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9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1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陈瑶  王勤 《高校地质学报》2022,28(4):457-472
加拿大Slave克拉通Jericho金伯利岩筒携带的橄榄岩包体提供了研究大陆岩石圈地幔物质组成和热结构的窗口。文章总结了地幔岩矿物温压计的研究进展,测量了Jericho金伯利岩携带的9个新鲜橄榄岩包体的矿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并使用不同的矿物温压计估算了平衡温度和压力。结果表明Nickel 和 Green(1985)的石榴子石—斜方辉石压力计可以较好地估算含石榴子石橄榄岩形成时的压力,Taylor(1998)二辉石温度计和Nimis 和 Taylor(2000)单斜辉石温度计的计算结果一致。具有粗粒变晶结构的尖晶石—石榴子石橄榄岩和石榴子石橄榄岩样品的平衡温度为575~843℃,压力为2.4~3.6 GPa,表明Slave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温度较低。而残斑结构尖晶石—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的平衡温度1109℃,压力为5.0 GPa,来源深度为~156 km,可能被早期金伯利岩浆携带到岩石圈地幔中部冷却,然后再被侏罗纪喷发的Jericho金伯利岩筒带到地表。使用石榴子石—单斜辉石稀土元素温压计获得的平衡温度高于主量元素温度计的结果,表明Slave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经历了逐渐冷却的过程。此外,Slave克拉通浅部的尖晶石橄榄岩保留了强烈亏损的早期岩石圈地幔特征,而下部的岩石圈地幔经历了金伯利岩熔体和硅酸盐熔体的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22.
张进  曲军峰  王勤  程弘毅 《地质学报》2022,96(5):1524-1543
丁文江先生是我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地质学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在地质学的诸多领域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组建了我国最早的地质调查和科研机构,立德树人,培养了第一代地质学家,主导了前中央研究院的重大机构改革,为地质甚至科学事业在中国的落地生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他也积极参与到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活动中,践行自己报效国家的理念。他是在我国开展系统性区域地质调查的第一人,开启了中国人系统地质填图的先河,先后填制了诸多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图,为后世我国构造地质界奠定了研究传统。他填图的区域从克拉通到造山带,从弱变形区到强变形带,填制的地质图也从简单到复杂,从关注地层到构造内容的逐步增加,不仅体现了一个地质学家野外填图经验和技术的逐步成熟,也体现了我国构造地质学逐渐从地层学中独立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国际上构造地质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从地层学中分离出来的阶段一致。因此丁文江先生不仅仅是我国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更是我国构造地质学的开山宗师。丁文江先生始终怀揣科学救国的信念,将自己的一生融入到科学救国、传播科学思想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科研活动与当时的国家建设联系,积极参与多项铁路选址、矿产调查与开发以及生态环境变迁等工作,这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为中国地质学乃至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23.
浅层地震记录中多次反射折射波的识别和消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莉  王勤  邓达康 《物探与化探》1998,22(4):290-294
在反射地震记录中,特别是浅层反射地震记录中,常常出现浅层多次反射、折射波。它们的存在,会影响浅层有效反射波的识别。如果在资料处理中不将它们消除,将会影响地震成果剖面的正确解释。文中就多次反射、折射波的识别和消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4.
本文总结了榴辉岩的高温高压弹性波速测量结果,并将其应用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地震资料的解释。由于榴辉岩具有高密度和高波速,它们和长英质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角闪岩、麻粒岩、蛇纹石化橄榄岩的界面可以产生强反射。如果俯冲的陆壳物质以榴辉岩与围岩互层的形式在上地幔保留下来,就可能在造山带的上地幔产生地震反射。根据CCSD孔区地震剖面所建立的地壳成分模型表明:苏鲁超高压带地壳浅部的高速层可归因于夹在花岗质片麻岩、副片麻岩、角闪岩等岩石中的榴辉岩和超基性岩;中地壳主要由中酸性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和副片麻岩组成;下地壳以中基性麻粒岩为主。在该超高压变质带现今的深部地壳,榴辉岩含量很少或几乎没有。因此,折返的超高压变质岩是以构造岩片的形式沿一系列剪切带逆冲并覆盖在正常的中下地壳之上,深部榴辉岩的缺乏可能与下地壳拆沉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25.
李霞  王勤  黄志诚 《江苏地质》2015,39(1):13-24
天然气可以吸附或以游离态赋存在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使页岩成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储集体。页岩的微米—纳米级孔隙是页岩气富集的重要场所,常规孔隙研究手段难以适用,目前,国际上尚没有关于页岩孔隙类型的统一分类方案。因此,页岩的孔隙结构特征成为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关键问题。总结近年来页岩孔隙结构的主要研究手段和分类,并初步分析了浙西—皖南下扬子地区古生界页岩的孔隙特征。  相似文献   
26.
铁格隆南(荣那)矿床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的多龙整装勘查区内,是西藏首例超大规模的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Cu(Au、Ag)矿床。目前,矿床的勘查工作和科学研究正同时展开,本文采用锆石U-Pb、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技术,结合系统的钻孔地质编录,对编录中新发现的含矿石英闪长玢岩和辉钼矿进行了高精度同位素测年。石英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模式年龄为(120.2±1.0)Ma;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的模式年龄分布在117.8~119.4 Ma范围内,平均模式年龄为(118.5±0.8)Ma,等时线年龄为(119.0±1.4)Ma(MSWD=0.34)。成岩成矿年龄近于一致,成矿略晚于成岩年龄,表明二者属于同一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辉钼矿187Re的含量分布于230.47~1226.6μg/g,指示成矿物质具幔源特征,暗示铁格隆南巨量金属物质的聚集可能与壳幔边界岩浆作用有关。对比研究表明,铁格隆南成矿作用与多不杂、波龙铜(金)矿床一同受控于统一的构造-岩浆成矿系统,该系统的形成无疑与早白垩世班公湖—怒江洋盆向北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27.
西藏铁格隆南超大型铜(金、银)矿床地质、蚀变与矿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铁格隆南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重要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银)矿床,也是西藏地区首个铜资源量超过1000万吨的超大型铜(金、银)矿床,其蚀变与矿化结构的精细解剖,对完善区域成矿理论和指导找矿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钻孔编录和镜下鉴定,识别出铁格隆南矿床具有斑岩和浅成低温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特征。其中,斑岩成矿作用主要位于矿床深部及外围,以细脉状、脉状、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及少量辉钼矿等为主,蚀变为钾硅化、青磐岩化、黄铁绢英岩化,发育A、B、D型脉体。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主要产于矿床中-浅部,叠加于斑岩成矿作用之上,以浸染状-脉状黄铁矿、硫砷铜矿、斑铜矿、铜蓝、蓝辉铜矿、斯硫铜矿、雅硫铜矿、久辉铜矿等Cu-S体系矿物为特征,蚀变为高级泥化,广泛发育N脉(即高岭石或明矾石-硫化物脉)。蚀变、矿化特征及脉体穿切关系揭示,矿床成岩成矿作用可细分为岩浆期(Ⅰ)、岩浆-热液期(Ⅱ)和表生期(Ⅲ)。成岩成矿年代学结果揭示,矿区内闪长玢岩侵位时代较早(123 Ma),代表岩浆活动上限;花岗闪长斑岩(122~120 Ma)是主要的含矿斑岩,与成矿作用关系最为密切;火山岩覆盖于地表,喷发时代较晚(111 Ma),代表成矿后岩浆活动的产物。钾硅化的黑云母和黄铁绢英岩化的绢云母40Ar-39Ar年龄分别(121.1±0.5) Ma、(120.8±0.9)Ma与斑岩成矿作用的辉钼矿Re-Os年龄((121.2±1.2) Ma)一致,而高级泥化的明矾石40Ar-39Ar年龄为(117.9±1.6)Ma与浅成低温热液矿化的黄铁矿Rb-Sr年龄((117.5±1.8)Ma)一致。所以,依据时空关系,铁格隆南超大型矿床成矿作用可细分为岩浆热液成矿作用(123~119 Ma)、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118~117 Ma)和火山岩覆盖保存(111~110 Ma)3个阶段。  相似文献   
28.
西藏雄村矿区是南冈底斯带上的一个以铜为主、伴生金(银)的超大型矿集区,成矿时代为中侏罗世,侏罗纪玢岩体是矿区勘查的首选目标,因此,开展玢岩体地质年代学研究对矿区的找矿工作部署意义重大。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之上,首次对矿区出露较多的含粗粒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简称南部玢岩)开展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期为矿区找矿工作部署、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研究提供有益的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1)南部玢岩形成于中侏罗世,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74.4±1.6 Ma,侵位于II号矿体形成之后、I号矿体形成之前;(2)南部玢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具有岛弧岩浆的亲和性,表明其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可能是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的产物;(3)南部玢岩由亏损地幔源区来源的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4)南部玢岩在II、III号矿体中是不含矿的成矿后玢岩,但在其他地段的含矿性则有待进一步的地质勘查工作确认。  相似文献   
29.
斑岩_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是西藏最新发现的组合矿床类型,其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笔者在西藏多龙矿集区铁格隆南铜金矿床、雄村矿集区主要矿体系统地质编录、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矿床地质背景、矿体形态产状、矿物组合、蚀变特征、成岩成矿年龄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班怒成矿带与早白垩世岛弧型中_酸性火山岩_浅成岩组合有关的铜、金、银、铅锌矿床成矿亚系列,以及冈底斯成矿带与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岛弧型中_酸性火山岩_浅成岩组合有关的铜、金、银、铅锌矿床成矿亚系列,是西藏最重要的寻找斑岩型_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的矿床成矿系列。依据"缺位找矿"理论,预测多龙矿集区尕尔勤、地堡那木岗、铁格隆山是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的进一步勘查评价区,色那、拿顿角砾岩筒是寻找独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重要靶区。铁格隆南浅成低温热液矿体叠加在斑岩型矿体之上,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浅部发育多孔状硅帽和明矾石_地开石_高岭石蚀变组合,金属矿物以硫砷铜矿_铜蓝_蓝辉铜矿_黝铜矿_黄铜矿_斑铜矿_黄铁矿等铜硫二元体系矿物组合为主,其中黄铁矿_黄铜矿_斑铜矿形成较早,矿床规模可突破1200万吨。雄村铜金矿集区发育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多金属金矿体,矿体呈脉状,或在火山机构边缘构造中独立产出,或叠加于斑岩型铜金矿体之上产出,以绢云母化、叶蜡石化、伊利石化发育,闪锌矿、黝铜矿、磁黄铁矿_黄铁矿为主要金属矿物组合为特征,洞嘎、普钦木_哑达是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勘查评价区,深部有找到斑岩型铜金矿的可能。上述2套矿床成矿系列亚系列都与燕山期斑岩铜金矿床的流体演化有关,具有特殊的蚀变矿物、金属矿物组合,寻找独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是下一步需要重视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0.
若尔盖铀矿田是我国著名的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产区之一,该矿田的铀矿床不仅规模大、品位较富,而且分布集中,并伴有多种金属元素可供综合利用,因而被受广大矿床地质工作者所关注(陈友良,2004;2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