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349篇
海洋学   10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781.
铁山港湾水质状况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铁山港湾是广西沿海受径流影响较小的海湾,也是“南珠”养殖的重要基地之一。本文通过1983-1984年和1996-1997年丰、枯水期对该湾的调查研究资料,在对该湾主要环境参数进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运用营养状态指数法和水质指数法对该湾15a间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湾15a间盐度呈相对稳定状态,pH,DO和COD变化不大,营养盐中N呈上升趋势,P则相反,Si随枯、丰水期变化而呈升、降趋势;但营养盐结构变化较大,显著N限制状况已转变为接近适宜,而P和Si则从供给充足向相对不足方向演化:水域营养状况属贫营养型,水质状况正在向良好状态发展。  相似文献   
782.
铁山港湾生原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根据1999年12月的调查资料,分析探讨了广西沿海东部东部铁山港湾生成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本水域生原要素含量不高,与相邻的北海湾相比略低,但与1984年岸调的结果相比,N和Si呈上升趋势,P则呈下降趋势,N以陆源输入影响为主,而P和Si则以有机体分解的再生过程影响为主。  相似文献   
783.
北部湾近岸海域硅酸盐分布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硅酸盐为水生生物主要营养盐之一。它对硅藻发育生长的作用特别大。研究硅酸盐在水中的含量变化,与河口化学、海洋区域生物的研究,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根据1983年4月、7月、10月和1984年1月的调查资料,探讨了该区海水中硅酸盐的含量分布变化特征。该海区未曾进行过硅酸盐的全面调查。只是在1962年至1963年第二次北部湾海洋综合调查时,在北海一带做过一条断面的调查,目前尚未见有文章报导。  相似文献   
784.
徐纪人  赵志新 《岩石学报》2007,23(12):3317-3324
苏鲁-大别造山带是华北、华南地块之间的大地构造交界带。本文分析研究了我国东部地区的3000余年的地震活动性,并根据1918~2006年间苏鲁-大别及其周围地区发生的1000余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系统研究了地壳应力场和构造运动的区域特征,探讨了超高压变质带的折返机制。结果表明,苏鲁带以及华北地区受到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挤压的同时,受到从贝加尔湖经过大华北直到琉球海沟的广阔地域里存在着的统一的、方位为170°的引张应力场的控制。右旋走滑运动是苏鲁地区和郯庐断裂带的现代构造运动的主要特征。地震发生类型多为右旋走滑型或右旋走滑正断层型地震。华南地区构造应力场主要表现为,受北西西向运动的菲律宾板块向欧亚板块碰撞挤压运动所产生的方位为110~120°挤压应力的控制。华北、华南地块之间现代地壳应力场的分界线,西部与秦岭带大致相符,在大别东开始则逐渐偏离大地构造,到黄山附近向东南偏转,在温州附近转为向东延伸,最终穿过东海直至琉球海沟。研究结果还表明,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的折返运动机制,即致使大量超高压变质岩折返到上地壳或地表的岩石圈应力场背景原因为,中生代以来大华北地区存在着较强扩张应力场的主控作用。此外,岩石圈地幔的蘑菇云构造增强了华北地区扩张应力场及扩张构造运动,导致形成大量深裂谷、裂隙,深部物质上涌。苏鲁及东大别地带处于或接近蘑菇云构造运动发育地区的中心,深部地幔物质的上涌导致并加剧了超高压变质岩折返到上地壳或地表,形成了世界著名的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带。  相似文献   
785.
城市建设对地面沉降影响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得到初步控制之后,沿海地区城市工程建设引起的地面沉降就显得日益突出。人们发现上海城区建筑规模及其增长速度直接导致工程性地面沉降同步增长。建筑密度越大,建筑容积率越高,地面沉降越显著。分析了一定间距的荷载共同作用的宏观效应,提出了等效影响荷载的概念,进而揭示了城市工程建筑与大面积等效影响荷载的关系。据此对文献中观测得到的上海城市建设与地面沉降的关系进行了较好的解释。有关分析对软土地基上城市建设规划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86.
对酒埠江湿地公园建设的预期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湿地公园建成后,其潜在生态效益巨大,为32300.5万元/a,其中洪水调节和提供水源价值分别为14626.1万元/a和11480.0万元/a,占总体生态价值的45.3%和35.5%;②社会效益良好,为我国大型水库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树立示范;③经济效益可观,湿地公园在经营期内总收入为66440.4万元,利润总额为16881.9万元,净利润为11310.9万元。  相似文献   
787.
以黑河中游平川绿洲和六坝绿洲为例,对绿洲及绿洲-荒漠生态过渡带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无灌溉条件下绿洲及绿洲-荒漠生态过渡带的土壤含水量水平分异明显,绿洲土壤含水量高于绿洲-荒漠生态过渡带和荒漠地区土壤含水量,并出现从绿洲到绿洲-荒漠过渡带和荒漠依次递减的趋势,主要受土壤性状、土壤水分水平运动和绿洲-荒漠局地大气环流影响;绿洲活动层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异上表现为从表层向下逐渐增加,而过渡带和荒漠区活动层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异则是表层和底层比20~30cm处低,可能与荒漠土壤凝结水的形成与运动有关。受绿洲地下水过度开采和绿洲边缘人类活动影响,在绿洲-荒漠过渡带形成了生态裂谷,对绿洲生态系统的安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788.
星湖国家湿地公园水质现状与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星湖国家湿地公园水质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星湖水质的胁迫因子,最后提出了星湖水质保育、恢复和提高的措施,希望为我国城市型湖泊湿地的水质保育和恢复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和指导。  相似文献   
789.
回顾了国内关于城市湿地公园及国家湿地公园的概念,结合目前政府对我国国家湿地公园的界定,提出了建设和规划湿地公园的“三圈四区七层”新理念,并结合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莲花湖湿地公园等概念性规划实践,提出了这种理念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790.
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静电危害防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1985年开始,中国气象部门开始提供专业气象信息的有偿服务,气象经济也由此产生。气象信息所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已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随着中国加入WTO,气象经济这一新领域受到了种种冲击。面对来自内部的重重羁绊和外部的种种压力,我国的气象经济应如何发展,已成为每一个气象人深思的问题。利用行业优势,借助规模效应,通过配套体系逐步完善气象服务,把真正的市场营销交给更专业气象经纪人,打破气象工作的局限性,已成为中国气象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