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84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丽江黑龙潭泉群水文地质特征及断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康晓波  王宇  张华  曹瑾 《中国岩溶》2013,32(4):398-403
黑龙潭泉群为丽江古城流水源头,是古城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服务业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黑龙潭泉群流量丰枯变幅增大,干旱年或特大干旱年出现季节性或跨年度干涸,从2011年8月以来,黑龙潭泉群流量明显减小,月平均流量由0.695 m^3/s 减至0.186 m^3/s,并于2012年1月21日全面断流,截至2013年6月仍未见出流。为给丽江盆地地下水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水文地质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对黑龙潭泉群岩溶水系统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降水量减少是泉群断流的主要原因,而补给区生态环境恶化和泉群下游地下水开采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泉群的断流发生频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黑龙潭泉群补给区的水源涵养能力、加强水资源的调控和管理、严格依法管理黑龙潭泉群水源保护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2.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光照强度及周期性波动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Na~+-K~+-ATP酶活力的影响。实验设60、600、1500、3000和6000 1x5个恒定光照组,以及600~60 1x、1500~601x、3000~60 1x和6000~60 1x 4个光照强度周期性突变组。结果发现,凡纳滨对虾肌肉中Na~+-K~+-ATP酶活力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但不同光照模式下其规律性有所差异;较大幅度的光照强度突变导致对虾Na~+-K~+-ATP酶活力先迅速上升,然后缓慢下降,最后缓慢回升;不同光照模式下,对虾Na~+-K~+-ATP酶活力均值有所差异,其中1500 1x组对虾Na~+-K~+-ATP酶活力值均值最低,这可能是对虾处于1种生理平衡状态,离子运输和渗透压调节保持在较低水平;较大幅度的光照强度突变处理组中对虾的Na~+-K~+-ATP酶活力均值要显著小于其对应的恒定光照处理组,其主要原因可能与机体的代谢及相关酶的功效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63.
正地闪和负地闪预击穿脉冲序列的统计分析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9~2010年夏季,在大兴安岭林区利用闪电快、慢电场变化测量仪组成的网络对自然闪电进行了多站同步观测。本文选取2010年夏季3次过境雷暴过程中具有4站以上同步的资料,同时对表现出明显预击穿过程的37次正地闪和56次负地闪的预击穿脉冲序列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的主要参数包括:脉冲序列的总持续时间(Total Duration),脉冲序列和首次回击之间的时间间隔(PB-RS Separation),预击穿过程到首次回击的时间间隔(Pre-RS Interval),单个脉冲持续时间(Individual Pulse Duration),相邻脉冲时间间隔(Interpulse Interval)等。对于负地闪,相应参数的算术平均值为4.1 ms、55.4 ms、56.0 ms、8.8 μs和111.0 μs,几何平均值为3.7 ms、35.6 ms、36.5 ms、7.4 μs和98.2 μs;对于正地闪,相应参数的算术平均值为4.5 ms、75.6 ms、77.3 ms、11.5 μs和297.3 μs,几何平均值为3.0 ms、57.8 ms、60.0 ms、10.0 μs和217.9 μs。对比发现,正地闪预击穿脉冲序列相对负地闪预击穿脉冲序列持续时间更长,和首次回击的时间间隔更大,其单个脉冲更宽,在整个序列中排列更稀疏。计算了正、负地闪最大预击穿脉冲幅值和首次回击幅值的比值(PB/RS,PB代表最大预击穿脉冲幅值,RS代表首次回击幅值),通过和其他研究结果的对比,发现负地闪有PB/RS随纬度增大而增大的趋势,而正地闪没有。另外,检验了首次回击前地闪电场波形与BIL模型(Breakdown Intermediate Leader, BIL)的符合情况,发现只有很小比例的电场波形符合BIL模型。  相似文献   
164.
珠-坳陷古近纪陆相湖盆发育优质烃源岩,通过对文昌组、恩平组泥岩系统取样,进行常量、微量元素、同位素含量等分析,优选出对环境敏感的元素与元素比值,系统分析了珠-坳陷烃源岩形成时的古环境,包括古盐度、古水深、氧化还原条件、古气候及古水体的封闭性,并建立了有机碳与环境敏感元素比值的定量关系。开展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水化学性质研究,明确研究区优质烃源岩形成演化所具有的古环境特征,最终探讨了文昌组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珠-坳陷(除韩江凹陷无样本点)文昌期温暖略干气候条件下,湖盆水体主要为淡水-微咸水,发育中-深湖相,整体表现为开放-半封闭、还原—强还原的环境,极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各凹陷古环境差异不大。烃源岩质量与咸度、水深、还原条件呈正相关,共同影响了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总之,温暖略干、微咸、深水及强还原、开放-半封闭环境共同控制了珠-坳陷优质烃源岩的发育。  相似文献   
165.
热浪作为城市化特征灾害之一,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命健康。目前针对热浪的研究主要聚焦基于静态数据的时空模式、风险管理和脆弱性评价分析方向,对动态人口暴露度的研究尚少。论文基于手机定位数据,首先融合深圳市逐时人口与气温时空分布模型,揭示热浪动态人口暴露度水平;其次,构建基于7类城市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与不同时段人口分布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初步分析了热浪环境下POI对人群行为模式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① 相比于基准时段(2018年7月28日12:00~18:00),2018年7月26日至8月1日热浪平均辐射范围在7月29日以8.66倍速增长,至7月30日则以18.93倍速跃至峰值,覆盖区域整体呈现西部高于东部、南部低于北部的特征;② 人口在不同时段均表现为明显的带状聚集分布态势,且人口暴露度与气温和人口的动态演变紧密关联,其暴露度同热浪扩散幅度相似,总体呈2.29倍等比增长,辐射范围包括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等城市商业、工业、住宅中心人口密集区域;③ 同类POI在不同时刻、不同POI在相同时刻对人群减少热浪暴露的移动交互行为具有明显的时空驱动机制差异及选择偏好特征。在持续性城市化背景下,该研究方法可为同类的城市灾害人口暴露度分析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6.
天津近岸海域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增殖效果初步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3年7月、9月于天津海域活牡蛎礁区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2个航次的渔获物调查数据,采用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了鱼礁区和对照区渔获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分布特征。2航次鱼礁区和对照区渔获种类数和渔获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2航次鱼礁区的月平均CPUE都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群落组成特征值上,7月航次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海域动物群落的健康状况指标(Exergy值)鱼礁区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聚类分析表明,7月和9月航次样方相似性均是鱼礁区站位和对照区站位分区明显。以上结果表明鱼礁投放后,礁区群落结构明显改善,通过鱼礁区及对照区总生产价值的估算得出鱼礁区的总生产效益是对照区的1.5倍。人工鱼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7.
开挖卸荷对砂岩力学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瑞红  李建林  蒋昱州  陈星  王宇 《岩土力学》2010,31(Z1):156-162
卸荷作用广泛存在于人类的工程活动和地质作用过程中,岩体在卸荷条件下的力学特性研究一直是工程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根据实际边坡工程开挖后应力变化状态确定试验方案,进行了砂岩三轴卸荷破坏试验,研究了卸荷状态下岩体的应力应变特征、破坏特征及力学参数变化规律,并与加载破坏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卸荷破坏时岩样变形模量随着卸荷量的增加可降低5%~42%左右,二者之间的关系可用指数函数拟合;卸荷破坏时岩体的峰值应变随围压线性增长,残余应变与围压无明显关系;相比于加载破坏,卸荷破坏时岩体凝聚力c值降低了4%左右,内摩擦角? 增加了12%左右;卸荷速率对岩样强度和变形参数有较大影响;卸荷条件下岩体破坏具有沿卸荷方向强烈扩容特征,主要表现为张剪破坏,并伴随有环向裂纹,初始围压越高,卸荷程度越强烈,岩体的破碎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68.
云南省岩溶水赋存特征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王宇  彭淑惠 《中国岩溶》2011,30(3):253-259
云南省岩溶水赋存特征,从宏观到微观层面主要表现为:高原面上总体岩溶含水层的富水性比较均匀,其中的汇水型岩溶断陷盆地内,岩溶含水层特征等同于多孔介质。高原面边缘、河谷斜坡地带岩溶含水层的富水性极不均匀,其中在汇水—径流型岩溶断陷盆地内,上游部分富水性比较均匀,靠近下游转换带及其以下溶洞管道区富水性极不均匀。在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内,饱水带水位埋深基本接近集中排泄点的水位。通常,补给区实质上主要是透水层;径流区基本具备含水层的特征;排泄区方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含水层。特定的微地貌组合形式,能够反映岩溶水的运动、赋存特征,应注意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69.
云南省抗旱井定井论证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云南抗旱井的水文地质论证工作可分为区域规划、圈定富水块段、确定井位、钻进过程分析4个步骤。根据云南的水文地质特征,抗旱井的论证首先结合含水层类型和区域地貌格局做好区域规划论证——只有充分考虑地下水的宏观分布格局才能保证全省性抗旱找水钻井的基本成功率。在确定具体井位时,首先要综合论证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径流、排泄分区,汇水地貌和储水构造条件,圈定富水块段作为找水“靶区”;然后深入分析微地貌组合形态、小微型构造特征、地下水活动痕迹、地下水开发技术条件,并辅以多个拟选井位的物探工作,最终比较优选井位。在钻进过程中,水文地质编录和分析对于及时指导钻孔处理或移动孔位,避免浪费钻探进尺,保证抗旱井较高成井率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0.
基于GIS的大连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动及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IS手段对四普、五普数据进行处理,深入剖析了20世纪90年代大连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动形式。1990年代,大连人口分布变动模式为集聚中有扩散,以集聚为主,仍处于城市化阶段。1990-2000年,中心城区、近郊区人口绝对数量增多、密度增大,远郊区人口绝对数量减少,密度下降:人口正在向中心城区的“中间地带”集聚;人口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位移较大;从人口集中指数来看.大连市分布很均匀:通过对1990年和2000年大连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进行模拟,二次函数Quadrafte:T=b0+b1r+b2r2为最优模型,该模型较好地反应了大连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