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51篇
大气科学   19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正>大约30多年前,由于有了深海沉积底栖有孔虫δ~(18)0记录,人们开始认识到过去50万年(500 ka)全球的冰量变化以10万年周期为主,称为10万年冰期旋回或冰期-间冰期旋回~([1-3])。后来的研究指出,在近800 ka~([4])或900 ka~([5]),100 ka周期占统治地位。计算行星运动表明,这些天文参数富氏展开的主要周期为:岁差19 ka及23 ka、地轴倾角41 ka、地球绕  相似文献   
112.
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澳大利亚CSIRO R21L9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了CO2加倍情况下影响中国的台风变化的数值试验研究。首先分析了区域模式对中国气候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区域模式由于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因而对中国区域地面气温和降水的模拟效果较全球模式有了较大提高。随后就温室效应对台风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计算区域内台风生成的个数将有一定增加,而登陆我国的台风数目会有明显增加;同时台风的路径将以由南向北移动,在华南登陆影响我国的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113.
<正>进入21世纪以来的20来年,全球变暖更加显著[1],随着全球变暖,观测到的各地发生旱涝的情况与未来预估的变化趋势,是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关心的问题,本文简述最新的研究进展[2]。1全球降水与旱涝在分析全球降水量时,最关注的是旱涝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14.
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进行了CO2加倍对中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对西北地区进行了重点分析.结果表明,在CO2加倍的情况下,西北地区的气温将明显升高,年平均升高值为2.7℃,高于全国平均变化.同时降水也将明显增加,平均增加率达到25%,远高于全国平均,增加率的数值大小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和夏季.  相似文献   
115.
徐影  丁一汇  赵宗慈 《冰川冻土》2003,25(3):327-330
使用IPCCWG1第三次科学评估报告中给出的7个全球气候系统模式的模拟预测结果,分析了人类活动对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由于温室气体增加(GG)或温室气体与硫化物气溶胶(GS)增加,21世纪西北地区气温将可能平均变暖42~60℃·100a-1.降水的变化较为复杂,由于温室气体的影响,未来西北地区降水将增加;考虑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共同影响,则略有增加.模式平均结果表明,未来西北地区降水将可能增加15~39mm·100a-1.  相似文献   
116.
全球气候变化预估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了近5 a来对全球气候变化预估的研究进展,着重分析和介绍近几年全球气候变化预估研究的特点,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17.
使用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对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增加引起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全球模式部分使用的是IPCC数据分发中心提供的5个模式模拟结果,包括IS92a中未来温室气体增加(GG)以及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共同增加(GS)和A2、B2共4种排放情景.分析表明在温室气体增加的情况下,这里未来的地面气温变化与全球和全国一样,都呈增加趋势.以GG和GS为例,GG情景下,这一地区的变暖幅度在21世纪末期达到4.2℃, GS情景下达到3.1℃.但总体来说这里的变暖幅度较全球和中国其它大部分地区小.各个季节中,冬春季的增温幅度大于夏秋季.对降水的分析表明,GG情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降水增加较少的地区之一,而在GS情景下,降水将出现微弱的减少.区域气候模式的模拟,在气温变化方面得到的结果和全球模式类似.但降水与全球模式的结果有所差别,主要表现在降水增加的季节分布不同上,模拟结果中降水增加最多的是冬季和夏季(增加值分别为44%和23%),而春秋季的降水将减少.  相似文献   
118.
近50年中国风速变化多气候模式模拟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滢  罗勇  赵宗慈 《气象学报》2009,67(6):923-934
近年来,随着气候模式研究的快速发展,全球气候模式在模拟20世纪气候和气候变化特征,尤其是在模拟温度、降水等要素特征和变化及其人类活动对这些要素的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全球气候模式对近地层风速的模拟情况如何,目前仍缺少分析和检验.本文利用中国区域近地层风速观测资料,检验评估了参与IPCC AR4"20世纪气候耦合模式模拟"(20C3M)的19个伞球气候模式和国家气候中心新一代伞球气候模式(BCC_CSM1.0.1)模拟的1956-1999年中国近地层(10m)风速及其变化的模拟能力.研究发现,20个伞球气候模式基本上都能模拟出中国多年年(或季)平均风速分布状况,但模式模拟的平均风速一般小于观测值,尤以观测风速较大的北部和西北部地区模拟值偏小显著.气候模式模拟秋冬季风速分布的能力强于模拟夏春季的能力.模式基本上能模拟出冬、春季平均风速大于夏、秋季平均风速,但是模拟不出春、冬、夏、秋季平均风速依次减小的季节变化特征.模式及模式集成难以模拟出观测到的近50年中国年(或季)平均风速明显减小的变化趋势,少数模式能模拟出年(或季)平均风速略呈减小的变化趋势,但与观测值比相差约一个量级.模式对北部和西南部地区平均风速的变化模拟效果较好,而模式难以模拟东南-南部地区风速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9.
联合国——气候变化与企业契约高层圆桌会议于2008年11月2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办单位是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承办单位是北京能环科技发展中心。会议代表多数来自中国民营企业、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和各类银行,以及大型跨国公司,还有一些代表来自中国国家机关、科研院所以及大学。  相似文献   
120.
<正>IPCC历次报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以及气候影响和对策都是建立在全球气候模式考虑各种人类活动情景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其关键问题是:用全球气候模式计算的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可信度有多高?为此,2010年1月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和第二工作组联合主席召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