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中国城市群从区域向空间网络的转变,成为城乡统筹发展功能的主体地域单元。基于“交通—产业”的耦合视角,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选取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作为城市群发育的辐射中心,结合空间网络分析、引力模型、多层次空间结构MSS-Tree算法,测度识别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及现状发育范围。结果发现:①京津冀城市群还不成熟,辐射中心周边的辐射发育区“岛、洞”现象明显,表现为连片分布的大城市阴影区;其中北京市周边缺乏成熟副中心,天津市受到北京极化作用影响,辐射区大幅萎缩;石家庄、唐山辐射区发育不足,需首先加强自身经济建设;②交通、产业辐射发育范围重合度较低,交通的先导作用加速了中小城镇生产要素流失,形成环京津贫困带。据此提出了自下而上整合、由内向外扩展的地区发展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2.
王晓梦  刘晨  程杨  王锦  陈雅薇  周尧 《地理学报》2018,73(10):2031-2049
欧洲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覆盖地域,是亚欧大陆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维护其地区安全稳定,排除干扰中欧两大市场合作互联的潜在安全隐患,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稳固推进十分必要。基于地理学视角,考虑难民安置政策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层次分析、多目标规划等方法对2015-2017年欧洲难民危机时空演变过程及迁移格局优化进行分析。① 时空演化分析显示难民集中于2015年登陆欧洲,欧洲各国登陆难民、接收难民数量极化突出,双重失衡;② 灰色关联分析显示难民迁移决策具有福利优先、收入优先的导向,各国难民政策调整为迁移决策带来不确定性,既有迁移格局难以长期维持;③ 层次分析显示北欧西欧国家难民宜居性较高,东欧南欧国家宜居性相对较差,部分避难国承担安置难民数量与其宜居性不符;④ 多目标规划的优化格局显示,由于欧洲各国忽视全球化背景致使难民政策指向错误,迁移网络更加混乱失衡,优化后来自土耳其、乌克兰的难民迁移趋势向西欧集中,来自希腊、匈牙利的难民迁移趋势在空间上更加平均分散,来自意大利的难民迁移趋势向西欧南欧呈扇形分散。优化后迁移格局有助于缓解地区安全局势、为“一带一路”建设创造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平衡劳动力资源配置,为建设投资提供潜在市场。最后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协同合作调整难民迁移格局的危机缓解措施。  相似文献   
23.
24.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演化及其对碳与营养成分的扣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在黄河三角洲布设了一口24.6m的浅钻ZK1,对获取的岩芯样品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学观测及含水量、有机碳、总碳和营养成分的实验室分析测试。通过ZK1孔的地层分析,将其划分为7种沉积环境,揭示了滨海湿地地质演化过程。并利用AMS 14C测年方法,结合黄河改道的历史记录,运用历史地理学和沉积地质学综合分析的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沉积环境进行了年代划分,并计算了黄河三角洲不同沉积环境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和碳的加积速率。结果表明:总碳和有机碳与除硫和磷元素以外的各营养成分都呈良好的线性相关(R20.7,Ρ0.05);碳、氮、磷的加积速率与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20.95,Ρ0.01),沉积物的沉积速率是碳、氮、磷的加积速率的主控因素;虽然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有机碳浓度较低(1%),但由于沉积物的高沉积速率,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有机碳的平均加积速率达到648.1g/(m2·a),远高于世界其它高有机碳浓度的湿地,因此是很好的碳汇地质体。  相似文献   
25.
在浙江椒江口潮间带采集了3个未扰动沉积物柱状样,并采用分级提取方法获得了沉积物各痕量金属的活性态和黄铁矿态分量,同时采用冷扩散法测试了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结果表明:研究区痕量金属黄铁矿矿化程度(DOP)较低,痕量金属存在较大的活性,容易参与水生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但各元素的痕量金属黄铁矿矿化度(DTMP)存在较大差别,即元素As和Hg的DTMP值最大,Cu、Zn、Cd、Cr和Ni中等,Pb和Mn最小。控制黄铁矿矿化程度的因素包括沉积物是否存在大量的有机碳(OrgC)、AVS以及是否存在隔氧的还原系统。  相似文献   
26.
痕量金属和有毒金属通过面源(如大气沉降)和点源(如河流、地下水和倾废)污染过程参与近海水生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根据近年来主持的多项沿海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项目的理论与实践,概括了痕量金属在水生系统中迁移、转化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式,并对模式意义作了概要的解释.近海水生系统中痕量(有毒)金属形成取决于系统内发生的生物、...  相似文献   
27.
滨海湿地系统的消长和稳定取决于两种过程的物质平衡:①是河流携带沉积物的加积使盐沼和湿地向上和向海方向进积;②是海平面上升和沼泽地区的压实沉降以及海洋通过潮沟系统对湿地的侵蚀作用不断地产生着可容纳空间.二者的互动构成了滨海湿地复杂的演化历史.重点阐述了三角洲河流泥沙输运、洪水运移、潮汐作用、潮沟系统发育等对湿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湿地特殊的生态环境和水化学循环能力对污水有着很好的净化作用,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构建人工湿地,以处理水污染.从自由表面流、垂直潜流、自由漂浮的大型植物3种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角度介绍了其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机理,特别阐述了人工湿地系统对氮、磷污染物的去除过程.  相似文献   
29.
30.
利用高分辨率的大气和波浪数值模式,模拟了2016年苏北近海的风场和波浪场,并与卫星高度计资料、散射计风场、再分析资料以及实测浮标资料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模式的准确性。基于这套模式结果,系统地分析了江苏近海的风场和波浪场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季节变化、日变化以及季节内变化(台风、寒潮)。分析结果表明:苏北近海海域的风速、有效波高和涌浪在冬季和秋季较大、春季和夏季较小;冬季盛行西北风,常浪向为西北向,夏季盛行东南风,常浪向为东南向。风场和波浪场还具有显著的日变化特征,且日变化存在季节变化规律,离岸越近海域日变化特征越明显。同时,江苏近海还会经历季节内尺度的强天气过程的影响,比如台风和寒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