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116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9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9 毫秒
341.
王慧  梁榕  兰延  潘海华  艾夏  林惠锋 《矿物学报》2019,39(6):657-663
采用红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等无损分析技术,并结合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和电子探针对澳大利亚孟席斯祖母绿的光谱特征、成分特征和颜色成因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孟席斯祖母绿具有[Si_6O_(18)]基团振动特征,其结构孔道中的Ⅱ型水吸收强于Ⅰ型水;拉曼光谱特征峰主要在323 cm、397 cm~(-1)、685 cm~(-1)和1067 cm~(-1),并可检测到142 cm~(-1)和190 cm~(-1)等弱散射峰;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主要由Cr~(3+)、V~(3+)、Fe~(2+)和Fe~(3+)的吸收组成,其中424 nm和611 nm的吸收由Cr~(3+)和V~(3+)联合作用导致,644 nm、661 nm和682 nm的吸收由Cr~(3+)产生。结合Cr_2O_3含量显著高于V_2O_3的化学成分特征,表明孟席斯祖母绿主要由Cr致色。同时将孟席斯祖母绿与云南祖母绿进行对比分析,为孟席斯祖母绿的宝石学鉴定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2.
县级行政区在中国行政区划中起着承上(省)启下(乡、镇)的作用,其行政区划调整关系到国家行政管理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在统计分析四川省建国以来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基础上,将四川省建国以来县级行政区划调整划分为4个阶段,进而分析和探讨了调整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县级行政区划调整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对四川省未来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对策:加强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科学研究;制定县级行政区的合理分区标准;强化行政区划的行政管理职能;调整和逐步规范县级行政区边界、行政中心位置和行政区名称.  相似文献   
343.
研究了盐度23下青蛤(Cyclina sinensis)鳃、斧足、外套膜和内脏团中Na+/K+-ATPase的活性差异,并以活性高的鳃组织为对象,对青蛤实施了低盐(23→16)和高盐(23→36)突变的胁迫,监测了鳃组织中Na+/K+-ATPase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盐度23下青蛤鳃组织中Na+/K+-ATPase的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盐度突降胁迫下,鳃组织中Na+/K+-ATPase的活性于前16 d逐渐升高,第17d起显著升高(p<0.05),第18 d达到峰值,于第20 d回落,但仍高于起始水平;在盐度骤升胁迫下,鳃组织中Na+/K+-ATPase的活性于前13d逐渐降低,第14 d起显著降低(p<0.05),于第15 d达到最低值,继而回升至平稳水平,但仍低于起始水平。青蛤不同盐度胁迫下其鳃组织中Na+/K+-ATPase活性的响应方式不同,低盐时活性增加,而高盐时活性下降;此外,青蛤在盐度胁迫下对自身渗透压的调节则需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344.
In this study, we integrated a DNA barcoding project with an ecological survey on intertidal polychaete communities and investigated the utility of CO1 gene sequence as a DNA barcode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intertidal polychaetes. Using 16S rDNA as a complementary marker and combining morph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some of dominant and common polychaete species from Chinese coasts were assessed for their taxonomic status. We obtained 22 haplotype gene sequences of 13 taxa, including 10 CO1 sequences and 12 16S rDNA sequences. Based on intra- and inter-specific distances, we built phylogenetic trees using the neighbor-joining method. Our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mitochondrial CO1 gene was a valid DNA barcoding marker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in polychaetes, but other genes, such as 16S rDNA, could be used as a complementary genetic marker. For more accurate species identification and effective testing of species hypothesis, DNA barcoding should be incorporated with morphological, ecological, biogeographical, and phylogenetic inform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DNA barcoding and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in the ecological survey on the intertidal polychaete communities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integrating DNA taxonomy and ecology.  相似文献   
345.
1961-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洪涝灾害时空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洪涝灾害的发生、分布及时空演变特征,基于1961-2010年研究区内426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以湖北省单站洪涝等级标准为初始指标,对该指标临界值在-50~100 mm范围内进行同步增减,结合该区7省(市)的洪涝历史灾情记载和农业洪涝受灾面积,采用逐步剔除的方法筛选指标,构建分省农业洪涝等级指标并验证指标的合理性,分析该区近50年农业洪涝灾害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 近5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洪涝灾害发生总体呈增加的趋势,但不同区域和不同年代际差异明显;②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农业洪涝发生次数相对平稳,90年代洪涝明显增多,21世纪初洪涝又相对减少;③ 区域农业洪涝灾害明显呈现出江南多、江北少的分布特征。农业洪涝多发区主要集中在江西中北部、江汉平原、浙江沿海,以及安徽、江西和浙江三省交界地带。  相似文献   
346.
对2007—2012年宜昌台DSQ"九五"数字化水管倾斜仪升级改造前后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改造后的仪器连续率指标保持稳定,观测数据抗干扰和映震效果明显增强,潮汐因子和中误差精度水平略有提高。受仪器改造完成时间较短影响,观测数据的日均漂移量跟往年同期相比稍有增大,观测系统还需进一步稳定。  相似文献   
347.
为了评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用于验潮站沉降监测的可靠性和精度,该文利用北海区沿海8个验潮站2022年全年的GPS和BDS观测数据,从基线解标准均方根误差、基线重复性和GPS与BDS基线互差等方面对GPS和BDS解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DS基线解的NRMS值在0.17~0.25之间,GPS基线解的NRMS值在0.18~0.23之间,二者基线解的NRMS值基本相当;GPS基线解的长度和各分量基线重复率平均值要小于BDS,从GNSS网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看,GPS和BDS的基线长度重复性精度达到10-9~10-8量级,基线东西和南北分量重复性达到10-9量级,基线垂直分量重复性精度达到10-7~10-8量级。在GPS和BDS基线结果互差方面,GPS解算得到的基线长度均要大于BDS,二者平均差值为10.7 mm;东西分量差值最小,其次是南北分量,垂直分量差异最大,南北分量、东西分量和垂直分量差值平均值分别为-8.5 mm、-3.7 mm和10.6 mm。南北分量、东西分量、垂直分量和基线长度差值平均值最大值分别为23.6 mm、20.9 mm、30.4 mm和22.1 mm。总体...  相似文献   
348.
基于ICOADS、ERA-Interim 2种资料,对近35 a南海海-气温差空间分布进行比对,并使用经验正交分解及小波分析讨论了该区域海-气温差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ICOADS及ERA-Interim资料均可反映南海海-气温差的实际分布,但同一区域内ERA-Interim下的海-气温差数值较ICOADS偏低,且ERA-Interim在近岸特征不明显;南海南北部海-气温差呈跷跷板型变化,4、5月达南负北正峰值,11月达南正北负峰值;夏、秋季南海海-气温差的年际变化呈波动下降趋势,夏季海-气温差在北部湾与南海主体海域间呈跷跷板关系,秋季南沙群岛海域存在明显海-气温差高值区;四个季节南海海-气温差准3 a振荡周期显著,冬、春季还具有准11 a 振荡周期;海-气温差与夏、秋季Ni?o3.4指数呈正相关,冬、春季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49.
9~10月我区天气气候的主要特点是:9月降水偏少,气温偏高;10月气温异常偏低,降水异常偏多。两月内天气过程频繁,北疆初霜、初雪明显提前。寒冷多降水的秋季给我区农牧业生产、交通、城市供暖等带来了一定影响。本文就今年秋季9~10月的天气气候特点、环流形势演变、天气过程特征及其影响进行分析。1环流演变特点图1和图2分别是9月和10月500hPa上锋区特征线560线候平均曲线连续5候的演变图,二者基本的共同点就是欧洲地区维持一个高压脊。但是从图1可以看到:9月份高压脊的平均位置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附近,乌拉尔山地区为平均槽区,…  相似文献   
350.
2000年5~6月新疆主要天气气候特点是 :5月全疆大部地区延续了春季以来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的趋势 ;进入6月 ,北疆气温仍持续偏高 ,降水略有增加 ,南疆大部分地区则发生转折 ,气温转平、降水转多 ,使前期的干旱形势得到一定缓解。两月全疆大部地区气温偏高 ,光照充足 ,6月份主要农区降水增多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作物各生长发育期均比常年提前。同时 ,5~6月多阵性天气 ,造成局地暴雨洪水及冰雹灾害。1平均环流形势特征1.1500hPa月平均环流形势5月份 ,北半球500hPa(图略 )平均高度场上 ,高纬呈1波型分布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