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2篇 |
免费 | 72篇 |
国内免费 | 11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篇 |
大气科学 | 128篇 |
地球物理 | 27篇 |
地质学 | 131篇 |
海洋学 | 75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28篇 |
自然地理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三维大地电磁测深正演所用的时间长与占用的内存大的缺陷是如今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开展基于拟线性积分方程的大地电磁三维正演研究,通过压缩格林系数矩阵减少了庞大的计算量,达到了快速生成系数矩阵的目的,实现了快速拟线性近似的方法.然后,本文设计了不同背景的理论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快速拟线性积分方程法和积分方程法的正演模拟试算.正演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快速拟线性积分方程法的正演视电阻率曲线与积分方程法求得的视电阻率曲线结果基本相同,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并且快速拟线性积分方程法具有更快的计算速度,特别当地下剖分块数增大时,正演计算效率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2.
夏季欧亚中高纬环流持续异常事件的Rossby波传播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利用西风波导结构以及波作用通量, 探讨了夏季欧亚一类中高纬持续异常环流所对应的Rossby波的能量频散特征。中高纬度对流层上层存在结构较为复杂的弱波导, Rossby波能量频散过程基本上与该弱波导结构一致。Rossby波传播特征在不同时期以及两种环流型 (E型和C型) 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1) 在梅雨前期, 与E型环流对应, Rossby波从南欧气旋式异常环流中心传播到乌拉尔山正高度异常中心, 并且波作用通量在乌拉尔山西侧辐合, 形成该地区正高度异常环流。乌拉尔山持续异常中心东侧重新激发出Rossby波, 并传播至贝加尔湖和鄂霍次克海地区, 维持对应的异常环流。与C型异常环流对应, Rossby波活动非常活跃。该型三个活动中心呈现高纬-中纬-高纬的分布特征, 这与波导结构密切相关。 (2) 在梅雨期, Rossby波的传播对两类持续异常环流的作用更加明显, 其传播路径基本上在处于极区和偏向中纬度一侧的两个“波障碍区”之间的带状西风波导区中。Rossby波从乌拉尔山活动中心向东传播, 最终形成贝加尔湖和鄂霍次克海地区的持续异常环流。在C型维持过程中则还存在另一种强迫因子。在C型中, Rossby波从乌拉尔山活动中心向中纬度传播, 并在亚洲急流中向东传播至东亚地区。 (3) 在后汛期, 在欧亚大陆上纬向“波障碍区”的增加使得Rossby波活动减弱。E型异常环流型的鄂霍次克海活动中心向东扩展到北太平洋, 但来自上游的Rossby波传播只作用于该活动中心的西北侧部分。C型中Rossby波的传播在乌拉尔山活动中心地区变弱。在夏季各个时期, E和C型持续异常环流对应着不同位相的EAP (或PJ) 型, 但并没有Rossby波从中纬度向北传播至鄂霍次克海地区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3.
2008年初我国南方雨雪低温天气的中期过程分析I:亚非副热带急流低频波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在中期时间尺度上分析了2008年1月10~16日我国南方雨雪过程特征及其可能机理,得到了以下结果:1)3个环流系统的演变过程相互匹配,共同造成了此次雨雪过程,它们分别为南支槽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形成和加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扩以及叶尼塞地区高压脊的东扩南侵;2)源自东北大西洋和西欧的Rossby波能量沿亚非副热带急流向下游传播,导致南支槽在我国南方地区形成和加深;3)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扩所对应的异常环流中心,其实质为副热带急流扰动,来自上游南支槽区的Rossby波能量频散是其形成维持的主要原因,它也受来自贝加尔湖地区及热带西太平洋对流区的Rossby波能量的影响;4)亚非副热带纬向基本流制约着其一系列异常环流中心的纬向联系,里海冷堆及异常中心的形成恰好对应着南支槽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加深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扩。 相似文献
104.
以宏观岩石学为基础,结合侵入岩事件、高精度同位素测年、变质变形特征、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对通化地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岩石地层"单位重新进行划分和厘定,并赋予新的含义。研究结果表明:通化地区出露的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岩石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光华岩群、集安岩群和老岭群,光华岩群与集安岩群呈整合接触关系,为同一时期、同一地球动力学机制下裂谷构造环境的产物,老岭群角度不整合覆盖于集安岩群之上。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显示,光华岩群双庙岩组变质玄武岩形成年龄为(2 120±10)Ma。 相似文献
105.
江淮切变线形成过程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内容分两部分: 1.对一次江淮切变线形成过程中一些物理量的演变作了计算并分析,讨论了这些量变化的原因,着重讨论了地形某些动力作用的贡献,作者强调地形边界的摩擦效应对局部环流演变的影响。 2.应用一层和三层准无辐散模式进行了理想的和实际的初始流场的数值预报试验,得到能反映出实际切变线形成过程特点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106.
107.
浮式防波堤与振荡浮子式波浪能转换装置集成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波浪能开发利用方式,基于方箱式浮式防波堤—波浪能转换集成系统和幕帘式防波堤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新型方箱—垂直挡浪板式浮式防波堤—波浪能转换集成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对该集成系统的水动力特性和能量输出特性进行研究。模型基于N-S方程,采用紧致插值曲线(CIP)方法结合浸没边界法(IBM)求解。运用数值模型探究在一定波浪条件下,动力输出系统(PTO)阻尼力的大小以及挡浪板对集成系统的水动力特性和能量转换特性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集成系统的俘获宽度比随PTO阻尼力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阻尼力F_(PTO)=150 N时达到最大;相对于方箱型集成系统,增设0.1 m挡浪板后可使其最大俘获宽度比η_e提高33%左右;此外,集成系统的俘获宽度比随挡浪板长度增加而增大,增长趋势逐渐变缓,在挡浪板长度S_p=0.5 m时达到最大,此时俘获宽度比η_e=0.563 1。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