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5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本文应用701测风雷达跟踪垂直气流仪,入云探空气球和711测雨雷达跟踪小块积云回波等办法,测示了雹云低层入流资料,证明了无回波区内有辐合上升气流存在。配合相应雷达回波资料,研究了雹云低层入流区的雷达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43.
爆炸影响对流云发展过程的原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爆炸方法进行人工防雹是我国的一个特点,且已有很长历史了,近十年来爆炸方法在群众性试验中进一步广泛采用,出现了利用空炸炮、火箭和高炮等爆炸手段。根据某些地方多年防雹资料的初步分析,用爆炸方法进行人工防雹是有一定效果的。然而爆炸究竟对云有什么作用?它对冰雹形成过程会有什么影响?国外有人试图用“空腔作用”造成软雹来解释爆炸影响冰雹云的作用,也有人提出爆炸引起过冷水的冻结作用。但我国大量人工防雹试验指出,爆炸可以迅速引起降水,出现云洞,云体消散或转向等现象,这些现象不能用上述国外已有想法来解释。  相似文献   
44.
冰雹和防雹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冰雹是一种严重灾害性天气,我国冰雹灾害的危害很大,二十多个省市,八百多个县都遭受不同程度的雹灾,它影响了农业的丰收,因此防雹研究已成为我国气象科研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就科学意义来说,冰雹与暴雨、雷暴和龙卷等中小尺度天气具有不少共性,它涉及云物理学、中小尺度天气学、雷达气象和大气探测等方面内容。近十年来有关冰雹研究和人工防雹研究的进展也推动了上述学科的发展。本文就有关冰雹研究和防雹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45.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and study of the growth of ice crystals, the inadequacy and thus a necessity for improvement of the Kohayashi-Pruppacher model are discussed. Be experimenting with a new wedge shaped chamber of ice thermal diffusion which provides a stable environment and a wide range of control, a great amount of quantitative data from three-dimensional size measurements have been obtained, A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 is established, yielding, for the first time, satisfactory quantitative results in the region of low ice supersaturation.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Kobayashi-Pruppacher inference is inadequate, and reveal new characteristics of ice-crystal growth in the Wulff growth region, the region of abrupt change of crystal froms and that of low ice.  相似文献   
46.
黄美元  王昂生 《气象》1976,2(3):27-28
冰雹是世界上很多地方经常出现的一种局地性灾害天气。为了摸索冰雹出现的客观规律,多年来许多地区进行了降雹统计,现将降雹的一些统计特征简要介绍如下: 降雹的地理分布 冰雹比较频繁地出现在中纬度高原和山脉地带,如亚洲的青藏高原、北美洛基山脉、南美安第斯山、欧洲阿尔卑斯山等都是多雹地区。除我国若干地区是重雹灾区外,东非肯尼亚、南美阿根廷、加拿大的阿尔伯塔、法国西南部、意大利波  相似文献   
47.
冰雹云物理发展过程的一些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包括近年来我们在冰雹云物理研究几个方面的工作,即冰雹云单体生命史、云体併合与雹云形成、雹云和环境条件关系、冰雹云物理分类、冰雹云闪电观测分析和人工防雹的某些研究。 文章扼要地给出了上述研究的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48.
昔阳地区冰雹云形成过程的一些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昔阳地区冰雹云形成进行了个例分析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冰雹云形成演变常有发生、跃增、酝酿、降雹和消亡五个阶段。云体并合是雹云出现跃增的重要成因之一;较强回波伸入低温区是成雹的重要条件。文章指出,雹云形成常有“酝酿期”存在,它对雹云识别和人工防雹都是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49.
雹云机理新见解的观测验证和复现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近期的研究结果认为:雹云中存在着冰雹“穴道”,它是由流场和水凝物粒子场相互作用决定的。“穴道”把雹胚形成区和大雹生长区联结成通道,它对冰雹粒子具有明显的动力吸引作用,可使大粒子向这里集中,在宏观上呈现出冰雹粒子的动态累积效果;涵盖冰雹“穴道”的区域即为播撒人工防雹的“作用区”,它一般位于主上升气流边侧的主人流区和相对水平速度接近于零的零域(线)附近的下侧等。这些理论结果尚需观测验证和重复再现,本文利用Doppler雷达观测事例来作验证,并引用前人的工作在此稍作物理加工后复现这些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50.
有地形存在时对流云发展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应用地形转换坐标,建立了一个能够模拟复杂地形上对流云发展的二维非静力的弹性模式,并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模拟实验:首先对初始环境场的调整适应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到:在有对流云发展的情况下,只要调整适应时间大于一个浮力振荡周期(即2π/N),则此时间尺度的大小只对对流云的发展强度产生影响,而对其发展的趋势影响不大。然后我们对下述过程进行了模拟:①地形抬升对积云的触发作用;②上坡环流对已发展对流云的加强;③下坡环流对已发展对流云的减弱。模拟结果表明,模式是稳定的、可靠的。上述模拟研究为我们今后深入开展强对流云数值模拟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