑移的叶理厚度仅10~15 nm,且纳米层裂作用更是造成开放性的剥离、裂理作 用。上述的研讨,揭示了实质上至少一维的“纳米小疙瘩(nano-orange) 在地球物质中无处不在”。这场地学变革-- “纳 米科学与技术是地球科学的下一次革命(Hochell, 2000)”--大幕才刚刚开启,就促使科研工作者对一些地质现象重新认 识,也激发大家去开发“纳米小疙瘩”在地球物质中的“新奇”功效。  相似文献   
43.
44.
全球变暖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了全球变暖的事实以及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对甘肃省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这些对策对甘肃省而言,归纳起来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用好水、管好水、节约用水,开发利用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实施人工增雨(雪);二是沙的问题。关键是遏制沙漠化进程,使用“区域气候—生态模式”,根据各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生态环境,定量计算各地林、草种植的品种、布局、走向、承载力,以提出恢复植被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45.
层滑构造煤岩体微观特征及其应力应变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琚宜文  姜波  王桂梁  胡超 《地质科学》2004,39(1):50-62,91,T001,T002
层滑构造在煤层及其顶、底板间普遍发育,它对地质勘探、煤矿生产、矿井工程灾害防治以及煤层气的开发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淮北煤田海孜煤矿为例,在研究宏观层滑构造带组合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层滑构造的微观特征和形成机理。构造煤是层滑引起的煤层流变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通过对构造煤与构造岩的微观特征测试,发现层滑运动除了产生脆性变形外,还产生较强烈的塑性变形。利用煤镜质组光率体各向异性和构造岩组构,结合层滑构造的实测数据进行了煤岩体应力、有限应变分析。结果表明:层滑构造以顺层剪切为主,煤层受力的主要方向为NW-SE向。  相似文献   
46.
《奇妙的星空》(以下简称《星空》)是北京天文馆2011年暑期为广大公众和青少年精心打造的一档天文科普大餐。这是首次在全天幕数字投影系统加最新光学天象仪的剧场中演绎美丽的星空之旅。本节目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亮点:  相似文献   
47.
In this study,we analyze the co-seismic response of water levels in the Jiaji well to strong earthquakes(MS≥7.8) from 2001 to 2010 at an epicentral distance less than 8000km.We investigated the co-seismic variation form of water levels,and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mplitude of water level variation and the magnitude and the epicentral distance.We then checked the seismic wave phases when the changes of water level occurred.It was shown that:(1) the water level’s co-seismic response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escalation with no oscillation;(2) the amplitude of water level change has a certain connection with epicentral distance and magnitude;(3) co-seismic response of water levels in the Jiaji well shows a certain directivity;(4) most of the co-seismic responses were caused by surface waves,and some by long-period S waves.  相似文献   
48.
该基地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王莽岭东南部,貌景观.王莽岭景区的石灰岩、白云岩在重力垮落、面积117.33km2.基地内保存了大量的地质遗迹和地 冰冻裂解、地表水冲蚀下,形成了奇特的岩溶峰丛地貌;西寨门处出露的团状白云岩角砾显示了岩层的顺层滑动构造;勒马崖处的"马蹄印"、"虫管"岩石花纹描绘了史前滨海动物的活动;棋子山的各色砾石记录了河流对砾石的冲刷、搬运、摩擦过程;锡崖沟的"四世同堂"地层讲述了此地三次巨大的地壳运动;凤凰欢乐谷的"石门"表明了石灰碳酸盐层沿节理裂隙经过水冲、溶蚀等地质作用.  相似文献   
49.
使用GRAPES_SDM沙尘暴数值模式,对2011年4月28-30日中国北方强沙尘暴天气进行分析,讨论高空急流在此次过程中对沙尘传输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GRAPES_SDM沙尘暴模式较好地模拟了此次沙尘暴过程的范围和强沙尘暴中心,整体模拟效果较好;(2)沙尘天气发生时间及移动路径与200 hPa高空急流的加强、移动发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3)高空强纬向风速的加强能够促使中低层形成垂直环流圈,其下沉支流使高空动量有效下传到近地面,进而在地面形成大风及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强沙尘暴中心位于此垂直环流圈的下沉支;(4)等熵位涡与高空急流及地面沙尘浓度分布演变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等熵位涡位于高空急流北侧,地面沙尘浓度中心位于高空急流出口区、等熵位涡中心西南侧、等值线密集带;高层高值位涡区向下延伸的路径与高空急流北侧纬向风速等值线密集带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本文还通过对高空急流轴线动力、热力结构垂直剖面的分析,探讨了高空急流对大范围沙尘天气影响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50.
2011年春季中国北方沙尘天气过程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1年春季,中国共出现了7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沙尘暴4次,强沙尘暴2次,沙尘天气频次总体偏少、强沙尘暴偏多,影响范围较广。通过对2010/2011年冬季及2011年春季天气气候特征的分析表明:①2010/2011年冬季,冷空气偏强,气温偏低,有利于土壤冻结,同时新疆大部、内蒙古西部及东北部分地区降水偏少,使得前期地面植被状况偏差,进入2011年春季,中国北方大部地区降水仍偏少,地面植被状况虽未得到改善,但气温仍偏低,土壤解冻较晚,而2011年春季冷空气较常年偏弱,使得2011年沙尘暴发生时间较常年偏晚,且沙尘天气过程偏少;②中国北方沙尘天气常发区域土壤湿度较常年偏高,土壤状况良好,土质不够疏松,是2011年春季沙尘天气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③2011年春季蒙古国及内蒙古大部地区纬向风为偏西风的负距平区,不利于起沙及沙尘粒子向东输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