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216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电磁成像正演仿真与传感器参数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有限元方法对电磁层析成像测量进行正演模拟,计算不同测量组合下各种典型流型的电势实部和虚部分布,考察电极个数、电极张角以及电极厚度对模拟测量响应的影响,并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对传感器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介质分布对电势影响起主要作用,其中虚部分布特征更加明显;传感器各参数中电极数目对测量值影响较大,电极张角和电极厚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2.
川东北地区沉积波动特征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东北地区是上扬子板块北缘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具有复杂的构造和成藏历史。采用沉积波动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了川东北地区沉积波动过程的主要周期,得出控制该区沉积波动的5个周期分别为760、220、100、35、20 Ma,以及存在2个周期为200 Ma的一级波动周期和4个周期为100 Ma的二级波动周期。通过分析二级波动周期与成藏旋回的关系,将该区分为3个成藏旋回。  相似文献   
83.
时域反射仪在监测青藏高原活动层水分变化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13,他引:14  
时域反射仪(TDR)是一种利用电磁脉冲方法,根据电磁波在土层中的传播速度测试不同土层 的介电常数,接介电常数值可获不同土类在冻融状态下的未冻水含量和总体积含水量.TDR仪可在 野外环境下无破损地测得融土和冻土的液态水含量,尤其是能测出不同负温下冻土中未冻水的变 化.该仪器最适用于测量均质细颗粒土的体积含水量,经与烘干称重法对比,TDR仪应用在青藏高 原上不同融土类所测含水量值的误差范围:粉土和细砂为±2.5%,粘土和亚粘土为±3.0%,砂砾石 土和碎石土为±5%.经过反复的野外实践证明,用 TDR仪测上层含水量具有简便、快速及稳定等 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方法.根据青藏公路沿线8个场地埋置的TDR仪和地温仪所获的一个年周期的 水、热资料(1997.8~1998.7),分析了高原活动层在冻融过程中温度场和水分场的耦合所导致的水分迁移及水分场重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84.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以下缩写为NMR)找水方法是一种直接寻找地下水的物探新方法.以实例说明在岩溶裂隙水勘查中,以NMR方法为主,辅以电阻率法,进行资料的综合解释,可以获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5.
对保靖——慈利逆冲断裂带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物探、地质资料为依据,对保靖-慈利逆冲断裂带的具体位置及推覆运动的方向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6.
西加拿大盆地为一典型的非对称性前陆盆地,主要位于阿尔伯达省境内。以盆地中的鲍艾兰大背斜为界,又分为阿尔伯达和威利斯顿两个次一级盆地,油气绝大部分分布在阿尔伯达盆地。泥盆系含油气系统均为碳酸盐岩储层,除含有大量的常规油气资源外,还拥有巨大的待开发的重油和沥青资源。安特勒(D末)和拉腊米(K2-E1)两期造山运动决定了盆地的规模、形态和升降格局,其构造演化控制了盆地的碳酸盐沉积、生物礁形成和油气运移。油气在拉腊米期随深部地层流体的排驱,以孔渗性强的碳酸盐岩台地“管线”和断层为通道发生运移。大多数圈闭是地层—成岩复合成因的生物礁圈闭。盆地发育有上泥盆统D1、D2、D3和中泥盆统134四套旋回层,每套旋回层均含有碳酸盐岩透水层(包括礁储集岩)和起分隔作用的页岩、泥灰岩或蒸发岩类弱透水层(包括烃源岩)。含油气系统是“封闭”的,即泥盆系烃源岩的油储存于泥盆系储层中。识别出五套烃源岩,其中的上泥盆统Duverney组和(或)Majeau Lake组烃源岩是盆地最主要的油气来源。控制储层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前寒武纪基底构造、地层发育和成岩作用。碳酸盐岩的成岩演化复杂,可分为沉积—浅埋藏期胶结、渗透交代白云石化、油气成熟运移、深埋期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岩溶期油气氧化降解(为重烃)五个阶段。形成五类油气藏:重油藏、伴生重油的生物气藏、(轻)油藏、无硫气—凝析气藏和深部含硫气藏。  相似文献   
87.
气候变化对中国多年冻土和寒区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多年冻土总面积为2.15×106km2,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40年来,随寒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冻土和寒区气候变化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多年冻土退缩趋势明显.21世纪,受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的共同影响,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北部多年冻土将大幅退缩.冻土广泛退缩将对中国的寒区经济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冻土退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8.
核电厂厂址的可能最大风暴潮(Possible Maximum Storm Surege,PMSS)是滨海核电厂厂址重要的设计基准之一。基于ADCIRC风暴潮模式计算葫芦岛地区的风暴潮,同时对网格进行精细化处理,网格分辨率精度较高。首先为检验数值模式的准确性,分别模拟了辽东湾地区发生的6005号、7203号和7303号典型台风风暴潮过程,计算葫芦岛站风暴潮最大增水值并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计算表明本文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本文数值计算模型的准确性,为可能最大风暴潮(PMSS)的计算提供了依据。以渤海典型台风7303号台风为基础,建立多条影响核电站厂址的台风路径,计算得到201条派生路径下核电站厂址的最大风暴增水情况,为核电站厂址选址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9.
利用2006年4月和2008年10月分别采自南海北部湾和渤海长岛海域的119尾细条天竺鱼(Apogonichthys lineatus)和57尾黑鳃天竺鱼(Apogonichthys arafurae)标本,以耳石长、耳石宽、周长、面积、矩形趋近率、充实度为基本形态学参数,结合傅立叶变换获得的形态特征变量,研究了两种天竺鱼耳石形态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种天竺鱼耳石在整体轮廓、听沟形状、边缘形态等方面较为接近,细条天竺鱼耳石整体形态较为卵圆,后部较宽;黑鳃天竺鱼耳石整体略细长,后部较窄。利用耳石形态学特征变量对两种天竺鱼的判别分析成功率分别高达82.5%和88.2%,显示耳石形态学分析是天竺鱼鱼种识别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90.
本文给出了确定相对重力观测点“稳定’概率PT的方法,提出了相对重力复测网信息熵的计算方法。计算了1975年海城7.3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和1983年菏泽5.9级地震前后的相对重力复测网的信息熵,并对其变化特征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前,相对重力复测网信息熵逐渐降低,震后恢复;相对重力场由震前的无序状态逐步演化为有序状态,直至发震,而震后又迅速恢复到无序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