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蛇绿岩套出露状态可分为3种类型,如在岗仁波齐和白朗地区完整出露大套基性 超基性岩体,层状堆晶岩,辉绿岩质岩席、岩墙,以及层状深海沉积建造。而在仁布地区的蛇绿岩露头规模迅速收敛,仅剩少量地幔岩体表现为串珠状排列的小岩株向东延伸并逐渐尖灭。在拉萨地区蛇绿岩套则完全缺失,相应位置出露一套同时代中 酸性火山岩建造。为探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大地构造性质,笔者选择蛇绿岩套出露巨厚、迅速收敛和完全缺失3种不同的构造位置开展构造-沉积剖面研究。初步结果显示:白朗大规模蛇绿岩套核心区保留基底构造窗,且局部可直接观察到深海沉积建造与上下围岩复理石的沉积整合接触关系。仁布地区的镁铁 超镁铁岩体具有保留完好的原生侵位构造形迹,岩体与围岩常呈侵位时的牵引平行或者低角度斜交接触关系,地幔岩与围岩接触带保留典型烘烤边等热接触变质带(晕)等。两剖面的岩石均处于区域性脆性 韧脆性变形和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缺乏统一的区域性构造极性,因而整体属于原地系统,并非经历板块俯冲-碰撞-反逆冲的外来残余洋壳岩片。拉萨地区在蛇绿岩带向东延线位置出露侏罗-白垩系中 酸性火山建造,大剖面南北两侧的中 新生代沉积建造的岩性组合,构造样式和沉积环境演变过程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时间上的宏观对应性,应当记录了同一个盆地的完整演化旋回。上述构造-沉积地质特征说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套并不代表中生代近万公里宽阔洋壳的残余构造岩片,新特提斯洋实际上属于一条中生代不均一洋壳化的弧后裂陷盆地。  相似文献   
32.
在2007年12月20日的第62届联合国会员大会上,联合国宣布2009年为国际天文年。决议由伽利略的故乡意大利提交。2009年国际天文年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33.
张宜 《探矿工程》2019,46(7):51-56
随着常规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其存量资源越来越少。美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成功,为页岩气勘探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储层改造技术是决定页岩气开发成败的两大关键技术之一。而页岩气储层的脆性指数是评价页岩气储层可改造(可压裂)的关键指标。本文对国内外的页岩气储层脆性评价方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总结了岩石脆性的各种力学表征方法以及矿物成分对岩石脆性的影响,为我国页岩气储层脆性评价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性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4.
四川上二叠统龙潭组煤层及其顶底板泥页岩含气性及其合采对煤系气勘探开发意义重大。为改变煤层气产业低产低效长周期的现状,达到提升煤层气井产量、稳定产能的目的,实现综合效益的目标,将龙潭组当成一个整体研究对象;重点对煤系泥页岩气的储层组合类型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了含气煤层及其顶底板含气泥页岩合探合采的前景,该地区煤系气合采的必要性、条件等,提出未来开展综合勘探开采的几点原则建议。  相似文献   
35.
文中研究的上二叠统龙潭组煤层及其顶底板泥页岩含气性特征、组合模式及合采对煤系气勘探开发意义重大。为改变煤层气产业低产低效长周期的现状,实现综合效益的目标,将龙潭组作为目标层进行研究;简述了川南煤田龙潭组含气泥页岩与煤层的组合模式,并初步探讨了上述组合模式合探合采的必要性、条件和前景,并提出了开展综合勘探开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6.
目的:人工智能(AI)定量分析比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德尔塔(Delta)和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日至2022年4月19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确诊的294例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及2022年12月1日至12月3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222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首次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分为Delta组和Omicron组,应用推想预测肺部感染辅助诊断软件进行定量计算,比较分析组间CT影像学征象及CT定量数据。结果:磨玻璃斑片影、磨玻璃结节影、索条、实变、铺路石征、小叶间隔增厚及病灶内增粗血管影等影像学征象在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Omicron组病灶分布较Delta组更容易出现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Delta组的全肺病灶体积、体积占比、右肺中叶病灶体积、体积占比、右肺下叶病灶体积、体积占比均高于Omicron组;Delta组患者病灶分布于-570~-470 HU体积、-470~-370 HU体积、-370~-270 HU体积、-270~-170 HU体积均高于Omicro...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BF.7感染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不同临床转归胸部CT表现差异,提高对近期COVID-19的影像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感染奥密克戎BF.7毒株不同临床转归中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特点,根据是否转为重症(重型/危重型)分为A组(未转为重症)、B组(转为重症),A组103例,男65例,女38例,平均年龄(73.98±11.53)岁,B组23例,B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平均年龄(73.43±12.53)岁;比较两组病例年龄、性别及胸部CT病灶分布、密度,累及肺叶情况的差异。结果:126例COVID-19患者均有流行病学史,年龄、性别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病灶在左肺上叶、下叶、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及双肺中体积占比均高于A组。病灶均以磨玻璃阴影、实变为主,范围较A组大。结论:中型COVID-19转为重症患者的胸部CT表现有别于未转为重症者,分析其影像特点,可为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8.
实验采用单轴压缩循环加载方式,在地震频段内测量了莱阳大理岩的品质因数Q值.在频率为0.1-10 Hz范围内,Q值随频率变化是非线性的,而且在5 Hz附近出现峰值.用正弦波和用三角波两种方式加载所获得的Q值与频率关系很相似,并且三角波加载所测得的Q值普遍高于用正弦波加载测得的Q值.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正弦波循环加载大大降低了岩石的强度,三角波则对岩石强度降低较少.  相似文献   
39.
RCCC-WBM水量平衡模型在北方典型流域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水文模型是开展环境变化影响分析和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工具。以山西省的5个不同尺度的代表性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RCCC-WBM模型在山西省的区域适用性。结果表明:RCCC-WBM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山西省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和年代际变化特点,对典型流域月径流量模拟的Nash-Sutcliffe模型效率系数超过65%,水量模拟误差也较小,该模型在山西省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用于山西省水资源评价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40.
纳米科学已涉及从信息学到地学的各个领域,成为这个时代一个标志性的关键词。近十多年来,国内外的纳米地学 研究,在实践、理论和实验等诸方面都取得了迅速的进展。该文运用4F (Fact, Formation, Function and Formulation,即事实观 察、形成机理、功效作用和计算模拟)研究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对断裂剪切带中 的纳米结构与成矿作用进行了样品观察和综合分析。首先,作者表述了岩石剪切面上广泛分布的剪切薄壳(膜) 的形成、 发育和组成,一般脆性剪切的薄壳厚度(h,毫米-厘米级) 要比韧性的剪切薄膜(忽米-毫米级) 厚,前者是由动态摩擦 粘滑滑移引起的,而后者则是由静态蠕滑滑移造成的,且两者均是由纳米矿物和纳米结构组成的。随之,作者集中探讨了 作为研究主体的剪切薄壳(膜) 中纳米结构的应变变形和生成演化,它们既具有弹性又有粘性的变形特征而不是单一的力 学属性。纳米结构的生成-发育-演化,可依剪切变形过程划分为强化(硬化)-弱化(软化) -脆化(退化)三个变形应变阶 段,和相应的纳米涂层-纳米弱化-纳米层裂三种类型纳米作用:(1) 纳米涂层是一种最基本的纳米作用,在成熟的断裂 剪切(带)中,只要有滑移摩擦存在,就会有纳米结构。这种作用能引起有序的纳米结构和定向结构,包括单体纳米颗粒 (通常直径d= 40~80 nm) -复体纳米颗粒-多重复体纳米颗粒;纳米粒-纳米线-纳米层;纳米颗粒粒化-异化-再生 等。(2) 纳米弱化作用是由颗粒粒度减小,瞬时温热,叶理发育和弱势矿物等所致,并可细分为滑动纳米弱化、流变纳米 弱化和动力纳米弱化三种类别。(3) 纳米层裂作用是一种由动力热作用到静力冷作用诱发的剥离作用,通常沿着纳米结构 的劈理面、解理和滑移面开裂。进而,以江西省的金山金矿和广丰滑石矿为例讨论了纳米结构与成矿关系:(1) 含金糜棱 岩发育过程中的纳米涂层作用成岩,纳米弱化作用成矿和纳米层裂作用形成面理的三个阶段。其重要的是纳米弱化作用期 间超糜棱岩的温度能够达到纳米金物质的熔点327 ℃,并在流变滑移过程中产生集中颗粒型(d=15~35 nm) 和分散颗粒型 (d=4~8 nm) 的金颗粒;(2) 滑石矿中高应变反映的纳米结构和纳米作用尤为强烈,具有局部熔融流变,纳米弱化作用阶段 的纳米次分层作用非常发育,沿(001) 面滑移的叶理厚度仅10~15 nm,且纳米层裂作用更是造成开放性的剥离、裂理作 用。上述的研讨,揭示了实质上至少一维的“纳米小疙瘩(nano-orange) 在地球物质中无处不在”。这场地学变革-- “纳 米科学与技术是地球科学的下一次革命(Hochell, 2000)”--大幕才刚刚开启,就促使科研工作者对一些地质现象重新认 识,也激发大家去开发“纳米小疙瘩”在地球物质中的“新奇”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