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1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对咸宁市黑山观测站风廓线雷达资料与加密探空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定义两者风向偏差在20°以内或风速偏差在3 m/s范围的样本为有效样本,分别用EV和Ed表示风速有效样本比率(风速有效样本数/总样本数)和风向有效样本比率(风向有效样本数/总样本数).结果发现:(1)比较时段内(比较开始半小时内)无降水产生时,Ev大于Ed,...  相似文献   
22.
基于LAPS系统和WRF模式,开展卫星、雷达、探空、地面等多源观测资料融合同化对暴雨过程云结构和模式模拟效果分析研究。介绍了卫星等观测资料在LAPS云分析和湿度分析中的应用方法,根据融合同化观测资料种类设计数值试验方案,研究我国风云卫星资料在LAPS云分析系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风云静止卫星图像资料的融合可明显改善暴雨过程LAPS云顶高度及总云量等二维云结构分析,并订正中高层及云顶的云量、云水、云冰、云分类等三维云结构的垂直分布,可描述暴雨过程三维云结构的发展演变特征。融合雷达回波资料可调整中低层三维云结构,并分析出雨水和雪等水物质参数。LAPS系统融合同化的观测资料越多,湿度场误差越小,可改进模式对强降水区的模拟,提高降水TS评分。  相似文献   
23.
祁海霞  崔春光  赵天良  白永清  刘琳 《气象》2019,45(8):1113-1122
为了研究湖北省两种污染来源的重污染天气特征及其形成机制,采用WRF/Chem零排放情景模拟方案,将2015年冬季湖北省PM2.5模拟浓度分离为外源传输量和本地累积量,基于对数值模拟结果的统计分析,确定了湖北省污染传输通道和外源传输贡献率,研究了敏感区天气系统对两种污染来源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外源污染物输送在湖北省内有两条主要通道,一是由南襄盆地夹道直接输送汇入江汉平原,二是沿京广线从信阳到随州、孝感、武汉至江汉平原。湖北长距离跨区域传输的潜在污染源区为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地。2015年冬季湖北省17个地(市)平均外源贡献率为42%,而对于重污染过程,平均外源贡献率高达66%,外来源输送对湖北重污染过程贡献非常显著。对外源传输型,我国东南地区为主要敏感区,气压(气温)变化与PM2.5输送显著负(正)相关,对维持南、北两支矢量带(PM2.5输送与风场相关),推动偏南和偏东气流起到积极作用。此外,伊朗高原天气系统通过上下游效应对东亚地区大气环流起到一定影响,从而也间接影响了区域污染输送。对本地累积型,冬季风环流系统为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在弱的冬季风环流形势下,蒙古高压系统偏弱、西太平洋地区海平面气压值偏高,对应湖北本地累积污染总量贡献大。  相似文献   
24.
<正>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每年夏季受季风影响,在副热带高压、阻塞高压及低涡低槽等天气系统共同作用下,常出现暴雨天气和洪涝灾害,还会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重大次生灾害,并给农业、林业、交通、旅游等行业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常出现类型不同的暴雨,如华南前汛期暴雨、江淮流域梅雨锋暴雨、西南  相似文献   
25.
使用湖北省咸宁市黑山观测站风廓线雷达资料,对该市2010年4月12日降雹过程的水平风和垂直速度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1)对本次降雹过程而言,风廓线雷达早于天气图获知冷空气入侵时间,并能清楚地分析出冷暖平流的分布形势;风向不连续线先随时间增高,然后稳定在一定高度层;风向不连续线附近风速较小,差值也较小。2)在这次降雹过程的两个阶段,垂直速度随高度的波动均较大,基本上能反映对流强弱。  相似文献   
26.
利用地面加密雨量站、常规探空资料、卫星云图黑体辐射亮温(TBB)资料以及每6 h一次的1°×1°NCEP再分析资料,使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初步剖析了2010年8月7—8日引发舟曲特大泥石流暴雨天气过程的降水特征、天气背景、对流暴雨中尺度系统演变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引发舟曲特大泥石流暴雨的是一具有长生命史的移动性中尺度对流系统;暴雨前期的水汽积累与热带低压"电母"外围的偏东偏南气流将西太平洋的水汽远距离地输送到舟曲及其以北地区密切相关;热带低压外围向西北方向传播的东风波扰动和大陆高压北侧东移南压的西风带短波槽共同作用导致前期控制我国长江以北大部地区的副热带高压带断裂,为舟曲暴雨发生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高原地形对北方冷空气阻挡绕流迫使其与西进北上的暖湿气流交汇在甘南地区形成辐合、东风气流下高原东坡动力强迫抬升以及高原东坡热力作用在舟曲强降水形成过程中也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中尺度暴雨集合预报系统研发中的初值扰动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  杜钧  王明欢  崔春光 《高原气象》2009,28(6):1365-1375
针对2006年5月24~25日一次暴雨过程, 通过一系列初值扰动试验探讨实际业务中建立集合预报系统的方法。运用45 km的WRF模式构建一个11个成员的集合预报系统来比较分析不同的扰动方案、 扰动的空间结构和扰动振幅对集合预报的影响, 结果表明: (1)初值扰动的空间结构对暴雨集合预报的离散度影响很关键, 而扰动振幅的影响却居次要地位。具有动力学结构的孵化扰动明显优于随机扰动。(2)集合预报比单一控制预报提供了更有价值的预报信息。例如在该个例控制预报中漏报的湖北监利强降水中心, 在集合预报中有20%的概率, 并且实况被包含在集合预报的预报范围之中。集合平均预报也明显优于控制预报\.例如矫正了在控制预报中明显虚报的鄂东北的大暴雨中心, 且集合平均预报的暴雨中心落在实际观测暴雨中心的附近。(3)集合离散度较好地反映了实际降水过程的可预报性。例如应用孵化扰动, 其离散度的空间结构同降水预报误差的空间分布大致对应。  相似文献   
28.
传统的中期预报主要凭借于经验方法,但天气形势瞬息万变.往往超乎于人的判断能力.因此预报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客观预报方法,依照天气演变的内在动力机制,较准确地定量化计算出大气的实际变化.当前,数值预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在目前条件下,我们能够获得欧洲气象中心及北京气象中心T_(42)L_9系统发  相似文献   
29.
分别用暴雨开始前和暴雨刚开始两个探空时次的天气尺度初值场作1982年6月19~20日鄂东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模拟预报.前者相当成功,后者完全失败.探究其原因说明中尺度数值预报可以用天气尺度初始场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模式初始时刻在关注的区域及其附近不存在即将造成或已经造成强降水的强中尺度扰动.如若不然,则可能由于模式起转(Spinup)的延误,实际存在的中尺度扰动对天气尺度变化的强大反馈作用不能体现,会使天气尺度的预报从一开始就显著歧离实际,其带来的结果不是中尺度时、空细节的预报误差,而是全区域性的预报失败.这个试验还进一步证实伴随暴雨的强非绝热反馈作用是暖切变型梅雨锋发展和准静止持续乃至周边区域形势维持的最重要的直接因子.  相似文献   
30.
西南低涡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西南低涡是我国重要的暴雨天气系统,有关西南低涡的形成、发展、结构与降水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在简要总结近10年来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对深化西南低涡的研究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