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胸部薄层CT平扫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我院感染科诊断为COVID-19的13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胸部薄层CT平扫检查,并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分型将患者分为非重症组和重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肺部影像学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合并糖尿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重症组(45.8%)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非重症组(25.5%);两组间性别、年龄、平均病程及临床症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病变数量、对称性分布、周围为主分布、弥漫分布、边缘模糊、大片状、束带状、血管束增厚、铺路石征、拱廊征以及煎蛋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组的病灶数量> 10个、弥漫分布、大片状、束带状、血管束增厚、铺路石征、拱廊征的发生率高于非重症组,而非重症组的周围为主分布、边缘模糊以及煎蛋征的发生率高于重症组。结论:胸部薄层CT平扫能够明确新冠患者肺部异常影像学表现,评估病变的数量、分布范围及形态特点,合并基础病、病变数量、分布特点、边缘模糊、大片状、束带状、血管束增厚及铺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CT定量指标对糖尿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像学特征分析。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感染科收治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数据,根据患者的糖尿病史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通过单因素分析两组的临床及CT定量影像学特征。结果:共纳入112例COVID-19患者,年龄26~95岁,平均(70.4±14.4)岁,女性占比44.6%(50/112例)。在临床方面,糖尿病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在定量指标方面,糖尿病组患者的全肺及左肺病灶数目、病灶体积、病灶占比更大,糖尿病组的纵隔淋巴结数目更多;此外,糖尿病组患者的磨玻璃病灶及实性病灶体积更大,其磨玻璃实性病灶体积比更小。在影像学征象方面,糖尿病组患者的病灶形态呈大片状、束带状比例更高,其存在晕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气潴留征、马赛克灌注及胸膜下黑带的比例更高。结论: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的肺部病变具有相对的特征性,基于深度学习的CT定量指标显示糖尿病组的COVID-19患者肺部受累的病变范围更大、程度更重,其实性病...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全站仪中间自由设站法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及精度分析,经理论分析,该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可达到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特别适合山区高速公路、铁路等线性工程的高程控制测量.  相似文献   
14.
短时暴雨天气雷达回波概念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莹  王艳兰  唐熠  李向红 《高原气象》2011,30(1):235-244
通过对2005—2007年桂林39个短时暴雨个例进行普查分析, 发现造成桂林短时暴雨的回波主要有块状、 带状、 絮状和涡旋状4种类型。通过对天气背景进行分析, 形成了中尺度型块状回波、 台风外围型块状回波、 有无急流型带状回波、 絮状回波、 涡旋状回波6类雷达回波概念模型。建立了包括天气背景、 强度回波特征、 回波演变、 其他产品特征、 回波的源地移动和暴雨落区等的概念模型, 以期为短时暴雨临近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辽宁降水分区变化特征及夏季降水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61—2000年辽宁地区降水资料,将辽宁地区降水划分为4个区,分析各分区降水的年际、年代际、季节变化以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辽宁南部和东南部地区降水明显减少;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东南部和南部地区降水显著减少,而中部地区降水增加;东南部地区的夏冬季和南部地区的冬季降水减少,西部地区春季降水增多。周期特征为春季和冬季周期为2 a或4 a,夏季和秋季为10 a。各分区夏季降水的影响因子不同,辽南地区多雨年东亚槽明显加深,东南区多雨年东亚槽略有加深并且偏东;南部和东南部夏季降水与副热带高压系统相关显著;各区夏季降水与太阳黑子负相关较好,其中8月相关显著,南部和中部相关性均好于东南部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1999年与2003年我国北方地区夏季气温异常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1999年与2003年我国北方地区夏季气温的变化特点和同期大气环流主要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夏季气温变化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这一特征与亚洲上空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变化紧密相关,表明我国北方地区夏季气温异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或许是缘于气候年代际变化。2003年夏季中高纬环流形势呈两槽两脊的配置,与近十几年气候态分布刚好相反,因而从气候年代际变化的特征来看,2003年为预示年代际气候转型的征兆。  相似文献   
17.
李向红  孙莹 《广西气象》2000,21(2):9-11
以国家T106产品的物理量报场为基础,选取能反映降水的动力、热力特征的单因子场和组合因子场,对桂林市13个站的降水逐站进行分级并相应模型,再用当日数值产品用相似离度法确定最短相似距离,作出当天的逐站降水级预报,并以Windows98为工作平台,以图形和文本2种方式直观显出来。  相似文献   
18.
1概况 2014年6月4~5日受西南暖湿气流、切变线和静止锋生的共同影响,桂东北普降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有暴雨45站,大暴雨53站,特大暴雨2站.大暴雨中心在桂林南部,雨量最大为荔浦县蒲芦乡326.5mm,主要时段在4日傍晚到5日凌晨,最大1小时雨量达38.4mm,致使水位暴涨,平乐、荔浦江河超警戒水位.  相似文献   
19.
广西地区一次强冰雹过程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MM5数值模拟资料和多普勒雷达产品,对广西北部2006年4月9~10日的一次强冰雹过程进行动力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对流过程发生前期存在的暖干盖,为对流有效位能CAPE的积蓄提供了有利条件。中低层风切变的增加,促进了高低层能量的交换,揭开暖干盖,触发了强对流的爆发。高层位涡的向下输送,引起了低层涡度的变化,形成了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使得强对流过程得以维持和发展。强对流风暴强中心位于500 hPa以上,低层存在弱回波区,风暴中心的上升从低层到高层发生倾斜,并且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相似文献   
20.
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资料,结合人工影响天气原理,引用人工影响天气数值实验的人工冰核浓度等有关参数,将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及回波顶高度(ET)等导出产品合理地应用于火箭增雨防雹作业用弹量计算公式中,解决了以前人为或间接估计对流云作业区体积及其含水量的难题,提出客观定量计算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用弹量的初步方案,并以其计算的用弹量为主要参数设计火箭作业参数指挥界面.经2005年一次增雨作业应用检验,证明结果切实可行,对节约人工影响天气成本,有效指导对流云火箭增雨防雹作业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