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159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247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342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4篇
  1938年   2篇
  1936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洪水灾害分析与评估的综合集成方法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洪水灾害复杂大系统的概念,讨论了该系统的组成特征及其高维性、动态性、复杂性等特征和基于定性与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探讨了洪水灾害系统模拟、预测、评估与决策的综合分析方法。为进一步开展洪水灾害的管理与调控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将有利于促进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2.
洪水风险预测业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兴华  严明良  周曾奎  唐勇  吴震  冯民学 《气象》1999,25(12):28-31
介绍了在地图信息可化工具Mapinfo数据库和超文本库的支持下,通过Windows的OLE自动化技术建成的洪水风险预测业务系统。它以直以形象的电子地图针气象、洪水、水文以及投保户保险信息,包括历史洪以淹实况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与历史洪水受淹数据库、气象-洪水数据库等关联作出洪水风险预测,为有关部门业务 指导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3.
加速遗传算法在地下水位动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加速遗传算法,分析了它的原理,控制参数的设置,收敛性,全局优化性能和适用性,并把它成苗地应用于地下水位动态分析中。  相似文献   
114.
2020年长江流域发生了历史第二大洪水,大通站洪峰流量达到84 500 m3/s。本文基于2020年7月长江口特大洪水期间最大浑浊带多站位的水沙观测数据,重点分析了悬沙粒度组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与常态水文条件下的粒度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最大浑浊带悬沙垂向平均中值粒径为10.4μm,变化范围为6~27μm,以黏性细颗粒泥沙为主;其中核心区南槽、北槽及北港的中值粒径分别为8.4μm、7.6μm和8.5μm,过渡区分别为7.2μm、16.4μm和14.5μm。(2)悬沙中值粒径垂向分布受不同组分影响,核心区底层中值粒径为8.8~9.6μm;底层黏土含量在28%~31%之间,粉砂含量在61%~64%之间,中值粒径主要受黏土及粉砂组分影响;过渡区北港和北槽垂向平均砂组分高达19%,南槽砂组分平均仅占5%,中值粒径主要受砂组分影响。(3)对比2013年洪季浑浊带数据,2020年粒径整体增大5.4μm,核心区黏土含量相较2013年减少12.7%,砂增加6.3%;过渡区北槽与北港平均粒径增大10μm。  相似文献   
115.
湖南是干旱灾害多发区,针对湖南地区开展干旱事件特征与成因分析,对于提高湖南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测水平、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地面观测站日降水数据和再分析资料,分析2022/2023年夏秋冬季湖南发生的持续极端干旱事件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这次湖南夏、秋、冬三季连旱具有降水显著偏少(全省平均累积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持续时间长(历时201 d)的特点,同时2022年夏季还伴随罕见的长江全流域性极端高温热浪,湖南平均气温、高温天数等多项指标均达到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极值,给湖南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本次夏秋冬持续干旱事件与海温和环流异常密切相关,前期春季拉尼娜事件和印度洋偶极子负位相模态导致沃克环流增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加强西伸和北抬。2022年8—11月西太副高西伸至105°E,湖南地区受其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导致湖南夏秋干旱发展;12月至2023年2月上旬,西太副高相比历年同期偏弱,东亚大槽增强,且位置在湖南以东,难以引导冷空气南下影响湖南,印缅槽偏弱,不利于槽前西南气流发展,湖南地区水汽输送受阻,导致冬季湖南干旱持续。  相似文献   
116.
与常规三维地震勘探相比,全数字高密度地震勘探采用高横纵比、宽方位观测系统,使用单点数字检波器接收。宽方位地震勘探有利于高陡构造和复杂断块成像,但存在各向异性问题,而单点数字检波器地震信号频带宽、保幅性好、噪声强。为了充分发挥全数字高密度地震资料优势,克服其缺点,必须将宽频、宽方位处理技术运用到煤炭高密度三维地震数据处理中,以提升数据处理效果。以淮北矿区全数字高密度地震资料为基础,针对淮北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特点,以叠前保幅去噪、振幅补偿、OVT处理技术以及全方位角偏移成像技术为重点,开展了煤炭全数字高密度地震资料的宽频、宽方位处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保幅去噪在几乎不损伤有效信号的前提下实现了对噪声的有效压制,振幅补偿恢复了地震信号高低频能量的损失,宽方位处理不仅消除了各向异性影响,改善了成像效果,还获得了丰富的叠前数据。宽频宽方位处理技术是全数字高密度地震资料处理的必要手段,其处理成果比常规处理成果频带更宽,对复杂构造成像更好,分辨率更高,能够实现煤田复杂地质条件地震资料精细成像。   相似文献   
117.
对南海西部4个盆地的跟踪研究发现:碎屑岩中铝钒含量越低,储层性质越好。在碎屑岩发育区,铝钒含量普遍具有正相关性,且不受放射性的影响,故可通过寻找低铝低钒含量区来识别泥质含量较低的有利储层。基于铝钒含量交会图,结合录井岩性可界定出有利储层带、过渡带、欠储层带,并定量标定出各带的下限值或上限值。通过铝钒含量平面分布图,可"由点推面"识别有利储层带、过渡带、欠储层带的分布区。应用该项技术识别储层时,首先需结合钙含量把含灰质的致密储层甄别出来。该技术推广应用于莺琼盆地DX、BX等区块,钻前预测的有利储层分布区,与实钻结果基本一致。这项技术是对利用沉积相解释碎屑岩有利储层和泥质岩盖层这一方法的较好补充,也是对受放射性影响的高伽马砂岩进行测井解释的有力手段,尤其是提供了一种新型实用的地球物理手段,即把铝钒含量随深度变化曲线和各储层带的下限值或上限值应用于分频反演,可以识别有利储层和泥质岩盖层或隔夹层。  相似文献   
118.
庆丹丹  宋凡  宁少尉  金菊良  高成 《水文》2018,38(5):52-58
为了加深对最新GPM卫星降水产品在具体流域的误差特性的了解,利用中国日降水分析产品(CPAP),选取相关系数(CC)、平均误差(ME)、探测率(POD)、错报率(FAR)以及6个极端降雨指标评估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IMERG卫星降水产品和GSMap-Gauge卫星降水产品在淮河、海河流域的误差特性及性能表现。结果表明:(1)两种卫星降水产品的总误差的空间分布完全不同,以高估为主要表现。(2)产品在百分位指标(RR99p及RR95p)和绝对阈值指标(R20及R20TOT)的表现非常好,相关系数超过0.84。对于持续时间指标(CWD及CDD),表现则均不理想,但GSMap-Gauge产品仍优于IMERG产品。(3)不论是日、月尺度下的比较,还是在探测率及错报率上,GSMap-Gauge产品性能表现总是更优。月降雨量估测结果的准确性明显高于日降雨量估测结果。  相似文献   
119.
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发生MS5.1地震,河北省地震预警系统成功地处理并产出了这次地震预警各种结果数据,本文借助此次地震对河北地震预警网内震中距200km范围内台站产出质量以及地震预警前5次处理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此次地震发生在河北地震预警网内,平均台间距为10km,首台触发后3s、震后6s发布首次处理结果,与编目结果相比,震级偏差为-1.3,震中位置偏差为2.6km,盲区半径为18km。随着参与定位台站数量增多,震级与位置偏差越来越小,但震级仍整体偏小。河北地震预警网台站产出质量整体较高,其中烈度台作为地震预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决定预警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次地震震中距200km范围内,烈度台平均信噪比为48,震中距50km范围内平均信噪比为112,符合预警系统对信噪比的要求。本次地震预警结果表明,河北地震预警网内台站布局基本合理,波形质量较高,地震预警系统处理软件在本次地震中预警产出效果较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震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20.
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指导思想,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作为新时代新征程防震减灾工作的根本方向和根本遵循,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中国当前地震预警工作发展现状,并深刻分析了新时代新征程地震预警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了未来新时代新征程地震预警机制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