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134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68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219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31.
受欧洲脊发展和乌拉尔低槽东移影响,2015年12月9日20时到12月13日08时,新疆大部出现了大暴雪、寒潮和大风天气过程,其中乌鲁木齐、米东区、小渠子、白杨沟等站日降雪量均突破当日历史记录值。为定量评估新疆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DOGRAFS(DesertOasis-Gobi Rapid AnalysisForecast System)对此次暴雪过程的预报准确率,以NCEP的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预报场作为背景场,基于WRFv3.5.1和WRFDAv3.5.1同化WMO的常规观测资料GTS(Global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进行积分预报。结果表明,DOGRAFS预报的逐24 h累计降水在北疆的落区和量级均与实况接近,GTS同化对暴雪极值中心乌鲁木齐站的逐1 h降水预报为负效果。对DOGRAFS预报区域内的所有站点而言,2 m温度预报的平均偏差在-3~4.2℃,绝对偏差在-1.6~2.5℃。高空温度场预报的绝对误差小于3.5℃。加入GTS后,乌鲁木齐站温度预报偏差大幅度增大,预报效果明显变差,不同化GTS预报的乌鲁木齐单站逐小时2 m温度及其变化趋势与实况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32.
本文研究了黄河水中Cd^2+与悬浮粒子相互作用的等温线,以及精氨酸和酪氨酸对等温线的影响。得到的等温线具有一个“拐点”两个“平台”,属二级离子交换。用分级离子交换等温式求出吸附平稳常数K1和K2。当低浓度的氨基酸存在时,对Cd^2+与悬浮粒子的交换吸附起促进作用,促进作用的程度与近基酸的等电点有关,精氨酸的促进作用较酷氨酸大。  相似文献   
133.
随着1997年7月1日的临近,香港回归祖国已是历史的必然,港人、国人、世人,人心所向,这是什么力量也改变不了的。可以说,香港回归祖国昭示着中华民族这一页耻辱历史的结束,也是对100多年来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统一而斗争的革命英烈和仁人志士的告慰。在此同时,香港作为世界上最成功、最繁华、开放度最高的自由港之一, 随着香港主权的收回, 她将面临着一场重大的历史变局,改变原来的殖民地性质, 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自由港。那么, 香港回归后,在“ 一国两制” 的特殊环境下, 如何保持香港经济现有的发展势头, 如何维持香港自由港的性质, 也就是如何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与其政治情势的发展一样受到港人、国人和世人的关注。众所周知, 支撑香港经济的不外乎是金融、对外贸易、制造业和航运业,俗称“四大支柱”。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 香港早年已从“ 小渔村”高速发展成为港口设施先进、港口功能齐备、自由港条件优越的现代国际航运中心, 加上航运业对香港金融、对外贸易、制造业所起的带动作用, 从而形成了以港口航运业为龙头、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产业。并由此确立了金融、对外贸易、制造业与航运业相互依存、互相促进、一兴俱兴、一衰俱衰的“ 裙带”关系。香港通向世界各地的一条条航线紧紧连系着香港经济这艘“ 大船”,成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香港未来经济的生命线。所以, 当我们展望1997年后的香港经济发展大势时, 其航运业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4.
人们很难想象,在远离陆岸几十海里的黄海、勃海交汇处,在胶东、辽东半岛之间,藏匿着长岛这样一块隔绝尘世喧嚣的净土——海上的世外桃园。升腾自海那边的朝阳,好像经过海水的洗礼,每天都如此新艳,辉映着一方原本是蓝色的海水也发出金灿灿的光芒。而长岛的晚霞虽不像朝阳那样鲜活艳丽,但可以辉煌得如同布鲁克纳《大弥撒》里的圣诗大合唱;即使随着粼粼波影缓缓落入西边的大海,那返照的余辉无以伦比,足以照亮随之升起在月牙海上的明月。置身长岛,四周眺望,映入眼帘的正如汉代木华在(海赋》里所描写的那样: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绡,挂帆席;浟湙潋滟,浮天无岸,浺(氵融)沆漾,渺弥湠漫;波如连天,乍合乍散;嘘嗡百川,洗涤淮汉。  相似文献   
135.
136.
航海的重要事件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12世纪,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3年),历时近30个春秋,到达过30多个国家,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1487年,B·迪亚士率队沿非洲西海岸到达今天的“好望  相似文献   
137.
INTRODUCTIONThevariousphysicalandchemicalreactionsthatoccurbetweenthesuspendedparticles,sediments,etc.andheavymetalsinanaturalaquaticsystemplayextremelyimportantpartsincontrollingthedistributionpattern,migrationandtransformationofheavymetalsthere.Since…  相似文献   
138.
煤层气勘探开发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解决煤矿灾害与生态环境问题意义重大。结合我国区域构造与演化过程及煤层气地质条件,将煤层气富集产气模式划分为4种主要类型:构造简单裂隙系统、褶皱系统(较浅向斜轴部、褶皱翼部、次级构造高部位)、冲断构造系统(褶皱冲断带、高陡冲断构造)和构造叠加系统模式。其中,(1) 构造简单裂隙系统模式发育在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区,煤层气以深成热成因为主,也可受岩浆热接触作用影响,在裂隙中等发育区形成高产富集区。(2) 褶皱系统模式中,较浅向斜轴部挤压应力利于煤层气保存从而富集产气;褶皱翼部压力分布均匀,封闭性较好,其含气量与渗透率匹配适中形成富集高产带;次级构造高部位模式主要是在构造作用下形成的伴生构造(背斜、鼻隆构造、断块等)高部位形成构造圈闭,生成“气顶”。(3) 冲断构造系统模式中,褶皱冲断带模式中逆冲断层阻止了煤层气的逸散,在靠近逆冲断层的相对构造高点富集产气;高陡冲断构造模式发育在复杂断裂区,深部煤层气在一定温压作用下,解吸游离至上部地层,重新被吸附或部分仍呈游离状态而富集产气。(4) 构造叠加系统模式形成于受多期构造活动共同作用的煤储层中,不同的应力方向和机制引起的构造叠加使含气量和渗透率相匹配,煤层气富集且有一定产量。因此,区域构造特征控制着煤层气富集产气的每个模式,构造演化过程决定了富集产气的不同模式。这些富集产气模式对系统认识中国煤层气富集规律,指导“十四五”煤层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9.
在气候系统五大圈层中,冰冻圈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近几十年来气候变暖已引起全球冰川、冻土、积雪和海冰等冰冻圈要素加速退缩,进而对区域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福祉产生了深远影响。2018年10月,IPCC在韩国仁川公布了《全球1.5℃增暖特别报告》(SR1.5)。报告较系统地呈现了关于全球1.5℃温升目标的基本科学认知,并探讨了可持续发展及消除贫困目标下加强全球响应的路径。在冰冻圈相关内容方面,报告呈现了有关全球1.5℃和2℃温升下冰冻圈(主要是海冰和多年冻土)变化及其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圈影响的一些亮点结论,还关注了全球1.5℃和2℃温升下冰冻圈相关的气候变化热点(区)和地球系统临界因素。报告指出,随着温度不断升高,冰冻圈及其相关要素和热点(区)面临的风险将不断增加,但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而不是2℃或更高时的风险将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40.
2003年东亚季风季节内振荡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将2003年东亚夏季风指数IM进行30~60天带通滤波后,分析结果表明,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的经向传播主要表现为从南海南部地区向北传播,其传播过程中的高值中心分别对应我国南海地区、华南前汛期以及江淮流域梅雨的强降水过程。ISO的传播还表现出纬向与经向相互接力的特征,纬向上源于热带地区孟加拉湾向东传播的ISO和源于副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向西传播的ISO 在120 °E附近汇合后,分别补充到由南海南部向北传播的ISO中,使其可以继续加强北传,最北界可延伸到35 °N以北,对我国东部地区大尺度降水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