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北山花岗岩S型/I型空间变化规律及含矿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山地区花岗岩十分发育, 出露面积接近总面积的30%, 形成时代以华力西期为主, 约占80%以上。笔者根据岩石化学判别统计, 本区花岗岩的S型/I型个数比例, 北带0.33, 中带0.54, 南带0.59, 说明从北向南, I型花岗岩逐渐减少, S型花岗岩逐渐增多。区内花岗岩类为重要的含矿岩石, 其中典型斑岩铜矿床与I型花岗质斑岩有关, 当出现铜铅组合时则与S型花岗质斑岩有关; 钼矿床有关花岗岩一般属I型, 当出现钨钼组合时则向S型花岗岩过渡; 钨锡矿床主要与S型花岗岩有关; 金矿床有关的花岗岩既有I型, 也有S型, 专属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32.
花牛山银铅锌矿床过去大多研究者认为其形成与印支期花岗岩有关。但矿床地质特征、矿化类型及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花牛山银铅锌矿床是中元古代晚期古火山喷流沉积作用的产物。本文在分析论述矿区喷流沉积型贵重-有色金属系列矿化成矿作用特点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系统归纳总结了矿床主要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并按照层控找矿思路,结合地质及物探工作资料,指出了今后开展接替资源勘查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33.
根据对月龙铜铅矿的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特征、含矿岩体和矿化特征等的分析,认识到该矿产出于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缝合带的南侧,属于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地质环境。含矿地层为青白口系大豁落山群,母岩为花岗斑岩,已发现的矿化主要在围岩硅化白云岩与花岗斑岩接触带附近。根据岩石化学判别,认为该花岗斑岩属"S"型花岗岩类型,具有钾质花岗岩的特征。对比本区已发现的重要斑岩铜矿床———公婆泉矿床和白山堂矿床,认为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可比性,应属于同一成因类型。考虑到月龙铜铅矿的花岗斑岩体剥蚀浅,区域上还有相似的一些岩体,因而本区仍具有寻找斑岩型(包括岩体内部的细脉-浸染状,接触带的交代充填状和外部的脉状矿化)铜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4.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西斜坡二叠系佳木河组物源体系一直备受争议,导致沉积体系“众说纷纭”。利用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重矿物含量、微量元素进行分析,明确了沙湾凹陷西斜坡二叠系佳木河组砂砾岩碎屑颗粒富石英(35.41%)、长石(43.2%),贫岩屑(18.71%)。稀土元素总量(ΣREE)平均值139×10-6接近大陆上地壳(UCC)的平均值148.14×10-6,Hf-La/Th微量元素物源判别图解和La/Sc-Co/Th值表明佳木河组属于酸性岛弧区。稀土配分模式表现为右倾分布模式,整体上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指示源岩以长英质火山岩为主,即“一源”。在同一物源下,又可以分为4个物源区:新光1井—中佳6井物源区,车排10井—中佳5井—中佳4井—中佳3井物源区,车排7井—车排005井体系物源区,车排5井物源区,即“四区”。构造背景判别图解揭示了佳木河组形成于大陆岛弧环境。该研究将有助于对沙湾凹陷西斜坡的沉积体系及古水系的准确恢复和远景区油气储集层的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35.
36.
红柳沟基性–超基性岩体是笔者开展1∶5万矿产地质调查期间新发现和厘定的含铜镍矿化岩体,它位于塔里木板块北缘北山裂谷带,夹持于大山头–岗流脑子和方山口–庙庙井–双鹰山断裂带之间,北西距黑山大型铜镍矿床约30 km,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铜镍成矿区。运用地物化遥等综合找矿技术方法,在充分系统研究地质背景的前提下,利用1∶5万水系沉积物和磁法测量对空白区进行扫面,圈定异常,进而开展大比例尺地质测量和激电中梯及激电剖面测量工作,进一步圈定出成矿区内若干有利的成矿地段,择优开展槽探和钻探工程验证,新发现红柳沟Ⅲ、Ⅳ号铜镍矿点,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说明综合运用物化探找矿方法是可行、有效的,对进一步指导该区及区域上的铜镍找矿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7.
海南岛西南海底沙波形态和活动性的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eoSwath Plus和Seabat8101多波束测深系统于2007年10月和2009年9月对海南岛西南沙波区进行了高精度水深测量,利用所得数据对近岸区和远岸区两个水深相差较大区域的沙波几何形态和沙波迁移速率做了对比分析,探讨了沙波几何形态和活动性的空间差异及其控制因素。远岸研究区与近岸研究区沙波几何形态和沙波迁移速率体现在沙波规模及形态、陡坡倾角和倾向、沙波迁移速率和沙波迁移方向及偏转角度。远岸区域沙波为近于对称的直线型沙波,波高0.5~2.3 m,波长13.2~69.1 m,陡坡倾角4.3°~7.4°;近岸区域沙波为新月形沙波,波高3.1~6.5 m,波长41.5~216.6 m,沙波陡坡倾向南,陡坡倾角8.7°~12.9°。远岸研究区沙波向西北方向迁移,沙波迁移速率多为15.0~20.0 m/a,最大34.9 m/a;近岸区域沙波向南迁移,沙波迁移速率0~12.65 m/a。沙波的迁移速率主要受底流流速和沙波波高控制,在两者的综合作用下,近岸研究区沙波迁移速率小于远岸研究区沙波迁移速率。在频繁的热带气旋作用下,近岸研究区沙波迁移方向发生逆时针偏转。  相似文献   
38.
甘肃北山红石山基性-超基性岩体的成因类型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石山基性-超基性岩体是板块构造研究者重点关注的岩体之一,通过岩体地质特征及系统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研究,探讨了红石山基性-超基性岩体的成因类型和形成构造环境。根据岩体的岩石类型组合、相带产出关系、纯橄岩离析体的发育、岩体内部流动构造、晚期多种岩脉和铬铁矿矿化类型等特征研究表明,岩体应是一种岩浆类型的侵入体;从岩石化学、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上可反映出该岩体是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时期与古亚洲大洋在向南消之闭合其间,于雀儿山-英安山岛弧带南缘发育起来的一种弧后盆地裂谷类型的地幔岩浆作用产物,其机制或动力学环境为一种弧后扩张,地幔上隆的大陆裂谷岩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9.
40.
通过在亚热带杉木林内设置不同隔离降雨强度试验:完全隔离降雨、隔离60%降雨、隔离20%降雨和对照(自然降雨),研究隔离降雨对0~20 cm土层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0 cm和10~20 cm土层,除完全隔离降雨处理土壤DOC峰值出现在春季外,其他处理均出现在秋季。0~10 cm土层中完全隔离降雨和隔离60%降雨处理的土壤MBC峰值出现在春季,而隔离20%降雨和对照的则出现在夏季,10~20 cm土层各处理对应的MBC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春季、夏季、夏季和秋季。随着土层加深,4种处理土壤DOC、MBC含量均显著降低。0~10 cm土层,完全隔离降雨处理的土壤DOC、隔离60%降雨土壤MBC均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杉木林土壤DOC和MBC对降水变化响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