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281篇
海洋学   10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11.
以2-甲酰基苯甲酸为原料,通过Wittig反应、内酯化、反麦克尔加成、一锅法苯硒化-氧化消除引入双键4步反应,以18%的总收率合成梓木内酯.采用1H NMR、13C NMR、MS、1H-1H COSY、NOE等波谱数据确证了中间体的结构及11,12a,12b的立体构型.与已知方法相比,此合成方法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收率良好等特点.采用SRB染色法对其进行2种肿瘤细胞株(MCF-7,BxPC3)的细胞毒活性测试,发现梓木内酯具有中等强度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12.
通过高酞酸酐与2-氯-5-甲基-1,4-苯醌反应,经过最长线性步骤6步和3步反应,分别以16%和47%的总产率合成了2个1,4-蒽醌衍生物12和14。其中,化合物14的合成为首次报道。所有合成的化合物均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和确证,并对高酞酸酐与苯醌反应生成1,4-蒽醌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发环境、利用资源和整合自然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的应用是这一需求在土地工作的具体体现,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合理应用测绘技术,不但可以有效利用其基础性作用,而且可以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过程的科学管理,也可以在现实中缓解整个社会对土地粗放型对土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4.
区域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概念界定与目标定位入手,以气候变化和系统结构要素为分析框架,建立了包括敏感性、暴露性和适应性等三类指标要素和本底脆弱性、潜在脆弱性和现实脆弱性等三个评价层次的区域脆弱性评价系统,并以南方丘陵地区为例,针对泥石流、滑坡、干旱与洪涝等区域自然灾害,构建了水土流失敏感区的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作者认为,区域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主要是针对全球气候变化扰动下与自然灾害有关的脆弱性,敏感性与易损性是其脆弱性的本质属性,敏感性、暴露性和适应性是脆弱性的系统要素。自然灾害频率指标可以作为反映灾害空间集聚性的区位暴露性指标,现实灾害度可以提供脆弱性评价因子厘定、指标权重确定、模型建立与阈值分析的结果验证。  相似文献   
115.
武生智  王鹏 《中国沙漠》2013,33(4):967-972
本文基于颗粒的质量守恒原理,考虑了沙粒的跃移、溅移和蠕移运动,建立了风成沙波纹的非线性积分微分演化方程,并进而通过尺度变换得到了近似的微分方程。数值求解该微分方程,得到了与野外观测相一致的沙波纹斑图,同时再现了沙波纹生成、合并的非线性行为,为进一步风成地貌形成演化的理论分析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数学物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6.
重庆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内外地下水化学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重庆金佛山自然保护区22个地下水排泄点2005-2009年的水化学监测数据,对比了保护区内、外水化学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保护区外地下水的pH值较保护区内的要低,但电导率则较高;自然保护区外地下水的Ca2+、Mg2+、Na+、K+、Cl-、NO-3、SO42-、HCO3-浓度中值比自然保护区内的分别高27.78mg/L、3.23mg/L、3.47mg/L、0.97mg/L、2.38mg/L、9.29mg/L、15.06mg/L、42.03mg/L;保护区内白云岩地下水的Mg2+/Ca2+(摩尔比)为0.76~1.33,明显比保护区外灰岩、碎屑岩区的高,但保护区外灰岩地下水的Mg2+/Ca2+(摩尔比)较保护区内灰岩区的更高。岩溶地下水系统地球化学的敏感性以Ca2+、HCO3-、NO3-较为敏感,保护区内地下水的平均敏感指数(GSI)GSICa2+为0.097,GSIHCO3-为0.125,GSINO3-为0.008;保护区外地下水的GSICa2+为0.415,GSIHCO3-为0.334,GSINO3-为0.648。护区内所有取样点水质均为I或Ⅱ类;而保护区外地下水因受农业施肥、工业生活污水影响,1、16、19号泉的NO3-浓度偏高,为Ⅴ类,其余为Ⅲ类。总体上,保护区内水质明显优于保护区外,可见设立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岩溶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7.
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埋藏深度大、成岩作用复杂、致密化程度高,但在整体超致密背景下,局部仍发育较多的相对优质储层.相对优质储层在埋深较大的须二段,往往发育较多的原生孔隙,和相对次要的次生孔隙;而埋深较小的须四段储层,次生孔隙占绝对优势,原生孔隙发育较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须二、须四段原生孔隙保存和次生孔隙发育机制上的差异.须二段储层中较多刚性颗粒的存在和较为发育的包膜绿泥石是原生孔隙得到较好保存的主要原因;而其较大的单砂层厚度和较少的泥岩发育则导致了有机酸性流体的注入量较少,长石溶蚀有限.须四段塑性岩屑含量明显较高,储层原生孔隙在压实作用下几乎消失殆尽,但较薄的单砂层厚度和较多泥岩的叠置发育使长石在有机酸性流体作用下得到了充分溶蚀;这是须四段储层次生孔隙相对发育、长石含量很低、同时还有自生高岭石沉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8.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分析交通数据、发现交通问题及辅助决策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一项重要的智能交通技术。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城市公交线网空间分布的疏密情况,本文基于北京市公交线路矢量数据,采用直接可视化和聚集可视化两种方法对公交线网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原数据处理计算得到了基于北京市主干道的公交线路分布数据并进行了直接可视化;同时利用HTML5的Canvas绘制热力图的方法对原数据进行了聚集可视化,根据可视化结果对北京市公交线路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该方法对城市公交线网规划和优化有实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9.
GB-SAR导轨倾角引起的影像坐标投影变换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GB-SAR传感器运行导轨与成像投影面的空间关系,分别推导了导轨中心线俯仰角和横轴侧倾角所引起的成像投影误差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导轨安装定位时产生的俯仰角通常可以忽略不计,而成像投影误差对导轨横轴的侧倾角更为敏感。在GB-SAR连续变形监测应用中,导轨的横向姿态需做严格控制,确保其水平度。  相似文献   
120.
围绕当前及未来大数据在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文章旨在探讨其研究方向或内容,从而提出前瞻性的认识。具体内容包括场址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研究、现有数据库的扩展、大数据驱动的场址评价体系研究、云平台研发及大数据分析模拟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