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大气科学   2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1.
近45a华南夏季降水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利用华南区域65个气象站点1960~2004年的观测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OF)分析了华南夏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是华南夏季降水的两个主要气候变异中心区,华南中部夏季降水具有年代际变化为主的特征,华南西北部夏季降水则具有年际变化为主的特征.华南中部夏季降水的强弱异常变化,与华南上空水汽输送异常而导致该地区垂直积分水汽通量辐合异常密切相关.即华南中部夏季降水强年,该区域上空为明显的水汽通量距平辐合,降水弱年则为水汽通量距平辐散或弱的水汽通量距平辐合.为华南区域夏季降水的气候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阳江地区海陆风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武  黄小丹  黄忠  肖伟军 《气象》2008,34(12):44-53
以阳江地区常规气象站、中尺度观测网的自动气象站和海边的2个80m梯度观测塔资料为依据,对该地区海陆风特征及其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阳江地区海陆风西岸早于东岸.在近地层,海陆风随高度升高而增大,5月份前后有时海陆风较浅,不能影响到80m高度.陆风转海风多发生在11:00-12:00之间,海风转陆风发生在23:00前后,都发生在日气压变化的峰值时段.海陆风与山谷风叠加可以达到离海岸线70~75km的内陆地区,但并不能越过云雾山山脉.海陆转换时期,在沿海海湾地区形成辐合区,这个辐合区使其北侧阳江市区附近成为广东4-7月的多雨中心,海风加强向北进到达阳春附近的"喇叭口"地区产生辐合,又使该地成为阳江4-7月另一个多雨地区,这些都是阳江成为广东省暴雨中心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如果海陆风环流没有受到破坏,阳江沿海地区不会出现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13.
暴雨预警信号发布策略与技巧初探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本文从发布暴雨预警信号的基本思路着手,对发布暴雨预警信号的一些策略和技巧做了初步的探索,力求对今后暴雨天气的监测和预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从而更好地做好暴雨预警信号的发布工作,减少暴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广州一次"黑色"暴雨的环流背景及触发机制   总被引:4,自引:22,他引: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北京T213和JMA中尺度模式分析场、NCEP/NCAR再分析资料,着重从高层环流特征、南亚西南季风、水汽条件、热力层结条件、动力触发机制等方面对2005年6月5日凌晨前后广州市区出现的一次“黑色”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高层南亚高压位于华南上空使华南上空具有辐散流场,活跃的西南季风为华南提供了稳定的水汽输送,暴雨开始前大气垂直层结处于非常不稳定状态,而东路低层弱冷空气的入侵则是这次大暴雨过程的动力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以清远探空站资料为基础,对2003~2004年清远及其附近地区强对流(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下同)日最不稳定层位置及状态进行了统计,并把最不稳定层同几个规定层进行比较,总结出三种主要的产生强对流天气的T—LnP图型,为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instrument-based evaporation and actual evaporation in autumn during a 45-year period from 1960 to 2004 are studied using the observation data from 66 stations over South China.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re are two main anomalous centers of the instrument-based evaporation in autumn in the central and northwestern parts of South China respectively. The instrument-based evaporation over the central part of South China in autumn experiences not only a decreasing trend but also a main interdecadal variation. The solar radiation is best correlated with the instrument-based evaporation among all affecting factors. For the actual evaporation, two main anomalous centers are located at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of the South China respectively. The actual evaporation over the two regions illustrates an interannual variation. Among the affecting factors, precipitation is the most remarkable. The actual evaporation is usually 40 percent of the instrument-based one, and the overall rate has a slightly increasing trend from the southern part to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in autumn.  相似文献   
17.
多普勒雷达速度资料在短时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16,他引:9  
肖伟军 《广东气象》2006,(2):23-25,29
基于多普勒雷达速度资料的特征分析,对其在短时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研究做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利用多普勒雷达速度场零速度线的变化及正负速度中心的分布,可以准确地对热带气旋中心进行定位;“弓”形零速度线对大范围短时降水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当“弓”型辐散场零速度线出现时,预示着降水减弱并趋于结束,当“弓”型辐合场零速度线出现时,预示着降水加强并可能出现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多普勒雷达速度场中“逆风区”的出现,可作为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预报的重要判据。  相似文献   
18.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多普勒统计特征   总被引:34,自引:7,他引:34  
利用广州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将多普勒速度和反射率因子及其导出产品特征进行分型,详细描述了各种类型多普勒速度特征的特点和分类方法。按不同类型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对多普勒速度和反射率因子形状的各项特征以及反射率因子大小、回波移速及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分别进行归纳统计,重点分析了多普勒速度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80%左右的雷雨大风包括下击暴流在多普勒速度图上表现为大风区型和近地层辐散型,产生强降水的速度场50%以上为辐合流场,24%为逆风区型。中气旋特征和弓形、钩状等特殊形状回波出现的几率虽然不高,但却是短时暴雨或大暴雨、冰雹、灾害性大风等强烈天气的重要标志。综合运用多普勒特征和环流背景,有可能改善强对流识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应用卫星云图、OLR日平均场、环境场、比湿场、散度场、K指数等资料对0707号“帕布”引起的强降水进行诊断分析,同时把登陆湛江(9615号)、珠江口附近(7908号、0313号)的台风与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越赤道气流和西南季风的增强促使赤道辐合带加强,为“帕布”强降水的维持提供了水汽和热量条件;双台风和环境场的作用使“帕布”在粤西沿海停留时间较长,使强降水的累积雨量增大;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雷州半岛附近水汽的辐合,雷州半岛附近K指数在35~38之间和垂直纬向风弱切变表明空气不稳定度大有利于水汽上升,使得“帕布”给雷州以南地区带来强降水,另外,对湛江地区4—9月逐日降水作小波分析后得出了暴雨期存在明显的20 d周期的低频振荡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广州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资料的分析,指出中小尺度对流云团是本次强对流天气的直接产生系统,并得到一些基本的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出现的雷达强度回波和多普勒速度回波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