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3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对比T639和ECMWF模式预报产品性能的优劣,提高预报员使用其产品的能力,针对2012年5~8月四川盆地降水天气过程,根据不同的影响天气系统,分别对T639和ECMWF细网格模式96h降水预报进行检验对比。结果表明:(1) EC模式对不同系统降水的预报效果都优于T639,预报指示意义大,且两家模式对高原涡和西南涡降水预报效果均优于模式对其它系统降水预报。(2) T639模式对主雨带强度和降水中心强度预报易偏弱,主雨带范围预报易偏小,漏报可能性大;EC模式对主雨带强度、降水中心强度预报也易偏弱,但主雨带范围预报易偏大。(3) T639和EC模式在预报主雨带落区、降水中心位置和实况不一致时,预报易偏西、偏南,雨带的移速偏慢。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和T213数值预报资料,对2004年9月3日和1973年9月6日两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出:这类过程发生在纬向环流形势下、副高东西向稳定、影响系统500hPa为切变或小槽、低空急流产生于暴雨开始之后并促进暴雨加强、暴雨区南北两侧各有一个反、正垂直环流时,未来会有大暴雨或特大暴雨产生,垂直环流直径2~5个纬距,属中间尺度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13.
2002年4月三次A型寒潮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2002年4月三次寒潮天气过程的分析总结得出:三次寒潮天气过程都是发生在一槽一脊环流形势下,如此强的降温在20天左右的时间间隔内发生是在四川盆地有资料记录以来从未出现过。与从前一槽一脊寒潮预报的着眼点相比较,这三次寒潮天气过程南支槽活动、冷空气路径、冷空气补充、降水等,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文中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供预报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抬与中高纬阻塞高压脊上发展东南移的小波动结合,是这次区域性暴雨的环流背景;T213数值预报的各种物理量预报随暴雨临近增强,且与暴雨落区有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004年9月3—5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认为造成“9.3”暴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台风“桑达”共同作用下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形成了强阻塞气流;(2)云贵高原到四川盆地的西南低空急流将南方高温、高湿空气源源不断地向输送四川盆地,为四川盆地东北部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3)500hPa四川盆地北侧的高空切变和700hPa西南低涡是“9.3”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ECMWF北半球500 hPa高度、850 hPa温度和地面气压的分析场资料和预报场资料,运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温江日均气温、日最高及最低气温预报模型,进行试报,并对预报结果进行了检验,其结果表明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可以运用在逐日分县要素客观预报中,且PP法比MOS法预报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在2004年利用MM5模式构造西南区域集合预报系统的基础上,2005年增加了多初值扰动,并在2005年汛期进行了准业务试验。对四川区域152个站的降水检验表明,集合预报对四川区域内小雨到暴雨量级的降水预报有明显的预报技巧,对大暴雨的预报技巧不显著;在四川盆地,预报暴雨发生位置比实际发生区域略偏西、偏北;对于小雨到暴雨量级的降水,集合预报优于T213和大部分集合预报成员。  相似文献   
18.
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在四川冰雹天气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05~2006年发生在四川不同地区的冰雹天气个例在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场及速度场上的特征进行了归类分析,总结出了适用于四川的冰雹天气预警预报方法,对实时预报业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005~2006年发生在四川不同地区的冰雹天气个例在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场及速度场上的特征进行了归类分析,总结出了适用于四川的冰雹天气预警预报方法,对实时预报业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2004年西南地区多物理集体合预报系统试验及初步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PSU/NCAR的高分辨率中尺度非静力MM5模式,选择不同的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和边界层方案,构造西南地区多物理集合预报系统,于2004年8月16~9月30日进行了准业务试验。对四川区域短期降水集合预报结果的检验表明,利用双线性插值方法获得的站点预报值较利用临近格点的降水平均值更具有实际参考价值;对比分析表明,对于小雨到暴雨量级的降水,集合预报优于大部分集合预报成员,对大于100mm以上的极端降水预报能力有待提高;分析显示,以Anthes-Kuo和Kain-Fritsch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构造的集合预报成员对四川区域暴雨以上量级的预报效果不明显,因而对集合预报系统中参数化方案的选取,集合预报成员的构成,还有待进一步试验分析与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