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的地壳变形特征   总被引:33,自引:15,他引:18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1991-2001年及震后4期GPS观测数据。获得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地震(Ms8.1)的同震和震后形变运动图像,跨破裂带GPS网最近两点测得的最大同震形变为1.9m左右,而震后4个月断层蠕滑引起的变形约为80mm,破裂带两侧震后变形幅度具有非对称性。南侧震后变形基本是北侧的2-3倍。研究结果显示破裂带南盘在震后向偏东方向有明显移动,预示本次地震后能量的重新分配与积累,根据近几十年以来东昆仑断裂带的大地震由西向东扩展的特点,未来地震有向东迁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2.
地理学科在落实国家“双碳”目标教育任务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肩负着重要使命。本文基于国家“双碳”政策文件,遵循政策性与实践性、系统性与专业性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双碳”目标融入高中地理教科书的内容框架;基于框架评估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融入“双碳”目标的内容要素,通过解构分析,为高中地理教科书修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3.
高角度缝隙充填的碳酸盐岩储层可以等效为具有水平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本文提出了适用于裂缝型碳酸盐岩的岩石物理模型构建流程,重点介绍了在碳酸盐岩各向同性背景中,综合利用微小裂隙模型和线性滑动模型添加缝隙系统,并分析了当缝隙充填不同流体时,各向异性参数随纵横波速比的变化特征.同时本文讨论了裂缝密度和缝隙充填流体对地震反射系数的影响,推导了不同类型流体充填时储层反射系数与裂缝密度的近似关系式,阐述了各向异性流体替换理论,最终实现饱含流体碳酸盐岩裂缝储层的纵横波速度和各向异性参数的估测.选取某碳酸盐岩工区A井对该方法进行试算,结果表明基于碳酸盐岩裂缝岩石物理模型估算的纵横波速度值与测井值吻合较好,而且估测所得的各向异性参数值也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裂缝储层位置.  相似文献   
174.
经验模式分解在极移超短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验模式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MD)是一种数据驱动的自适应非线性时变信号分解方法,可以把数据分解成具有物理意义的模式函数分量.采用EMD对极移序列进行分解,去除序列中的高频信号,然后基于最小二乘外推(Least Squares Extrapolation,简称LSE)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简称GRNN)的组合模型对去除高频信号的极移序列进行1~10d的超短期预报.实验结果表明:将该模型应用到极移超短期预报具有可行性,预报精度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5.
以调和分析预报结果、海面风速、风向作为输入因素,采用神经网络拟合实测海流与各输入因素之间的关系。该方法不但反映了海面风对潮流的影响,对调和分析预报本身的误差也有一定的改善。研究还表明多步变量输入的预报模式可以反映输入变量的变化趋势,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在宁波-舟山港某航道海流预报计算实例中,该方法流速预报的均方误差比直接调和分析预报下降了22%,流向预报的均方误差下降了18%。  相似文献   
176.
采用引力可达性模型、胡弗模型对武汉市公共自行车配置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武汉市中心城区站点分布密集的区域可达性较好,约为10%~30%;站点分布稀疏或几乎没有站点的远城区可达性较差,在10%以下。针对武汉市公共自行车配置不均衡的现状,结合站点与POI点距离、可达性以及人均车辆数,提出了新增站点的选址方案,并对其适宜性进行验证,以期为公共服务设施选址和布局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表明,新增站点后整体可达性指标均值约为43%,1 000 m范围内整体人均车辆数增幅10%以上,扩大了覆盖服务范围。  相似文献   
177.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段砂岩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及地层埋藏史和成岩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石油地质理论,应用数理统计方法,以现今孔隙度为约束条件,将孔隙度演化分为孔隙度减小和孔隙度增大2个过程,分别建立研究区长8段砂岩储层从埋藏初始至现今的孔隙度随埋藏深度和地史时间变化的演化模型。结果表明:孔隙度定量演化模型为一个四段式分段函数。机械压实阶段为孔隙度减小模型,是以埋深为自变量的连续函数;压实和胶结作用阶段为孔隙度减小模型,是对埋深和埋藏时间的连续函数;次生增孔是由于地层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而产生的,主要发生在70℃~110℃的温度窗口内,因此溶蚀阶段为孔隙度增大模型,是对埋深和埋藏时间的复合函数;溶蚀阶段结束后,地层孔隙度处于压实和保持阶段,该阶段为孔隙度减小模型,是对埋深、埋藏时间及增孔量的叠加复合函数。最后进行实例验证,发现在研究区建立的砂岩孔隙度定量演化模型符合地质实际,可以推广应用到研究区任一地层孔隙度计算,为孔隙度预测提供定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8.
地震勘探仪器是集当代先进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技术、通讯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工程地震仪是一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应用较为广泛的地震勘探仪器,一般用于小范围内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领域.UDP是用户数据报协议简称,这种简化的UDP协议和服务在很多情况下是足够的.UDP协议不需要建立和维护连接,所以只需要极小的系统占用.由于这个特点,UDP可以对一些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通信传输.DZG-1型数字地震仪是采用FPGA芯片作为采集模块控制器,工控机为主控单元的48道工程地震仪.在仪器的设计与使用过程中,发现数据传输速度是制约此类仪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DZG-1型数字地震仪为例,讨论UDP协议在工程地震仪中的实现,数据传输速度达50Mbps以上,解决了数据传输问题.  相似文献   
179.
在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子波的零相位化有助于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改善叠加剖面的质量.常规的相位校正方法是利用测井合成记录对井旁地震记录进行相位估计,然后对整条剖面进行常相位校正,该方法没有考虑地震子波相位的非稳态性(相位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虽然通过局部相似度方法利用最大方差模准则或包络最大相似度准则可以估计出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相位属性,但是由于零相位判别准则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精度有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局部地震属性和局部平面波模型下,提出了一种井约束的非稳态相位校正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了子波相位的非稳态性,而且充分利用了测井合成地震记录进行相位校正精度高的优点.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实现信号的零相位化,有利于改善叠加效果,提高资料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80.
中国现今地壳运动GPS速度场的连续变形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少敏  王琪  游新兆 《地震学报》2005,27(2):128-138
利用中国大陆以及蒙古、 缅甸、 印度、 尼泊尔和喜马拉雅等周边地区多年的GPS观测资料, 基于连续介质假设, 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拟方法, 给出中国大陆整体水平位移速度, 拟合精度优于3 mm/a, 获得了中国大陆的水平应变率场, 并分析了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 水平应变率场的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对大范围、 密集的GPS速度场的连续变形分析, 既能揭示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的总体特征, 又能显示局部地区现今的构造活动特征. 总体上, 中国大陆构造的水平变形强度和变形速度在南北地震带产生突变, 呈西强东弱、 南强北弱态势. 而昆仑山地块中部、 鲜水河断裂带和云南中部地区, 其应变速率最大, 速度变化最快; 阿尔金断裂带现今处于其构造活动的平静期, 中天山东部地区具有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