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102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50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近54年中国地面气温变化   总被引:192,自引:12,他引:180  
采用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基本气象站地面月平均气温资料,在严格质量控制和非均一性订正的基础上,分析了1951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近地表年和季节平均气温演化的时间与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近54年来年平均地表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3℃,增温速率接近0.25℃/10 a,比全球或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高得多.全国大范围增暖主要发生在近20余年.气温变化的季节差异和空间特征与前人分析结论基本一致,冬季增温速率高达0.39℃/10 a,春季为0.28℃/10 a,秋季0.20℃/10 a,夏季增温速率最小,但也达到0.15℃/10 a.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明显增暖主要表现在冷季,但进入90年代以来夏季增暖也日趋明显.从区域上看,中国大陆地区最明显的增温发生在北方和青藏高原地区,而西南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北部仍维持弱的降温趋势.值得提出的是,作者给出的结果尚未考虑城镇化对地面气温观测记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2.
对基于可信计算的网格行为信任模型的量化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基于可信计算的网格行为信任模型,运用波动信息能量变换给出了根据实体的交互经验和交互时间计算历史信任值和直接信任值的方法;用Hausdorff距离构造了函数相关程度的算法,进而给出了自我信任值的计算方法。通过采用门限值作为平均值、自我信任值为偏差量的正态分布函数构造了推荐信任值的更新函数,给出了域间评估流程图,并用一个有2 000个实体的区域网格进行域内数据更新实验。分析结果说明了各评估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3.
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对中国对虾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对虾养殖生产中已使用PVP-I(聚乙烯吡咯烷酮碘)防治对虾病毒病,但仍借鉴防治鱼类病害的使用方法,各种产品的有效碘含量也不尽相同,使用时不易掌握。作者就该药在对虾养殖中的使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将毒性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碘为市售商品,有效碘含量18%~21.5%。对虾各期幼体及幼虾取自生产现场。试验用水为砂滤海水,经脱脂棉二次过滤后使用。1.2 方法1.2.1 急性毒性试验 试验在烧杯中进行,定量加入试验用水1000ml,水浴保持所需温度,分别加入PVP-I母液,使水中有效碘浓度达到设定浓…  相似文献   
284.
养殖池是海水养殖业的重要表现形式,研究环渤海地区养殖池的时空变化对判断该区域海水养殖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1989—2019年共44景Landsat影像,利用目视解译的方法获取养殖池的矢量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平均中心及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环渤海地区近30年来养殖池的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9—2019年,(1)养殖池面积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共增加450.15 km~2;(2)养殖池平均中心从渤海湾附近逐渐沿莱州湾至辽东湾一线向东北方向偏移;(3)养殖池分布的向心性越来越明显,其分布区域逐渐由陆向海推进;(4)养殖池空间变化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莱州湾、渤海湾以及辽东湾。  相似文献   
285.
利用呼伦贝尔市CIMISS系统实况资料,统计分析了2010—2021年5—9月东北冷涡背景下的强对流天气时空分布及物理量参数特征。结果表明:(1)5月雷暴大风次数最多,6月冰雹次数最多,6—8月是短时强降水集中发生期,尤以8月次数最多。(2)强对流天气主要出现在12:00—20:00,其中短时强降水每个时次均有发生,但雷暴大风与冰雹天气在21:00—次日08:00基本没有发生过。(3)大兴安岭西部雷暴大风站次较多;大兴安岭东北部、岭上及岭西北的冰雹站次较多;短时强降水与强对流天气空间分布特征较为一致,均是大兴安岭岭上南段与岭东的站次较多。(4)雷暴大风天气的风速多以17.2~20.7 m·s-1为主;短时强降水量级为20.0~29.9 mm的站次占总站次的74.3%;持续时间小于5 min冰雹居多,直径小于5 mm冰雹的站次占总站次的49.1%。(5)短时强降水850 hPa的比湿、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的物理量参数均值均大于冰雹、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K指数均值大于冰雹、雷暴大风,T850-T500均值大于26℃,短时强...  相似文献   
286.
长江南京段历史洪水位追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何华春  王颖  李书恒 《地理学报》2004,59(6):938-947
沿长江南岸幕府山、燕子矶岸段的石灰岩崖壁上,保留着数道受江水浸淹形成的色深且具有溶蚀孔隙的水平印痕,沿江一线分布。在采石矶岸段的岩壁上也存在着高程大致相当的水位痕迹,反映出是保存在长江南岸岩壁上的区域性洪水位遗迹。经查阅现代水文记录与历史文献,分析对比区域地貌与沉积地层,初步论定:高出长江江面5~6 m,高程分别为8.5 m和9.5 m的第一道和第二道水位遗迹是与现代长江洪水位相当的古洪水位遗迹,目前虽然已脱离长江江面,但现代长江洪水仍可达到此高度,其重现期为10~50年;高程为10.5 m的第三道水位遗迹较南京有文字记载的百年一遇特大洪水位仍高出0.3 m,相当于南京地区100~200年一遇的大洪水水位,由此印证长江南京段防洪堤高度合适;而最高的一道古水位遗迹高程为12.8 m,可能相当于全新世高海面时的洪水位。  相似文献   
287.
讨论了适合沙、澧河流域的面雨量计算方法,分析了沙、澧河流域致洪暴雨特征、规律及底水、面雨量、强降水与洪水的关系,给出了沙、澧关键站的流量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88.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之一。中国的商业银行可以借此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此来应对新经济常态下可能的各种挑战。发展海洋经济是我国最新的国家战略,也是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海洋经济向高层次发展,优化海洋经济结构,离不开来自金融层面的支持。而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促进银行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使商业银行的资金进入相对高风险、高收益的海洋经济中。文章以海洋经济中的大头——海洋航运为例,分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海洋航运业发展的影响,阐述了利率市场化对推动海洋航运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从金融支持的角度对发展海洋航运业提出了加大金融政策倾斜力度,加强金融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和金融机构业务能力建设,加强资本市场建设、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投资多元化和利用科技手段加强信息收集与共享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89.
“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古代与东亚各国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促进了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发展并成就了明朝大航海的辉煌,研究其始发港的变迁与原因对“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体系”的完善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鲜有研究。基于古代典籍、地方志和历史地图的记载,结合前人对历史时期中国环境变化的认识,对隋唐至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始发港的变迁与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隋唐—明清时期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先后兴起了3个“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始发港,扬州港盛于隋唐,上海港盛于唐宋,明州港(今宁波港)盛于宋元; (2)气候变冷引起的北方少数民族南犯,中原地区经济和政治中心南迁,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由登州(今蓬莱)迁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 (3)随泥沙堆积,雁形式沙洲发育,河口分汊东伸南移,长江河口海岸由喇叭形的河口湾演化为三角洲,这是引起始发港由扬州港向东迁往上海港、乃至明州港的根本原因; (4)长江河口沙洲的发育,引起了长江扬州港段和上海港段水系的变化,使得2个港作为始发港时,港口的具体位置不断地随河势变化而调整; (5)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亦对始发港的兴衰与变迁起到一定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90.
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是研究大洋环流和海洋对全球气候影响的关键参数之一。目前借助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全天候和连续的SSS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SSS的反演精度在大部分海域达不到预期目标。众所周知,海表面亮温是反演SSS的关键因素之一,海面粗糙度导致了亮温增量的产生,亮温正演模型的误差会影响盐度反演的精度。本文首次提出了依据6个风带划分全球海域,利用Argo实测盐度数据、SMOS卫星数据和相关辅助数据,通过LASSO统计方法在各风带覆盖的海域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二次曲线亮温增量模型,再通过贝叶斯迭代反演算法计算出了各个海域的SSS产品。与Argo实测SSS对比,新模型下6部分海域反演SSS的绝对平均误差分别为0.76、0.88、0.93、0.92、1.28和1.21,均显著优于修正前(SMOS L2 SSS)产品的误差(0.98、1.61、2.82、1.50、2.35和3.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