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0篇
大气科学   2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进入七十年代,美国科技情报的提供活动正在向新的系统过渡。情报的提供活动包含有四个相联系的部分:①科技情报的生产者;②科技情报的发行者;③科技情报的中间媒介者;④科技情报的利用者。其中,尤以科技情报中间媒介者之五项服务功能变化最大。这五项服务工作有  相似文献   
12.
用人造卫星对自然环境进行观测已有13年了。在此期间,卫星本身的构造,卫星上所携带的探测仪器,资料的获取、处理、使用等也都在不断发展。近来,卫星特别被用来探测气温和水分的空间分布,测定地表物理量等。下面所介绍的是继SIRS和VTPR以后卫星上所使用的某些探测仪器。探测气象要素垂直分布的仪器已研制出测量15μCO_2吸收带能量的分光仪。它能测定平流层的温度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气污染监测工作的发展,渴望研制一种能测定1000米以下的气温、风向、风速等各种气象要素的遥感仪器。到目前为止,气温随高度的分布的遥感,除无线电声学探测系统(RASS)外,尚无适当的手段。RASS 是向上空发射声脉冲,用多普勒雷达追踪声波波面移动的装置。根据声速在大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液晶显示元件(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采用黑白方式显示业已大量的商品化了。与此同时,彩色-LCD显示的实用化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彩色-LCD期待着:①改善目前使用的黑自-LCD的不清晰显示质量;②扩大显示功能,以及③多色显示三方面有所进展。在分块式模拟显示、大量文字显示、图像显示,以及平板型和大画面投影型彩色电视等各种新的领域扩大LCD的用途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光导纤维(以下称光缆)通信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近年来,气象仪器也开始引进这一技术。由于用光缆传递信息比电缆具有容量大和抗干扰等优点,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的信息传输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作物发生霜冻的临界温度不仅因作物的种类而异,也随作物的生育期不同而发生显著变化.一般认为这是由于作物的耐寒性随季节和生育期而变化的缘故.也就是说,通常只看到温度对植物影响的重要性,然而,植物体上附生了微生物以后则提高了其冻结温度这一问题却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近年来,有关冰核活性细菌(Ice Nucleating  相似文献   
17.
在推算大气与海洋之间的热量交换方面,海气交界的海水表面温度是非常重要的因子。因此,利用人造卫星的资料推算全球的海面水温是非常必要的。图1为海面水温的测定方法示意图。通常,船舶所测定的海面水温是采用吊桶取样法,或者用冷却水输入口测温法。这些方法可以直接求出海面下数十厘米至数米的海水温度。然而卫星所携带的红外辐射仪则可以遥感海面下数十微米的“表皮”水温。不难看出,船舶测定的是“点”温度,而卫星所测的则是“面”温度。  相似文献   
18.
JMA-80型地面气象观测装置中的螺旋桨风速计部分,由以前的发电式改变为脉冲式,用光电耦合器和圆盘组合起来取代了发电机。一般来说,利用机械旋转力的风速计,由于旋转轴的摩擦和惯性影响使测定值的准确度存在一些问题。而JMA-80型的脉冲式风速计试图从结构上或者用电补偿方法来提高准确度。脉冲式风速计比发电式风速计有以下的  相似文献   
19.
气象仪器的设计,老式的是机械式的,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设计的是电子式的。随着微处理机技术的发展,今天的仪器设计人员必须抛弃传统设计中的许多方法,采用新的设计观点和思路。一些不能胜任设计电子式仪器的人,只要具有基础软件知识和一般的无线电知识,也能利用微处理机设计出功能相当的系统来。这一点,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现在,雷达回波的视频积分、气象资料的自动填图、量程的自动选通等都可以通过应用微机加以实现。气象资料的自动收集、加工、记录,自动传输,自动填图的工作,是实现气象装备自动化的重要方面。诚然,采用专用小型计算机来完成上述任务,在软件设计上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成本较高,难以大量推广。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人应用单板机  相似文献   
20.
祁纯阳 《气象》1986,12(5):10-14
一、环境大气质量变化今昔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增多,致使影响大气质量的人为因素与日剧增。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排放的废气,加上农业开发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