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420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277篇
地球物理   151篇
地质学   740篇
海洋学   118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地区陆地植被NPP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EOS/MODIS(TERRA)卫星遥感资料,讨论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地区陆地植被年均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04年该地区的陆地植被年均NPP的变化范围为0~1494 g/(m2·a),5 a平均值为395.06 g/(m2·a)。对不同植被的年均NPP分析表明,常绿阔叶林的NPP最大,草地最小。气温是影响该地区陆地植被NPP变化的主要因素,未来南水北调东线地区地表水资源的减少不会对陆地植被的生长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42.
地质力学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以及应用传播体系等方面提出地质力学再创新的新思路,从许多方面具体地提出如何发展地质力学,建立面向21世纪的地质力学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943.
中朝克拉通辫啊早前寒武纪变质作用演化及其PTt轨迹主要有三类样式:第一类以内蒙古集宁-怀安太古宙高级区为代表,PTt轨迹表现为顺时针形式,峰期温压高达800℃-850℃,0.90GPa-1.00GPa,峰期后为大幅度等热减压,反映了板块碰撞造山带的陆壳成倍构造增厚和后期拉张减薄机制;第二类以冀东-辽西太古宙高级区为代表,PTt为逆时针形式,早期增温为主,峰期温压均较高,峰期后为近等压冷却过程,它们它们反映地壳因岩浆底侵而增厚的动力学机制;第三类以辽东-吉南早元古代变质地带为代表,PTt轨迹亦为逆时针,但持征是早期增压明显。维之以近等压增温,峰期为中低压,峰期后近等压冷却。这类样式反映了较稳定陆块壳内裂陷区的闭合过程。  相似文献   
944.
海洋酸化和纳米金属对海洋动物构成威胁,但海洋酸化和纳米金属胁迫对水母的影响却未曾报道。本研究以我国近岸大型食用水母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为研究对象,研究海洋酸化和纳米银(AgNPs)胁迫对海蜇幼蛰的生理影响。将海蜇幼蛰暴露于两种水平的pH(8.10和7.60)和三种浓度的AgNPs(0、20和200 μg/L)持续14 d,测量其生长、运动行为以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海洋酸化能显著增强过氧化氢酶(CAT)和离子转运酶(Ca2+-ATPase、Na+K+-ATPase)活性,从而缓解AgNPs对幼蛰产生的氧化应激。AgNPs会抑制幼蛰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影响能量代谢,造成幼蛰生长速度减慢、收缩频率降低。随着AgNPs浓度的增加,海洋酸化导致幼蛰产生更高水平的脂质过氧化,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945.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评估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其中机理模型评价方法是运用较多的方法之一。WOFOST(WOrld FOod STudies)模型由于其机理性强、源代码开放、参数调整较为简便等优势,已经在相关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模型以不同作物生长发育的机理过程为依据,经过适用性验证后,可用于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评估和气象灾害影响评价;结合历史气候资料与未来气候情景数据,可定量评价过去及未来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通过介绍WOFOST模型的基本原理、运行机制、参数设定与参数本地化等相关方法,系统总结该模型在评估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以期为未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6.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CKD-MBD)是慢性肾衰竭的常见并发症,骨细胞特异性Wnt/β联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表达在CKD-MBD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医学认为CKD-MBD的核心病机是本痿标痹,Wnt/β-catenin发病机制与本痿标痹的机制相似,均有复杂性、虚耗性、难愈性、不可逆性的特点。本文从中医学对本痿标痹和CKD-MBD的认识、本痿标痹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来阐述CKD-MBD的病机,并认为痿痹兼顾法可通过促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从而达到缓解CKD-MBD的目的。  相似文献   
947.
Argo计划(Array 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为海洋和大气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短期天气预报和长期气候预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保证Argo观测阵列的正常运转,需要时刻关注浮标的运行状态,以保证研究区域内维持一定数量和密度的浮标。然而Argo浮标投放费用高昂,投放过早会导致资源浪费,投放过迟会导致信息资料的缺失。本文旨在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Argo浮标在未来某个时间点的位置和状态(仍在工作或已经损坏)进行预测,以提前制定投放计划,保证在正确的位置和时间投放新的浮标,以减少资金投入。对于浮标寿命预测任务,除硬件特征之外添加额外的已存活时间作为动态属性,使用回归决策树、梯度提升回归树、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回归机等机器学习方法,对浮标剩余寿命进行预测。对于浮标轨迹预测任务,使用基于LSTM的Encoder-Decoder模型对未来多个时间步后的浮标的经/纬度信息进行预测,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的LSTM模型循环单步预测所带来的误差累积问题。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浮标剩余寿命和位置预测模型都能达到较高的预测准确率,对指导浮标投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8.
磁组构与构造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开  贾东  罗良  董树文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3):1007-1026
磁组构通常指磁化率各向异性,即AMS(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是一种重要的岩石组构,是弱变形沉积岩地区灵敏的应变指示计.近年来,AMS在造山带及前陆地区的广泛应用为构造变形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同时提升了该方法的理论认识.本文在研读最新相关文献与著作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及研究团队在龙门山地区获得的磁组构研究成果,综述了磁组构在沉积岩地区构造变形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基于现有的研究认识对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以下几点认识:(1)磁性矿物分析是AMS研究的关键,应结合多种岩石磁学实验及光学与电子显微构造研究手段展开详细的磁性矿物学分析;(2)磁化率椭球与应变椭球的对应主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相互平行,但在不同期次、不同种类复杂的磁性矿物组成,或者多期次构造变形的影响下,AMS与应变的关系相对复杂,应比对高场和低温AMS及非磁滞剩磁各向异性(AARM)测试结果,获得不同矿物的优选定向特征,并对获得的组构进行分期;(3)AMS可以揭示造山带及其前陆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并且是分析断层相关褶皱的有限应变特征和变形机制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厘定断裂带变形性状和期次及运动学分析的有效手段;(4)磁组构形成于成岩作用早期或构造变形的最早阶段,能很好地记录褶皱和逆冲作用之前的平行层缩短变形,因此可以揭示同沉积阶段的古构造应力方向.后期足够强烈的构造变形能局部改造或彻底掩盖先存AMS记录,构造流体有关的同构造期结晶矿物或先存矿物的重结晶导致的再定向被认为是其根本原因;(5)斜交磁线理是一种特殊的磁组构类型,反映了区域构造叠加或多期构造变形作用或隐伏斜向逆冲等可能的构造过程,有必要结合多方面的地质证据对其成因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949.
利用155个宽频带流动地震仪记录的连续地震波形数据,通过有限频层析成像技术,反演获得了华南地区上地幔的高分辨率P波三维速度模型.结果显示,大致以江南造山带为界,研究区域南部的华夏块体的大部分区域上地幔存在一个清晰的低速异常构造,而研究区北部的扬子克拉通的大部分区域上地幔则存在高速异常结构,并且这些速度异常体都向下延伸到地幔转换带.一个重要的结果是在(27°N,118°E)处观测到通过410-km界面的上涌流,并且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向西和向北扩展,显示为华夏块体深部200~400 km深度的大范围低速异常,可能为华夏块体广泛分布的新生代岩浆活动提供深部来源.更重要的是华夏块体通过410-km界面上涌流在上涌的过程中向北延伸,越过江南造山带"侵入"到扬子克拉通的南部地区,造成了扬子克拉通较厚的岩石圈对应的高速异常体向南倾斜的假象.最后,位于117°E(郯庐断裂的南端)以东的扬子克拉通岩石圈已经被"活化",即被来自南部热的软流圈物质替而代之.同时,推断在华夏块体下方地幔转换带内低速异常体可能是与海南地幔柱有关.海南地幔柱和(27°N,118°E)410-km界面上涌流的关系还有待于今后更大范围地震台阵反演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50.
邓辉  董非非 《地震学报》2020,42(4):491-503
通过对赣南地区历史地震资料系统地调查研究,以地域人文背景、史志记载情况等为切入点,综合考证历史地震记载的完整性,并在充分挖掘可用信息的基础上,对公元412年、1603年、1847年和1888年等历史地震事件进行了甄别和参数核定。研究表明,公元1500年之后赣南地区的地震记载相对较连续;区内地震活动呈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弱的趋势,且地震主要分布在NE或NNE向主干断裂附近,以及主干断裂与NW向断裂的交接复合地区;原地重复发生地震的频率相对较高。该结果可用于修定新版地震目录、开展重大建设项目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及历史地震调查等工作中,为区域地震活动性研究、防震减灾规划决策等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