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耿伍  侯一筠  齐鹏  赵伟 《海洋与湖沼》2013,44(4):817-828
应用POM2K模式对中国海黑潮区气候态平均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正交曲线网格, 模式区域为太平洋海盆, 特别的在中国海区域进行加密并较好的拟合了岸线; 垂向分为21层, 并在海表9层以上采用对数网格分布; 采用COADS气候态月平均的风应力, 并将模式的温度结果和MODIS月平均的SST数据进行同化, 然后将模式模拟出的流量、海表高度异常同实测数据和卫星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 结果均显示模拟结果可信度较高。接着本文探讨了北赤道流分岔位置季节性的变化对源区黑潮流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秋冬季节北赤道流分岔位置较靠北, 源区黑潮流量较大, 而春夏季节北赤道流分岔位置较靠南, 黑潮流量较小。在此基础上, 针对源区黑潮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数值实验。实验中主要考虑了以下动力因子对源区黑潮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1)风应力; (2)非线性; (3)黑潮的斜压敏感性, 然后通过与控制实验的对比, 讨论了不同的动力因素对吕宋海峡净流量和吕宋海峡上层环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政务电子地图是城市智能化、智慧化管理的基础,随着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和公共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政府各职能部门对电子地图的应用需求日益强烈,基于传统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更新的电子地图在政务服务过程中逐渐暴露出现势性不强、丰富性不足等问题,导致城市管理决策过程中无法准确进行空间定位和查询服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南京为例,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通过挖掘和分析各类电子地图更新数据源,提出了多源、异构数据的协同更新技术路线,电子地图实现了更新源由单一向多源的跨越,地图要素的丰富性和现势性取得了显著的改善,具有一定的创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
苏国韶  赵伟  彭立锋  燕柳斌 《岩土力学》2014,35(12):3592-3601
针对传统响应面法在求解具有高度非线性隐式功能函数边坡可靠性问题上的局限性,采用适用于处理高维度、小样本、非线性回归问题的高斯过程回归模型构建隐式功能函数的响应面,将高斯过程响应面与蒙特卡罗模拟法相结合,通过构造合理的迭代方式,在利用高斯过程回归模型的不确定性评价功能获取最优采样点的基础上,实现了高斯过程响应面动态更新,由此提出了边坡失效概率快速估计的高斯过程动态响应面法。利用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3个边坡算例进行了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响应面法相比较,该方法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明显较高,易于与既有的边坡分析软件相结合,且实现容易,适用于边坡可靠性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84.
考虑地层变异特征一致性的围岩变形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正  杨龙才  张勇  赵伟 《岩土力学》2019,40(5):1947-1956
目前地层变异性分析大多基于地层重复性沉积和变异特征一致性假设,而未考虑地质构造和风化作用的影响,忽略了地层变异性特征一致性的检验。为此,提出地层变异特征一致性的检验和分区方法,采用岩土相局部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相关系数作为一致性的定量判据,基于耦合Markov链模型模拟地层分布,并通过Monte Carlo方法分析隧道围岩变形的不确定性。利用青岛轨道交通某斜井的地质钻孔数据,探讨了地层变异特征一致性对地层分布和变形模拟精度的影响,分析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地质构造和风化作用导致地层变异特征不一致时,增加钻孔数量无法提高地层分布模拟精度,采用所提方法对地层变异特征一致性检验并分区后,可避免状态转移概率矩阵中局部地层分布特征缺失的问题,提高围岩变形不确定性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5.
2001-2010年秦岭森林物候时空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被物候是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最佳指示器,研究其时空变化对深入理解陆面水热过程、碳循环过程及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的时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01-2010年MODIS MOD09A1产品,通过引入MOD09A1的时间控制层DOY(Day of Year)提高EVI的时间精度;采用最大变化速率法和阈值法相结合提取秦岭森林物候期。结果表明,随着水热条件变化,由低海拔至高海拔,东南向西北,生长季始期(Start of Growth Season, SOG)逐渐推迟,集中在第81~120 d(即从3月下旬-4月末);生长季末期(End of Growth Season, EOG)逐渐提前,集中在第270~311 d(10月初-11月上旬);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Growth Season, LOG)逐渐缩短,集中在150~230 d。秦岭森林物候期与海拔关系密切,海拔每升高100 m,SOG推迟2 d,EOG提前1.9 d,LOG缩短3.9 d。2001-2010年,森林SOG提前、EOG延后和LOG延长主要分布于秦岭中高海拔区;SOG延后、EOG提前和LOG缩短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 m以下部分区域。高海拔区物候的年际变化要比低海拔区复杂,2000 m以上区域SOG提前、EOG提前、LOG缩短。上述研究结果量化了不同海拔梯度森林的物候差异,揭示了近10年秦岭森林物候的时空格局,可为秦岭地区生态环境评价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6.
为推动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本文结合我校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时专家提出的意见,基于OBE-BOPPPS教育理念与模式,从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进行改革与实践。达成度指标分析表明,该模式有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低与学习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7.
对南沙海区部分站位微表层和次表层的pH、碱度、密度和表面张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微表层的表面张力低于次表层的表面张力,并且表面张力与溶解有机碳(DOC)相关;微表层的pH低于次表层的pH,并探讨了其原因;微表层的碱度和密度一般高于次表层,同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8.
对南沙海区微表层和次表层中溶解态痕量金属铜、铅、锌、镉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探讨了其与DOC的关系。结果显示:铜、铅、锌、镉在微表层中均有富集,海洋微表层中富集的痕量金属的量(ΔM)与富集的DOC的量(ΔDOC)具有相关性,ΔDOC越大,ΔM也越大;南沙海区微表层和次表层中所测的痕量金属对鱼卵和鱼幼体不会造成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89.
文凤平  赵伟  胡路  徐红新  崔倩 《遥感学报》2021,25(4):962-973
土壤水分不仅是陆面过程中重要的变量,同时也是全球水循环中的关键参数。为了获得高分辨率的土壤水分数据,本文将基于自适应窗口的土壤水分降尺度方法应用在闪电河流域,以1 km MODIS产品(地表温度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作为辅助数据,对9 km的SMAP被动微波土壤水分(SMAP土壤水分)数据进行降尺度,得到研究区1 km的降尺度土壤水分数据。利用地面站点实测土壤水分和机载被动微波土壤水分(机载土壤水分)对降尺度土壤水分和SMAP土壤水分进行了验证,并对辅助数据和降尺度方法本身展开分析以探讨降尺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来源。结果表明:(1)本文使用的基于自适应窗口的土壤水分降尺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SMAP土壤水分的空间分辨率,在进一步丰富土壤水分分布细节变化信息的同时,还能够保留SMAP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化特征并与其保持值域一致。(2) 3种基于像元尺度的土壤水分数据(机载土壤水分、SMAP土壤水分和降尺度土壤水分)与站点实测土壤水分之间的相关性并不高,这主要与点、面数据之间的空间匹配不一致、空间代表性不同以及有效验证的数据量有限有关。而与站点数据验证相比,降尺度土壤水分和SMAP土壤水分均和机载土壤水分数据相关性较好。(3) SMAP土壤水分与辅助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比机载土壤水分与辅助数据之间的较高,而这两种土壤水分数据之间存在的这种偏差主要受到空间尺度、观测配置、参数反演算法和选用的辅助数据等因素的影响。(4)针对验证结果的不确定性,通过增加辅助数据或改变土壤水分估算模型结构进而修改降尺度模型的方式在本研究中并不能显著提高降尺度结果的精度,如何进一步提高降尺度精度仍是未来需要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0.
在川南沐川地区发现了四川首例古风化壳-沉积型Nb-REE多金属矿,为了填补四川地区同类型矿产的研究空白和厘清沐川地区宣威组底部Nb-REE多金属矿的富集特征和成因机制,开展了野外实地调查、岩石地球化学等系统性研究,探讨其富集特征、物源和成因机制及与新生代攀西地区稀土矿床的成因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川南沐川地区宣威组底部Nb-REE多金属富集层产于宣威组底部,厚度5.09~15.33 m,平均厚度10.10 m,w(Nb2O5)为37~909μg/g,平均256μg/g,稀土元素总量0.02%~1.55%,平均0.12%;下部紫红色铁质泥岩型Nb-REE多金属富集层的物源主要来源于峨眉山玄武岩,上部灰白色、浅灰绿色、灰色、深灰色泥岩型Nb-REE多金属富集层除了峨眉山玄武岩的剥蚀产物提供物源外,同时还有大量碱性火山灰的混入;Nb-REE多金属富集层中的稀土元素总量及铌元素含量总体上呈"先增加、再降低"的变化规律,稀土元素在紫红色铁质泥岩中的富集程度比铌元素高,铌、稀土元素含量变化曲线在上部的灰白色、浅灰绿色、灰色、深灰色泥岩中表现出"同增同减"的规律;沐川地区Nb-REE多金属富集层的成矿模式可分为峨眉山玄武岩喷溢阶段、风化富集阶段、沉积富集阶段和盖层沉积阶段4个阶段,成矿作用以风化淋滤和沉积作用为主.沐川地区晚二叠世Nb-REE成矿及新生代攀西地区稀土矿床与峨眉山地幔柱分别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研究两者的成因联系有利于拓展战略性关键矿产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