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256篇
  免费   82317篇
  国内免费   100051篇
测绘学   63595篇
大气科学   73755篇
地球物理   66487篇
地质学   195259篇
海洋学   65904篇
天文学   6775篇
综合类   39592篇
自然地理   49257篇
  2024年   4156篇
  2023年   15688篇
  2022年   15995篇
  2021年   18317篇
  2020年   15625篇
  2019年   22300篇
  2018年   21551篇
  2017年   14462篇
  2016年   15925篇
  2015年   19571篇
  2014年   26395篇
  2013年   24270篇
  2012年   25935篇
  2011年   26523篇
  2010年   25487篇
  2009年   24861篇
  2008年   24442篇
  2007年   22659篇
  2006年   21736篇
  2005年   18788篇
  2004年   17657篇
  2003年   16227篇
  2002年   14448篇
  2001年   13453篇
  2000年   11013篇
  1999年   8721篇
  1998年   6172篇
  1997年   5354篇
  1996年   4842篇
  1995年   4568篇
  1994年   4301篇
  1993年   4108篇
  1992年   4095篇
  1991年   3694篇
  1990年   3493篇
  1989年   3720篇
  1988年   3892篇
  1987年   3785篇
  1986年   3214篇
  1985年   3261篇
  1984年   2950篇
  1983年   2758篇
  1982年   2277篇
  1981年   1713篇
  1980年   1268篇
  1979年   801篇
  1978年   391篇
  1959年   306篇
  1958年   331篇
  1957年   3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提出多天线基线网单历元模糊度同步解算法,其具体实现步骤为:1)根据宽巷组合模糊度易于固定的优点,采用附加已知基线长度约束法同步解算各基线的宽巷模糊度,得到dm~cm级精度的近似基线分量;2)将解算得到的各近似基线分量作为约束,同步解算各基线的基频模糊度,以获取mm级精度的基线矢量。该方法的关键在于检验各历元宽巷模糊度解算的正确性,以获取可靠的近似基线分量,为解算各基线的基频模糊度提供准确的基线先验信息。由于动态情况下各历元观测信息比较少,单纯依赖ratio检验不可靠,提出结合基线误差、单位权中误差、基线网模糊度闭合环及ratio值等对多组宽巷模糊度进行检验,避免ratio值设置不当导致模糊度检验中发生纳伪和弃真问题。实测数据结果证明,该处理方法使得模糊度解算的成功率提高1%~2%,可以获取移动平台更丰富的导航信息,提高其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地形地貌是岩性解译的重要信息,地形因子作为描述DEM数字曲面几何特征的定量指标参数,可用来定量化表达不同岩性所在地区地形地貌特征。本文以桂林-阳朔地区为研究区,研究地形因子数学、地质意义,建立岩性与地形因子组合间的定量关联,进而实现岩石类型划分。本文基于ASTERGDEM提取坡度、起伏度等12个地形因子,在分析各个地形因子地质意义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及方差分析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各岩性地形因子特性及其关联性,建立研究区岩性之间的定量差异;此外,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岩性分类过程中的主导因素,确定适宜岩性分类方法以实现定量化岩性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岩性、不同地形地貌的地形因子(组合)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基于因子分析得到的宏观地形复杂度指数(MTI)以及微观曲率指数(MCI)对岩石类型的分类精度达77.36%。研究表明,地形复杂度等地形因子可用于岩性分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可获取反映地形地貌宏观、微观特征的定量指标,且岩性分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最近20年来,遥感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遥感数据产品空间分辨率不断提高并加速累积并呈现出海量化的特点。如何高效地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快速提取建筑物和道路信息,已成为遥感领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1]。本文探索基于多层次分割分类体系构建方法,通过引入新的形状因子,更好地解决了目标地物分析中的"异物同谱"问题。实验表明,本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对地物光谱特征的依赖,提高分类精度,满足自动制图要求。  相似文献   
14.
德清县紧紧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总目标,聚力“整体智治”,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防御体系和智控能力建设,整体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水平,努力实现从单部门应对单一灾种向多部门联动应对灾害链转变,从人防为主向人防技防并重转变,从隐患点管理向风险防控转变,有效破解地质灾害治理难题,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已连续14年实现了地质灾害“零伤亡”,为“平安德清”建设提供地质环境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5.
冷家溪群是江南造山带湖南段的最早物质纪录,其沉积构造背景及相关的钦杭结合带位置尚存争议。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湘东北金井地区冷家溪群早期-中期相对新鲜砂岩采样进行系统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分析,进而按时代先后对砂岩分组并进行地球化学研究,以此探讨沉积期盆地性质及大地构造格局。金井地区冷家溪群砂岩的主量元素组成变化较大,SiO2质量分数总体较低、Al2O3质量分数和Al2O3/SiO2比值较高、K2O/Na2O比值高且变化大。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铕负异常明显等特征暨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形态与典型的后太古宙页岩和上陆壳相似。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沉积环境为弧后盆地,且早期易家桥组和潘家冲组的成熟度较高,主要来源于北邻构造相对稳定的扬子陆块南缘;中期雷神庙组-黄浒洞组的成熟度较低,可能更多来源于南邻构造相对活动的大陆岛弧。各组地层构造环境微量元素判别图解均显示为大陆岛弧环境,但从微量元素特征对母岩的继承性分析,仍反映出弧后盆地环境;有关微量元素参数的相对大小指示早期沉积环境为活动陆缘、中期沉积环境为大陆岛弧,与主量元素特征反映的信息一致。根据上述地球化学证据,提出冷家溪期构造格局与演化过程:早期受古华南洋板块向北西高角度俯冲影响,弧后软流圈上涌导致岩石圈伸展而形成宽阔的弧后盆地,金井地区处于盆地北部而主要接受北邻扬子陆块来源沉积;中期古华南洋板块俯冲角度变缓并推动大陆岛弧向北西运移,弧后盆地收缩,金井地区因构造迁移而主要接受南邻大陆岛弧来源沉积。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弧后盆地南邻大陆岛弧大体在安仁-双牌一线。   相似文献   
16.
Dehydration/melting of oceanic crusts during returning to the mantle in subduction zones are related to origin of arc lava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arc magmatism include compositions of the subducting slabs, mantle wedge and subduction rates. However, distinguishing these factors remains difficult and highly debated. Subducting rate is related to the total mass of inputs and controls thermal structure, thu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arc magmatism. Here we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eochemical variations of arc lavas and convergence rates(increasing from 46 mm/a to the south to 83 mm/a to the northward) in the Tonga-Kermadec arc system. Data of geochemistry for lava samples from nine islands of this arc system are collected and compil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ubduction rate in arc magmatism. Lavas from the northern Tonga arc with a faster subduction rate show broadly lower concentrations of TiO_2 and highfield-strength elements(HFSEs, e.g. Nb, Ta, Zr, Hf), and higher Ba/Th, U/Th ratios than the Kermadec Arc to the south. Some of the Kermadec lavas show the highest values of Th/Nb ratio. We suggest that the northern Tonga arc with a higher subduction rate has been influenced by a stronger role of subductionreleased fluid, which results in stronger large-ion-lithophile elements(LILEs) and relatively weaker HFSEs contribution. It is interpreted that faster subduction rate tend to create a cooler subduction zone, leading to stronger dehydration subduction slab contribution with, thus, higher LILE/HFSE ratios of arc lavas. The conclusion contributes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arc magmatism, and ultimately the long-term chemic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Earth. More supplementary geochemical data along Tonga-Kermadec arc and tests in other arcs are needed.  相似文献   
17.
渔山列岛于2008年成为国家级海洋生态保护区,为了解渔山列岛保护区内潮间带软体动物次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于1982年和2010年的3个季节(春、夏、冬)在渔山列岛进行潮间带软体动物调查,采用多元统计分析软体动物时空差异,以Brey经验公式计算分析软体动物次级生产力(P值,P/B值)。结果表明,年际间物种食性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1982年潮间带软体动物对次级生产力贡献率最大的物种有单齿螺(Monodonta labio)、锈凹螺(Chlorostoma rustica),占软体动物总次级生产力的42.88%,2010年潮间带软体动物对次级生产力贡献率最大的物种有覆瓦小蛇螺(Serpulorbis imbricata)、条纹隔贻贝(Septifer virgatus),占软体动物总次级生产力的75.96%。1982年,年均栖息密度为2758ind/m2,年均生物量为2100.26g/m2,年均次级生产力为240.04g/(m2·a),年均P/B值为0.63a–1;2010年,年均栖息密度为699ind/m2,年均生物量为1101.85g/m2,年均次级生产力为94.82g/(m2·a),年均P/B值为0.55a–1。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软体动物次级生产力年际间差异显著(F=5.761,P0.05),季节间和潮位间差异都不显著(F=0.135,P0.05;F=2.076,P0.05),P/B的值较低,表明该海域软体动物世代更替速度较慢,2010年的P/B值(0.55a–1)低于1982年的P/B值(0.63a–1),表明近30年来群落结构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Visual Studio 2012为平台,利用ArcGIS Engine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以C#为开发语言结合第三方插件设计开发海域定级决策子系统,实现了不同用海方式海域的自动化定级,对海域定级基础数据、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进行综合管理,构建了一个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海域定级信息管理系统原型;此外,利用WebGIS将海域定级决策子系统分析生成的结果数据发布成服务,实现海域定级信息共享子系统。本研究为海域定级提供智能化平台,提高对海域定级及评估效率,有利于海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公职人员履行职责应敢于担当,但要防止糊涂担当滑出法律法规、党纪政纪和道德红线的方圆。公职人员履职担当,主要包括对岗位职责规定的目标任务和办理事务合法性的担当两个部分。目前,社会上对担当存在一种极其危险的误区,不少公职人员把敢不敢突破法律法规,视作敢不敢担当的衡量尺度,把敢突破法律法规底线视作担当。行政机关是依法设立的,岗位职责是法定的,不履行岗位规定的职责是失职,履职中超越法律法规底线办事是渎职而不是担当。因  相似文献   
20.
利用初沉池污泥发酵液作为反硝化碳源可实现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同时可解决污水处理中碳源不足的问题。本研究在C/N为9,8,7,6,5,4,3的条件下,探究了NO-3—N和NO-2—N浓度在反硝化进程中的变化,以及SCOD、VFAs、蛋白质和总糖的利用效率,同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EEM)结合积分区域法(FRI),分析进出水中各类有机物组分所占比例及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最佳C/N为5,此时NO-3—N的去除率为98.7%,出水中NO-2—N浓度仅为0.2mg/L,SCOD浓度仅为38.2mg/L。初沉污泥发酵液含有大量的VFAs,利用率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