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质学   3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利用MODIS积雪资料以及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2000—2009年玛纳斯河流域积雪面积年内、年际变化及其与同期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玛纳斯河流域积雪面积在4个不同分带上随季节变化各不相同,其中,带1变化最剧烈,受气候影响最为显著;带2、带3积雪的增加和减少都比较平缓;带4受气候影响最小。从年际波动来看,带1积雪面积随季节变化更为明显,带4在四季变化中均较平稳。对整个流域积雪面积与气候资料的相关分析表明:冬季,流域积雪变化对降水更敏感;而春季,气温是影响流域积雪面积变化的更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2.
利用2006年采自西藏东部昌都地区的树轮样本,建立了该区域3个树轮年表,相关计算表明,昌都树轮标准化年表与该区域上一年10月到当年1月的平均最低气温相关最为显著,单相关系数高达0.657。利用该年表较好地重建了昌都气象站过去413年上一年10月到当年1月的平均最低气温序列,经多方面验证,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可信性。过去400年中,西藏东部昌都地区秋、冬季平均最低气温经历了6个偏暖和6个偏冷的变化阶段,并有明显的6个持续变暖和5个持续变冷阶段,变暖缓慢,而变冷迅速。变冷、变暖阶段中以20世纪60年代的迅速降温和70~80年代的升温最为典型。昌都地区秋、冬季节平均最低气温以5年、11年、102~103年的准周期变化最为显著。比较发现,近百年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秋、冬季平均最低气温与北半球平均气温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0世纪初到30年代,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秋、冬季平均最低气温缓慢上升,40年代急剧下降,50年代气温回升,60年代初期气温再次下降,60年代末以后气温逐步升高。  相似文献   
103.
在天山北坡东部森林上限采集雪岭云杉样本,建立了树轮宽度年表和稳定碳同位素序列,采用相关函数分析了树轮宽度与木垒气象站温度和降水的关系,发现这一区域的树轮宽度主要受到水分条件的限制,但由于采样点位于森林上限,温度也限制了树木的生长,导致了树轮宽度记录降水信息能力减弱。树木年轮稳定碳同位素序列反映了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燃烧,大气CO2浓度增加,大气δ13C降低的事实。将树轮δ13C序列进行校正后与木垒月气象资料的相关分析表明,树轮碳同位素序列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较为复杂,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这一区域森林上限的树轮碳同位素并不是反映气候变化的最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4.
用树木年轮重建阿勒泰东部6-7月平均温度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采自阿勒泰中东部地区8个树轮采样点的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资料,建立宽度年表。分析这些年表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发现,标准化年表序列与该地区青河气象站6—7月的月平均气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高单相关为卓勒萨依ZLS年表,相关系数为0.555(P<0.0001),且具有明显的树木生理学意义。用卓勒萨依t和卓勒萨依t+3两个树轮标准化年表序列,可较好地重建该地区过去394 a来6—7月月平均气温序列,交叉检验表明,重建方程稳定可靠。分析发现,阿勒泰东部地区394 a来的气温重建序列具有7个偏冷和7个偏暖阶段,和2.7~3.7 a,43.7 a,52.4 a的显著冷暖变化准周期。月平均气温重建序列存在10个突变点,其中在1669年,1714年,1762年,1802年和1939年前后为初夏月平均气温由低向高突变,而在1691年,1732年,1781年,1919年和1963年前后是自高温向低温突变。  相似文献   
105.
阿勒泰柯姆地区树轮宽度年表与灰度年表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柯姆采点的8个标准化宽度和灰度树轮年表的多项特征参数,表明宽度年表在多项年表特征参数上均大大高于灰度年表。通过相关普查得出,标准化晚材灰度年表与当年7月至8月的降水量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426,显著性水平达0.001,而标准化早材灰度年表与上年12月至当年2月的月平均温度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362,显著性水平达0.02,且二者的相关具有明确的树木生理学意义。在0.10的显著性水平上,3个宽度年表均具有14a和3.4a左右的变化准周期,而5个灰度年表均存在2.2~2.4a的变化准周期。  相似文献   
106.
降水变化对天山东部地区河川径流量的影响与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建芳  袁玉江等 《水文》2001,21(2):38-40
通过对降水与天山东部地区河川径流量的相关分析,找出了降水影响径流量的最佳时段(水文率:当年9月-次年8月),在分析了降水对流量的响应特点及敏感性后,发现当降水偏多或偏少10%时,天山东部地区河川径流量增加或减少5.2%,且只有当降水量偏多(或偏少)10%以上时,河川径流量才有比较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7.
用树木年轮重建天山中部近350 a来的降水量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单相关普查表明,乌鲁木齐河谷树轮年表与上年7月至当年2月降水相关显著.西白杨沟及波尔钦沟两个树轮差值年表可较好地重建出天山中部近350 a来该时段的降水量,解释方差达62%.经用统计参数、独立降水资料、历史气候记载、冰川及其它资料多方面验证,表明近350 a的降水重建序列是可信的.降水特征分析指出:天山中部降水可划分出3个偏湿期(1671(?)一1692年,1716-1794年,1825-1866年)和3个偏干期(1693-1715年,1795-1824年,1867-1969年).其后两个偏湿期与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前的第二、第三道终碛垄相对应,经推算,相应年降水量比现今分别偏多约59 mm及30 mm.天山中部上年7月至当年2月的降水具有5、10、53~54、3.7及3.3 a的变化准周期,在1716-1969年间存在着明显的变干趋势,并在1831年发生过突变.重建降水序列对乌鲁木齐、昌吉州天山北坡一带的降水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8.
新疆伊犁地区树轮年表特征初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依据伊犁地区的22个树轮年表,分析其统计、互相关、周期特征,探讨伊犁年表的年轮气候熵、年表敏感度、标准差的关系,寻求伊犁年表中的大气候信息,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对今后在较湿润地区进行年轮气候研究及对其它学科合理利用伊犁年表从事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9.
北疆500年干湿变化特征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袁玉江  韩淑Ti 《冰川冻土》1991,13(4):315-322
  相似文献   
110.
巴里坤300年干湿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巴里坤近几百年来气候变化趋势如何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怎样哈密地区气象处等单位曾在天山东部地区采集了大量年轮标本,研制了10个年表.但没有据此重建出巴里坤的气候变化长序列.1988年,我们又前往巴里坤采取年轮样品80个,并按年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