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83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3 毫秒
51.
电加热自动控制提前人工孵化鱼苗,它采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连续生产。它完全用人为的方法创造一个适宜孵化的生态环境,使鱼苗孵化的主要指标均达到目前国内最好水平,它为实现我国水产养殖业工厂化奠定了科学技术基础,它比只利用天然水体人工常规孵化有显著的优越性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2.
用电子探针法分析石质文物表面层切片,变质层厚度、结构和组成等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的大气环境造成的。  相似文献   
53.
侧部岩溶隧道围岩变形特征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达(州)成(都)高速铁路宝石岩隧道施工过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隧道侧部含有溶洞的围岩变形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隧道侧部不同大小、不同距离的溶洞分布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围岩分别向溶洞和隧道内变形。溶洞与隧道之间的围岩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变形,是最危险区域;靠近溶洞附近的腰拱、边墙和拱顶处围岩的位移值要比远离溶洞侧的相应部位处的围岩位移值大;随着溶洞与隧道间的距离的不断增大,隧道主要特征位置的位移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最终趋于无溶洞状态时的位移。溶洞主要特征位置的位移值也减小,其值均趋近于零;随着溶洞尺寸的不断增大,隧道和溶洞主要特征位置的位移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54.
区域泥石流易损性评价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以联合国公布的易损性定义为基础,论述了影响区域易损性的代表性因子及其量化方法,探讨了各因子与易损性的相互关系,论证了区域泥石流易损性评价的建模过程及其数学表达.区域泥石流易损性反映泥石流作用下垫面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属性,与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和土地资源价值以及人口密度和人口质量(年龄大小、教育水平、富裕程度)有关.区域泥石流易损性定量表达为财产指标赋值和人口指标赋值平均值的平方根.以四川凉山州为研究实例,对此评价方法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55.
56.
1989年10月发生的洛马普列塔地震最强烈的地震波到达距震中区约90公里的旧金山和奥克兰足足用了25秒钟。地震引起的振动一般随离开震中的距离而减弱,但是,洛马普列塔地震的地震波最后通过远处的城市时,却以惊人的力量晃动了大地并造成出乎意料的严重生命和财产损失。10月17日地震后,当旧金山湾地区挣扎着恢复过来时,工程师和地球科学家们曾力求找出不寻常的远距离强烈晃动的原因。起初他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许多被破坏构筑物下面的松软天然沉积和填充物,其中包括奥克兰880号州际公路的崩塌部分和旧金山马里纳地区的一些  相似文献   
57.
双王金矿床是秦岭地区大型的危机矿山之一,找矿工作是当务之急,但其成因类型特殊,人们对其成矿构造的演化过程和控矿机制尚存在争议.以该矿床KT5矿体为例,研究了角砾岩体、断裂裂隙和金品位的空间分布关系,并结合趋势面分析,探讨了金矿化富集规律及其对成矿构造的指示意义.矿床地质特征及对矿区内基性岩墙的测年结果表明其成矿时代为印支期.在印支期秦岭造山过程中的NS向主压应力背景下,成矿断裂早期右行斜向剪切作用奠定了角砾岩带的雏形;断裂中期活动引发的地震及伴生液压致裂作用,使矿区内形成了角砾岩主体和断裂裂隙系统,主成矿阶段角砾岩化作用减弱,断裂裂隙持续发育,并作为流体运移和成矿的主要通道和有利部位,使金的矿化富集呈面状展布,断裂裂隙带的产状变化是金沉淀的重要影响因素;晚期构造应力转换为近EW向拉伸,近NS向基性岩墙群侵位并受到成矿流体的改造.   相似文献   
58.
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分布时空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鹏  田燕  陈盼盼  莫多闻 《地理学报》2016,71(9):1629-1639
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模型分析,按照裴李岗(9000-7000 aBP)、仰韶(7000-5000 aBP)、龙山(5000-4000 aBP)、夏商(4000-3000 aBP)4个时期对环嵩山地区史前(9000-3000 aBP)聚落的空间分布形态、演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一套适应于史前聚落时空分布模式研究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① 环嵩山地区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4个时期史前聚落均具有集聚型空间分布特征,其中裴李岗和夏商时期聚落分别具有2个集聚中心,仰韶和龙山时期聚落分别具有3个集聚中心;② 区域史前聚落空间分布重心具有由南向北迁移的特征。裴李岗时期聚落以分布于南部地区为主,仰韶聚落分布重心开始向北部迁移,这种态势在龙山时期仍在持续。夏商时期,聚落分布形成了以嵩山北部为重心的东西分异特征;③ 史前聚落空间分布总体形态及演化特征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条件与人类文化演进关系密切。以狩(渔)猎采集为主的经济形态使得裴李岗聚落主要分布于近山丘陵岗地与近水高台地两种地貌单元。全新世中期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对于南部平原地区影响较大,近山地区地势较高、顶面平坦的地貌单元成为仰韶、龙山时期聚落营建与开展农业生产理想的场所。夏商时期社会形态的复杂化使得聚落具有围绕都邑性中心聚落集中分布的趋势,嵩山北部也成为聚落分布的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澧阳平原野外调查,多剖面地层对比分析及岩板垱(YBD)剖面样品的粒度、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和年代测定,揭示该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中期环境演变,并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0~6 ka B.P.间,澧阳平原由冲沟发育的黄土台地向河湖发育的平原丘岗地貌过渡;气候环境经历了弱暖湿-气候变差-凉湿-波动回暖-暖湿的变化;更新世末至全新世早期稻作农业的出现与该区的环境条件和文化基础密切相关;环境演变也推动了古人类活动范围和聚落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60.
介绍唐农教授运用“扶阳思想”次第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的经验。唐教授在《内经》重阳思想及扶阳学派卢氏心法启发下,认为阳虚是慢性心衰的主要发病根源,其病机为“阳虚阴实,元阳虚损为本”,治以“扶阳消阴之次第疗法”,即先温通中上焦,再温补下焦,最后固本培元。如此达到“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