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病程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的临床与胸部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发热门诊收治的161例COVID-19确诊且胸部CT显示肺部感染阳性的病例,按CT检查时发病时间不同分为两组:<10 d及≥10 d,对两组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胸部CT影像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 d组共92例(57.1%)、≥10 d组共69例(42.9%),两组病例临床症状比较显示,两组间咽痛和肌痛的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室指标显示,<10 d组的C反应蛋白更高、淋巴细胞计数更低,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CT影像特征方面,<10 d组患者存在血管周、混合分布、大片、空气支气管征的比例更高,≥10 d组患者存在边界不规则、病灶内索条、反晕征、胸膜尾征、胸膜下线、胸膜下栅栏的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VID-19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CT影像特征随病程不同发生变化,探索其中的规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COVID-19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02.
地球辐射带南大西洋异常区是空间站轨道运行过程中遭遇的最重要的粒子辐射区域,这一区域集中了大量具有强穿透性的高能质子,会显著影响空间站舱内器件的正常工作,危害航天员的健康和安全.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核心舱配置了空间环境监测载荷,可实时获取沿轨高能质子通量监测数据.伴随核心舱姿态变化探测器可监测来自不同入射方向的高能质子,为初步开展异常区高能质子方向分布提供了可能.本文利用核心舱空间环境监测载荷的高能质子方向观测数据,通过重构不同入射方向条件下高能质子SAA(South Atlantic Abnormal)区分布,研究分析不同能量高能质子SAA区方向分布位置边界和方向峰值强度,给出高能质子异常区方向分布的初步结果,弥补利用辐射带模型仅能得到全向辐射结果的不足,为高效规避和应对辐射危害,保障航天器和航天员的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3.
利用1980-2016年站点观测数据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广西秋冬季暴雨进行了天气学分型,并用合成分析的方法给出了各类暴雨的天气形势特征。结果表明:广西秋冬季暴雨可分为台风类、切变类和副高边缘类三类。其中,前两类暴雨发生次数最多,主要发生在9-10月份。高低空系统配置显示,秋冬季暴雨发生时对流层上层都伴有较强的高空急流,而对流层中低层的影响系统不尽相同;在暴雨期间,前两类暴雨副高减弱东退,第三类暴雨副高则加强西伸;广西秋冬季三种类型暴雨在水汽、热力、动力及形成机制方面也各有异同,但与汛期暴雨相比,各类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位置稍有差异,无论是水汽条件,还是动力条件,秋冬季暴雨比汛期暴雨要求都高,其中副高边缘类暴雨在不同季节差异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