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458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318篇
地球物理   208篇
地质学   805篇
海洋学   167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0 毫秒
991.
992.
本文利用可公度性分析了中国大陆 M_s≥8.0级地震,得出了可公度值为△(?)=4.95(年),并对 K 值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翁文波指出:“可公度性是周期性的扩张”。利用可公度性研究方法,可找到某一统计区内一定地震的韵律,并用于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993.
国际地热流委员会前主席、匈牙利罗兰科学大学环境物理教研室主任、科学院博士斯特格纳(J.Stegena)教授应江苏省地震局和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邀请,于1987年5月21—30日来华访问。访问期间,曾在北京和南京分别作了关于地热和地震、构造和地震、氡的运移、地应力测定等方面的报告,介绍了自  相似文献   
994.
安徽省主要构造地质要素的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徽省在中国东部的中心部位,跨越不同的构造地质单元。前寒武纪变质岩出露面积约占基岩出露面积的三分之一。变质岩包括太古宙、元古宙及少部分古生代地层;变质相包括麻粒岩相到低级绿片岩相。其中发育有多期褶皱变形和同变质期的断层作用,这些断层在后继变形过程中被改造和复活,形成十分复杂的构造地质图案。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从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实际出发,利用圈闭法进行油气资源评价.较为详细的研究了各项计算参数的选取并在概率统计分析基础上应用于不同勘探程度,不同地质条件的区块或地区.在评价方法上着重探讨了对不同勘探程度含油气区如何进行风险分析及如何对不同地区的圈闭进行评价分类.从而提出了一整套较为符合准噶尔盆地勘探实际的圈闭定量评价方法,取得了可信的油气资源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996.
哈尔滨市工业污染与地下水硬度升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97.
董克勤 《气象》1983,9(8):2-3
本文是作者于1982年参加东京国际台风业务试验中心(IEC)工作期间,所作的一点试验结果。试验结束后,曾在我国杭州召开的国际台风预报讲习班(1982年10月)上作了汇报和交流。  相似文献   
998.
以滹沱河石家庄市市区段为例,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以多尺度影像分割与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影像分析方法为主要技术,融入传统分层分类法理论,利用样本多边形对象的成员函数建立训练区,通过监督分类获得滹沱河流域生态要素的空间数据,采用ArcInfo软件对此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石家庄市区段滹沱河流域不同生态功能区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999.
NTSC的双混频时差测量系统试运转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新进口的由德国Timetech公司制造的双混频时差测量系统(dual mixer time difference system,DMTD)已经通过了试运行。介绍了DMTD的工作原理和设备结构。NTSC时频基准实验室的主钟(MC)信号作为DMTD的频率参考信号,5个氢钟和18个铯钟的频率信号作为被测信号与MC信号进行相位比对。用频率分配放大器输出的多路MC信号也作为被测信号用以监测DMTD本身的精度和稳定度。给出了DMTD和时间间隔计数器TIC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及误差分析。测量结果表明DMTD特别适用于频率短期稳定度非常高的氢原子钟这样的频标之间的频率和时间比对。该设备将用于NTSC的守时工作,不久的将来也将用于铯喷泉与氢钟的频率比对。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地下水和矿物质过度开采,一些城市和地区出现了大面积地面沉降,因此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网掌握沉降信息与规律颇为重要。采用GPS技术监测地面沉降相对于常规水准测量方法具有工作量小、快捷方便、实时监测等优点。但GPS监测网测高的精度与可靠性,能够发现多大的沉降量,网形结构、基准点的选择等诸多问题都需进一步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