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8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11.
机载微波辐射计测云中液态含水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介绍了 2 0 0 1~ 2 0 0 2年 4~ 7月吉林省人工增雨期间 ,在中国首次进行的机载对空微波辐射计外场飞行观测试验。观测结果表明 ,仪器可以灵敏地探测出层状云中垂直路径积分云液态水和过冷水含量及其变化 ,揭示了在层状云中嵌入的对流区中有丰富的垂直积分过冷水含量 ,量级可达 10 3 g/m2 。与地面雷达PPI回波强度呈正相关。本文还根据飞机上升 (或下降 )过程的探测数据 ,给出了水平均匀的层状云液态含水量的垂直廓线的实例 ,并进一步讨论了这种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蒋彤 《浙江测绘》1989,(1):27-30,I0001,I0002,31
目前,计算机应用发展很快,国外已把计算机向智能化方面发展,在科研、生产的各个领域,计算机都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不仅作为计算工具,还把它用来辅助设计,乃至设计,更趋于拟人化。  相似文献   
13.
刘健  于勇  蒋彤 《吉林气象》2004,(3):9-11
2001年、2002年利用美国粒子测量系统(PMS)对我省5—7月的降水性层状云在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同时进行了科研探测,共取得完整资料13份,其中2001年为9份,2002年为4份,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后得到以下结论:1.不同云层的配置其云中过冷水含量不同,即:垂直结构为Ns的云层中其过冷水含量最大,达到0.2737g/m^3,其次是Asop—Scop云层,其过冷水含量为0.1693g/m^3,过冷水含量最小的云层结构为Astra云层。过冷水含量为0.1054g/m^3。2.云中过冷水含量与云底高度和过冷层厚度有关,即:云底高度愈低,过冷层愈厚其过冷水含量越大。3.三种云型的云中过冷水含量距0℃层高度的分布为:在距0℃层高度以上400—600m高度范围内过冷水含量达最大,之后随着距0℃层高度的增加云中过冷水含量迅速减小。4.吉林省层状冷云人工增雨可播度为86%。5.在过冷水含量大值区,垂直于高空风做“U”型水平播撒。  相似文献   
14.
对1995年5月9日发生在吉林省中部地区的一次冷锋雨带云雨宏微观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一次冷锋过程是由几条中尺度雨带组成,滞后的500hPa强锋区作用是造成多条雨带形成的动力原因。高层CS云是冰晶供给源地,冰晶在冷云的上部主要是凝华生长,在冷云的下部主要是淞附生长,在液水含量大值区有攀附生长,在云的底部暖区和暖云中是碰并。一次冷锋过程各雨带的人工影响潜力不尽相同,第一条雨带人工影响潜力较大,特别是在这个雨带的生命后期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15.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应用拓展浅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吉林省2003、2004年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层状云连续性降水和对流云降水整层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ertically Integrated Liquid Water,简称VIL)及0℃层上、下层VIL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VIL可应用于人工增雨作业区域的选择、暴雨和强风暴的分析以及降水机制等研究。  相似文献   
16.
北方降水性层状云人工增雨潜力区的逐步判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1~1999年9年间飞机人工增雨外场试验期间长春市气象局07:00或19:00(北京时,下同) 的701测风雷达和吉林省气象台713数字化雷达观测资料,依据穿云实际宏观观测资料将增雨潜力区分为:Ⅰ级(较大)和Ⅱ级(较小)。然后应用逐步判别方法求得500 hPa风速的南风分量、回波顶高度、负温层回波厚度/正温层回波厚度、0℃层高度/回波顶高共4个气象因子参加的两组判别函数S1、S2。再用Microsoft VB6.0可视化编程语言,以作业前最近时次探空报中500 hPa风向风速和雷达回波参数为基础将全省划分成9个催化作业区域,根据云系主体回波所在区域,对预催化或正在催化的层状云系进行自动解报、逐步判别方程计算和增雨潜力的自动显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研制成的液态CO2播撒设备进行了地面试验。并应用于外场飞机人工增雨工作中。试验结果和应用情况如下:利用水平和垂直分档方案测得液态CO2的最低温度分别为-80.8℃和-54.8℃,且最低温度与喷嘴直径的大小无关;不同喷嘴直径其播撒持续时间不同,适合外场作业的喷嘴直径分别为0.4mm和0.5mm,其播撒持续时间分别为44min和40min。2002、2003年共飞行作业82架次,作业情况良好。同时,利用机载PMS粒子测量系统对2002年7月11日的一次天气过程进行了科研探测并进行了由播撒液态CO2引起的微物理量变化和引晶效应的初步分析。PMS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作业后小云滴的总浓度变化不大,但含水量和滴的平均直径约增大两倍.体积直径增加比较多;大云滴浓度明显增多,雨滴浓度减少,含水量增大,而过冷水含量减少,冰晶浓度增大。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层状云中过冷水含量分布特征及人工增雨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2002年在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同时利用美国粒子测量系统,对吉林省5~7月降水性层状云进行了科研探测。通过对探测资料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吉林省的降水性层状云主要分为3种云型:雨层云降水、蔽光高层云一层积云降水、透光高层云降水。其中雨层云中过冷水含量最大;(2)云中过冷水含量与云底高度为负相关,与过冷层厚度为正相关;(3)3种云型中距0℃层高度以上400~600m高度范围内过冷水含量达最大;(4)3种云型的可播度为86%。雨层云的人工增雨潜力为最大。  相似文献   
19.
2001~2002年在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同时利用美国粒子测量系统 ,对吉林省 5~7月降水性层状云进行了科研探测。通过对探测资料的分析 ,得到以下结论 :(1 )吉林省的降水性层状云主要分为 3种云型 :雨层云降水、蔽光高层云—层积云降水、透光高层云降水。其中雨层云中过冷水含量最大 ;(2 )云中过冷水含量与云底高度为负相关 ,与过冷层厚度为正相关 ;(3) 3种云型中距 0℃层高度以上 400~600m高度范围内过冷水含量达最大 ;(4) 3种云型的可播度为 86 %。雨层云的人工增雨潜力为最大。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春季降水性层状云基本结构及降水潜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2002年利用美国粒子测量系统(PMS)对吉林省5~7月降水性层状云在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同时进行了科研探测,取得了一批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计算后得到以下结论: (1)吉林省春季降水性层状云宏观结构主要分为三种云型即:Ns、As op-Sc op、Astra。 (2)不同云型其云中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不同,其中Ns云型的云中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最大,分别达到0.2737g/m^3、205.3个/L,其次是Asop-Sc op云层,其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分别为0.1693g/m^3、117.5个/L,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最小的云层结构为Astra,分别为0.1054 g/m^3、98.6个/L。 (3)云中过冷水含量与云底高度为负相关,与过冷层厚度为正相关. (4)三种云型的云中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距0℃层高度的分布基本一致:在距0℃层高度以上400-600m高度范围内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达最大,之后随着距0℃层高度的增加云中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迅速减小。 (5)吉林省春季降水性层状云的可播度为86%;三种云型的人工降水潜力有所不同,即:Ns云型潜力最大,达41.3%,其次是As op-Sc op云型潜力为28.4%,潜力最小的云型为As tra,为2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