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19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275篇
海洋学   120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21.
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岩芯、测井曲线、地震剖面等对三级层序进行识别,获得4个三级层序:新安村组为SX1、SX2两个三级层序,达连河组为SD1、SD2两个三级层序。根据岩性组合特征、测井曲线形态和同相轴反射特征,对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水退体系域等进行识别和划分,建立了该区层序地层格架和层序地层模式。研究了该模式与岩性油藏的分布关系。认为缓坡一侧潜水区为岩性成藏发育的有利部位,深水区在低水位和水退体系域易形成重力流或水下扇,为有利的岩性油藏;陡坡一侧发育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为较好的岩性成藏区块。以上根据层序地层研究,预测可能存在的有利区(岩性油藏)经勘探获得证实,所以层序地层模式对寻找隐蔽油气藏起到了较好的预测和类比作用。  相似文献   
722.
2007年春季南黄海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7年4月对南黄海调查所得的溶解氧(DO)资料,重点分析了DO的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DO与温、盐度水文要素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7年春季南黄海DO的质量浓度范围为7.33~11.41 mg/L,平均值为9.24 mg/L;上层水体(0~30 m)中,西南部海域DO质量浓度较低,而在黄海暖流影响的中北部海域,受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DO的质量浓度却保持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底层DO质量浓度呈近岸高、远海低的分布趋势,并在黄海暖流影响的中北部海域,由于有机物的耗氧分解,存在1个DO低值区;从DO的垂直分布来看,5 m和10 m层的DO质量浓度均值最高,这一现象可被认为是增温季节DO垂直分布最大值形成的初始阶段,此外,DO断面分布还存在4种典型的类型。水温、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以及有机物在底层的分解是影响DO质量浓度的主要因素,而DO分布趋势则主要受控于南黄海环流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