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南蒙古戈壁天山地区哈拉莫里特锡钨矿强烈云英岩化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分析,得到其侵位年龄为(214±3)Ma,表明该锡钨矿形成于早中生代三叠纪。结合已有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中国北山地区存在2期钨锡成矿事件,即晚古生代泥盆纪和早中生代三叠纪。蒙古戈壁天山地区哈拉莫里特钨锡矿成矿时间与北山地区第二期钨锡成矿事件发生的时间相一致。根据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时、空演化的耦合关系,提出中国北山与蒙古戈壁天山地区发育的2期钨锡成矿作用均形成于碰撞-碰撞后的构造背景,其中前者与敦煌地块和北山地块在早古生代末的碰撞事件有关,而后者则可能与古亚洲洋的最后闭合的造山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2.
在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过程中,确定“热源体”的作用和资源量是地源热泵系统建设和设计的前提.文章通过分析南宁市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进行室内测试获取各种岩土体热物性及物理性参数,并经过野外抽水、回灌及现场热响应等试验,获得了水文地质及各岩土层的热物性等相关参数,进而对南宁市浅层地温能可利用资源量和静态储量进行评估,为南宁市推广和利用地源热泵系统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3.
大量足尺模型试验和实地监测结果表明,土钉支护中土钉内力具有开挖效应,土钉最大拉力出现在基坑中部,上部和下部内力均较小.规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及《基坑土钉技术规程》 (CECS 96∶97)的设计计算理论均不能准确反映土钉墙现场原型观测中实际土钉力,以上问题给合理确定土钉长度带来困难,使计算土钉力及确定长度更多依靠经验,造成土钉力设计偏于不安全或偏于保守.通过分析现行规程计算土钉力与实测土钉力的不一致性,指出现行规程计算方法存在的缺陷,进而分析研究土方开挖对土钉力的影响,讨论了基于增量法的土钉内力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4.
二级公路收费站电子设备雷击原因分析与改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陆川马盘二级公路良田收费站发生的雷击事件为例,系统地分析了机电设备遭受雷击的原因,对公路机电设备防雷建设进行了探讨,为今后防雷改造整体解决方案及防雷改造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
雷电对变电站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陆川县东山110kv变电站雷击事故为例,从雷电的基本特性及雷电对变电站弱电设备的危害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采取合理、安全可靠的防雷措施能有效防止变电站雷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6.
过渡金属的有机酸盐对稠油水热裂解降黏反应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研制了过渡金属有机酸盐催化剂,并据此对胜利油田的稠油进行了水热催化裂解降黏室内实验.在反应温度为280°C、反应时间为36 h、加水量为20%、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2%的条件下,原油脱水降黏率达到97%.利用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测试方法对稠油反应前后的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稠油水热催化裂解降黏反应的机理.研制的过渡金属有机酸盐可用于特稠油、超稠油的现场开采.  相似文献   
97.
提要:南海北部及珠江口盆地渐新统-中新统界面(约23.8Ma)代表一个重大地质事件:在南海乃至东亚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构造运动,本文定名为“白云运动”。研究证实,白云凹陷23.8Ma以前为浅海陆架沉积,但随着南海扩张脊向南跃迁使得23.8Ma以来白云凹陷深部地幔上隆产生强烈的热沉降,陆架坡折带由23.8Ma以前位于白云凹陷南侧突变式地跳跃到凹陷的北侧;白云凹陷也由渐新世晚期的浅海陆架环境转为陆坡深水环境。沉积物地球化学的研究揭示,该构造事件也是本区沉积物源突变的主控因素,造成珠江三角洲和珠江深水扇系统在23.8Ma界面发生明显突变。32~23.8Ma的珠江流域范围可能以华南花岗岩地区为主,之后受喜马拉雅隆升的影响,珠江流域范围向西扩展,沉积物中明显存在着来自喜马拉雅东翼的物质。23.8Ma渐新统-中新统重大构造事件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了珠江流域的格局、南海北部沉积物的组成、沉积作用、海平面变化和油气成藏特点。  相似文献   
98.
航空数字成图相机系统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数字成图相机系统是基于大面阵CCD的厘米级高分辨率多光谱全数字对地遥感成像系统,兼备传统航空摄影测量与现代光电子多光谱数字遥感的技术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城市大比例尺测图、高精度环境及地质灾害监测中,在数字城市和重大工程勘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
白云深水崎岖海底区时深转换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水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领域.南海北部深水区石油地质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巨大.但由于陆坡区水深急剧变深,峡谷纵横,水道复杂,形成了海底非常崎岖的地形地貌,这种崎岖海底严重影响了其下覆地层的地震成像,并造成了构造形态的严重崎变,时间构造图无法反映构造的真实形态.本文提出了两种消除崎岖海底影响的方法.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解决复杂地质问题,实现复杂构造准确偏移成像的有效途径;移动平均时深转换方法直接对时间构造图进行转换,方法简单实用.实际应用表明,两种方法相互验证,是目前最佳方案,可以达到目前勘探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0.
潘杰丽  朱明 《广西气象》2007,28(A01):16-19
通过对2006年钦州市4月7~8日突发暴雨天气个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本次钦州突发暴雨天气的天气系统为近地层(925hPa)的切变线。还有有利的高低空的物理量场和能量场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