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以提高地名地理实体数据自动化生产程度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矢量基础地理框架数据成果,提出了一种地名地理实体数据自动获取方法。首先结合矢量基础地理框架数据的数据分布特点,制定了合理的地名地理实体数据自动提取策略;在此基础上,针对所提取的数据集存在重复地名、同一地名的地理实体数据存储分散或被动分割等问题,通过设计有效的地名匹配策略,对同一地名进行去除重复处理,在此基础上将对应的地名地理实体数据进行归并处理;最后,结合实体数据的组织特点,建立了适合于点、线、面、多点、多线、多面、几何集合等不同类型的地名地理实体数据重组方法,实现对地名地理实体数据的空间重组。实验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获取地名地理实体数据,满足地名工程建设需求;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数据生产模式,充分利用了现有数据成果,避免了地名地理实体数据的重复建设。该方法的提出为地名相关工程建设中地名地理实体数据的生产、更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2.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台内滩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明  罗平  董琳  周川闽  杨宗玉  刘策 《沉积学报》2016,34(5):951-962
通过对柯坪地区蓬莱坝剖面奥陶系鹰山组的野外实测可以将其划分为下、中、上三段,每段都具有不同的相序结构和沉积特征,下段主要以含陆源泥质的泥晶粗砂屑灰岩为主,中段为亮晶粉-细砂屑灰岩和层纹石灰岩互层出现,上段主要为中-厚层状似球粒泥晶灰岩,台内颗粒滩主要发育在中、下两段;柯坪水泥厂剖面也可以划分为三段,但界限没有蓬莱坝剖面明显,主体表现为中层状的亮晶砂屑灰岩和泥晶砂屑灰岩交互出现。通过对蓬莱坝剖面和柯坪水泥厂剖面的岩石进行野外露头、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不同尺度的观测及沉积微相分析,理清了柯坪地区鹰山组的岩石类型和相序结构,建立了柯坪地区颗粒滩沉积模式:由于水体深度和能量的差异,柯坪地区发育了四种相带类型--高能颗粒滩相带、滩间洼地沉积相带、低能颗粒滩相带、开阔浅海沉积相带。中-低能颗粒滩相带主要发育泥晶中-粗砂屑颗粒滩,高能颗粒滩相带主要发育亮晶细-中砂屑颗粒滩,并且两种颗粒滩都可以划分出3种亚相--滩主体、滩翼和滩内洼地;在微生物主导的碳酸盐建造向后生动物主导的碳酸盐岩建造转换的地质背景下,柯坪地区在奥陶系鹰山组沉积时期总体处于大面积发育微生物似球粒的浅水环境,沉积物的形成与改造受微生物活动的影响,微生物作用一方面为颗粒滩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控制了该时期颗粒滩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03.
应力对煤岩裂缝宽度及渗透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煤层气的开发实践表明,煤岩裂缝和渗透率是制约我国煤层气资源开发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室内实验为手段,系统研究了有效应力改变条件下煤岩裂缝宽度和渗透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煤岩裂缝宽度和渗透率都随有效应力的增大而减小;当有效应力达到8 MPa后,裂缝宽度变化相对缓慢,渗透率变化也很微弱。由此可见,煤岩裂缝和渗透率对应力的变化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104.
烃源岩的成熟演化特征对评价一个区域的油气产出背景意义重大。笔者选择准噶尔南部低熟油页岩作为试验样品,分别进行无水变温、等温变水及等水变温条件下的烃源岩热模拟实验,并依据油、气、固体残渣的定性定量检测,分析烃类相态与组成变化。得到以下结果:无水变温及等水变温实验中油产率均在300 ℃时出现最高值,而且在等水变温情况下,200 ℃时的产油率比不加水情况下明显增大;在等温变水情况下,生油量在加10 mL水时最大;干气生成阶段,气态烃主要来自重烃裂解而不是高度演化的干酪根本身,400 ℃热解之后,剩余生烃率大约为5%左右;饱和烃在低温和极端高温时相对比例高,以正构烷烃为绝对优势组分;芳烃比例变化波动较大,以三环、四环芳烃为主,在400 ℃时达到最大值,在500 ℃时跌至最低值;非烃、沥青质相对比例变化与芳烃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05.
显微取样碳氧同位素分析技术利用高聚焦激光束与碳酸盐岩样品作用,是一种在显微薄片下对岩石特定组构产生CO2的有效方法,其空间分辨率20~50μm,δ13C和δ18O的最好分析精度可达±0.22‰(σ),可以为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提供“高分辨率、原位”数据,微区分析是同位素测试发展的重要方向。用该技术对川东北飞仙关组鲕粒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的研究表明,它可避免样品不纯带来的解释上的误差,为解释鲕粒白云岩成因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地球化学信息,可进一步认识川东北飞仙关组鲕粒白云岩的成因问题。各种产状白云石的δ13C‰(PDB)值均大于当时海水值,说明白云石化流体没有淡水注入;而δ18O‰(PDB)分布较为离散,伴随白云石晶体大小增加,δ18O‰(PDB)值明显偏负,说明白云石化作用过程经历了埋藏加深、温度升高的过程,并且白云石化流体远离卤水源,其咸化程度减弱,为鲕粒白云岩的卤水渗透回流成因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6.
煤层甲烷解吸—扩散—渗流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从煤层甲烷产出机理入手,分析了影响煤层甲烷解吸、扩散和渗流过程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解吸的因素主要是压力、含气量、煤的水分含量、基块尺寸、温度等;影响甲烷扩散的因素主要是甲烷浓度、扩散距离、平均自由程和煤岩孔隙分布;而影响渗流的因素有渗透率、裂隙发育状况、压差、储层损害等。进而指出,解吸、扩散和渗流3个环节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三者的最佳匹配将是煤层气经济开发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7.
斜长角闪岩和角闪岩相变质岩石是大陆中—下地、岛弧深部地壳以及俯冲大洋地壳中最重要的组成岩石之一,查明目前地壳中斜长角闪岩的体积含量、空间分布及其应变状态对于深入研究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极其重要.笔者等实验测量了云南高黎贡韧性剪切带典型变形斜长角闪岩7个关键性方向上的地震(P和S波)波速随静水围压(0~600 MPa)的变化规律,并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测定了主要造岩矿物角闪石、斜长石和石英的品格优选方位,查清斜长角闪岩中地震波速各向异性与剪切波分裂的成因,确定斜长角闪岩中有限应变椭球与波速椭球的对应关系,为今后利用原地地震波速的各向异性调查地壳深部区域构造应变场提供必要的实验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8.
四川盆地长芯1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文玲  周文  罗平  邓虎成  李沁  单蕊  戚明辉 《岩石学报》2013,29(3):1073-1086
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区长宁构造长芯1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页)岩,厚度约147m.该套泥(页)岩组合以纹层状泥(页)岩、纹层状含灰质泥(页)岩、纹层状粉砂质泥(页)岩为主,见钙质结核及黄铁矿条带.龙马溪组底部30m以富有机质的黑色纹层状泥(页)岩为主,其石英、长石和黄铁矿总量平均51.9%,粘土矿物含量平均24.7%,方解石和白云石含量平均23.4%,与美国典型页岩储层有相似性.总有机碳含量底部为3.9% ~6.7%,上部为1.0% ~2.1%.龙马溪组页岩岩心平均孔隙度为5.68%,平均渗透率为5.96×10-3 μm2,与孔隙度成明显正相关.扫描电镜下龙马溪组泥(页)岩微孔隙主要包括矿物晶间(溶)孔、晶间隙、晶内孔,有机质内微孔和微裂缝等.根据压汞分析,泥(页)岩孔喉中值半径最大为33nm,平均为10nm.研究表明,长芯1井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储层微孔隙发育的受控因素有岩性、成岩演化程度和有机质发育特征等.富有机质泥(页)岩的物性好于粉砂质泥(页)岩和钙质泥(页)岩;成岩阶段晚期,矿物组合发生变化,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变,形成新的微孔隙,增加了储层孔隙度;TOC是控制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的主要内在因素,也是提供页岩气储存空间的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109.
微生物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一种重要的油气储集岩。在中国古老深埋碳酸盐岩地层中它们是主要的岩石类型。微生物碳酸盐岩通常可划分为叠层石、凝块石、树枝石、均一石和核形石等五种类型。储层孔隙系统与微生物岩的沉积结构和构造密切相关,窗格孔(洞)和格架孔(洞)是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全球中新元古界至中生界都发现了以微生物碳酸盐岩为储层的油气田,资源潜力巨大。 微生物岩储层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相序结构、沉积模式和储层有利相带尚有许多不明晰之处,是今后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10.
塔里木盆地巴楚-柯坪野外露头区和塔中井区奥陶系萤石矿体呈串珠状或沿裂缝呈条带状分布,通过露头岩心、钻井岩心、普通薄片、电子探针、X衍射、阴极发光、流体包裹体和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对萤石矿及其围岩和油藏进行详细研究,探讨萤石矿和礁滩相油藏耦合关系与成矿模式.萤石矿体富集在礁、滩相灰岩为基岩的与断层相关的部分岩溶洞穴中,和萤石一起共生的矿物还有方解石、重晶石、硬石膏、石英及黑色沥青,萤石中含丰富的液态、气态烃包裹体、固态沥青包裹体和柱条状石膏子晶;萤石的K/Rb和Sr/Ba比值远小于正常海水值,富铕及轻稀土元素而贫重稀土元素,其礁滩相围岩碳、氧同位素具越靠近萤石脉体δ13C和δ18O值负偏移越明显特征,萤石相对其围岩具有更高的87Sr/86 Sr比值.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萤石矿属于“被动型”密西西比层控矿床,成矿机理为礁滩型“油气藏”转化为“矿捕”作用,具先成藏后成矿、多期成藏多期成矿特点,成矿流体具有盆地油田卤水和深循环大气淡水双重特征的后期低温热液成因性质,成矿物质来源于下寒武统下部黑色硅质岩及磷块岩,不整合面和断层是热液流体及成矿流体运移通道,生物礁滩和区域断层对萤石矿或油藏具有极其重要的“层、相、位”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