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74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杨杨  赵良杰  夏日元  王莹 《中国岩溶》2022,41(4):562-576
珠江流域岩溶地下河枯季流量约4 738.69万m3·d?1,赋存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探讨地下河分布和发育特征对我国南方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西南岩溶区大量的野外调查工作为基础,结合珠江流域内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报告,选择348组岩石样品和1 036条岩溶地下河,从岩性、地形地貌、构造、水动力条件和新构造运动等角度总结分析珠江流域地下河发育规律、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地下河在比溶解度介于0.84~1.2的细粒?鲕粒生物碎屑纯灰岩中最为发育,在比溶解度介于0.43~0.61的泥质灰岩中发育较弱。根据地下河形态及水循环演化条件,将地下河分为发育初期单管型、发育多期羽毛型、新构造控制网络型、发育成熟期树枝型4种类型。地形地貌和地表河网决定岩溶地下河运动的趋势和方向;构造控制地下河发育的空间格局,其中构造反接复合部位、压扭性断裂两侧破碎带、与非可溶岩接触带、褶皱弯曲最大部位、背斜轴部破碎带和向斜轴部地下河发育尤为明显;水动力特征影响地下河发育规模和发育深度;新构造运动促进地下河发育向深性、继承性、新生性发展。   相似文献   
52.
利用广西喀斯特地区64个气象站1971-2017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观测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作为干旱评价指标,分析该地区干旱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广西喀斯特地区年尺度干旱基本为2 a一遇,发生频率中部低、东西部高,以轻旱和中旱为主。秋旱发生频率最高,冬旱次之,春旱和夏旱发生频率较低,各季节干旱多以轻旱为主。其中,春旱3~4 a一遇,发生频率由西南向东北呈递减趋势;夏旱3~4 a一遇,发生频率由东向西呈减弱趋势;秋旱接近1 a一遇,发生频率中东部高于西部,该季节中旱、重旱和特旱发生频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冬旱1~2 a一遇,发生频率西北部较高,且由西向东呈递减趋势。1971-2017年,广西喀斯特地区冬旱、夏旱呈波动减弱趋势,春、秋旱呈增强趋势。在15~20 a时间尺度上,年和各季节的干旱存在明显的干湿循环,5 a以下小尺度干旱周期振荡更频繁。SPEI与土壤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利用SPEI可较客观反映该地区旱情。  相似文献   
53.
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对"佛山天气"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后台的系统进行研究设计,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气象信息的实时查询。  相似文献   
54.
[研究目的]磷矿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矿产资源,2014年至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编写的中国矿产地质志,全面描述了中国磷矿全貌及重要成矿规律,加强了对全国磷矿矿情的掌握.本文依托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系统总结了中国磷矿时空分布特征,圈定了磷矿找矿远景区和磷矿重点勘查区,对未来磷矿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方法]本文选取了...  相似文献   
55.
本文分析了影响哈尔滨市交通的雪、雾、温度和大风等几种主要的气象因子,对其影响给予量化,制作了冬季交通气象指数。  相似文献   
56.
近50年来我国北方典型区域地下水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宗宇  王莹  刘君  卫文 《第四纪研究》2010,30(1):115-126
文章在总结中国北方地下水最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选择西北内陆盆地、华北平原和松嫩平原为典型区,对近50年来区域地下水系统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 我国北方盆地和平原地下水系统演化具有渐变性和突变性特征,但在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区域地下水系统已经变得脆弱,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地下水补给演变表现为山前平原地带的补给能力减弱,河道补给减弱或消失,中下游农业区地下水补给强度增大,总补给量呈现减小的趋势;  其中,西北内陆盆地下水补给的减少与上游水资源利用过度、渠系防渗程度提高有关;  而华北平原和松嫩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的减少与降雨量的减少和山区河流拦蓄水量的增加有关。伴随着补给模式的改变,地下水流场演变表现为普遍出现持续性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西北干旱区表现为山前平原地下水位快速下降、泉流量减少、溢出带下移;  华北平原和松嫩平原表现为溢出带消失、水位降落漏斗形成并发展,区域地下水流被截断,形成以降落漏斗为中心的局部水流系统。地下水化学场变化主要表现为水化学类型变化、矿化度增大,污染组分增加。自西北内陆盆地至华北平原、松嫩平原,水化学变化强度明显增加,以华北平原和松嫩平原最为明显。本文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地下水演变的适应性对策,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
岩石可爆性的效果测度分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效果测量分析方法,可在完成岩石可爆性相对分级的同时,也完成了岩石可爆性的系统因素分析,是一种计算简捷快速、应用灵活、适用性强的信息数据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8.
旅游市场旅游消费的不断变化对区域旅游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目前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分析,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忽视市场导向。提出区域旅游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注重旅游市场、旅游消费这两个因素的观点。最后,着重论述了旅游区域界线划分和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考虑的几个具体的旅游市场和消费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59.
李文光  王莹 《化工矿产地质》1998,20(3):254-258,264
为搞好对地质专业图书馆科技期刊收藏和更充分地开发利用科技期刊文献资源,图书馆工作人员需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努力做到合理配置,深入课题为读者服务,同时开展多样化服务,拓宽科技期刊文献资源利用领域。  相似文献   
60.
贵州省旅游业区位重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王铮  王莹  李山  翁桂兰  宋秀坤 《地理研究》2003,22(3):312-323
基于王瑛、王铮(2000)提出的旅游业区位模型,在考察了贵州省旅游景观分布后,本文修正了他们的模型,并划分了旅游业区位带:风景名胜带;奇异风光带;特色资源带;差异突出的文化与自然风光带。旅游业的这种空间机构类似杜能模型,但决不是杜能现象而是新地理现象。本文强调,贵州省以舞阳河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属于青年期,在形态结构上不同于云南以石林为代表的壮年期地貌和广西的以桂林为代表的老年期地貌,是一种新的旅游地貌资源,需要突出资源特点开展营销。根据新的区位模型,本文讨论了贵州省旅游业区位,并且提出3条建议:通过建设高速公路将原来行程9小时的路程缩为6小时的;以舞阳河风景区为中心组织特色资源区;建设航空港发展一些资源条件好的地区为旅游亚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