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98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159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593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1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粗榆-小铜矿地区属磐石-双阳接触带金及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有良好的成矿地质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于含金较高的石英闪长岩体和晚石炭纪石嘴子组地层等.热液矿化剂来源于岩浆分异晚期汽水热液和地表水的混合,北西向断裂构造及北东、东西向次级构造控制了地层岩浆岩的分布和矿化作用的演化,长期多期次的构造活动和脉岩的侵入使金铜等成矿元素活化富集,在有利的构造位置成矿.主要矿化类型有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162.
通过模拟沙湖沉积物-水系统,以沙湖原水氟离子(F-)浓度为1倍浓度(0.69 mg/L),设置0.5倍浓度、1倍浓度、1倍浓度灭菌、2倍浓度和4倍浓度共5个实验组,探究不同上覆水F-浓度背景下沙湖沉积物中F-的迁移.结果表明,沉积物F-的释放量随上覆水F-浓度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其中2倍和4倍浓度组的沉积物由释放F-转变为吸附F-.碱性水体有利于沉积物F-的释放,即随着pH增大,F-释放量也会增加.微生物的Beta多样性层次聚类分析表明,F-会抑制PaenisporosarcinaThiobacillus的相对丰度,但对Fusibacter的生命活动具有促进作用.根据各浓度组间优势菌属相对丰度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可得,AcinetobacterThiobacillus相对丰度与pH呈负相关;Fusibacter相对丰度与F-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Thiobacillus的相对丰度则与F-表现出弱负相关.通过对各浓度组中重要离子的分析发现,0.5倍组和4倍组中F-的迁移受Ca2+、HCO3-和SO42-浓度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0.5倍浓度组的Ca2+、HCO3-浓度与F-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4倍组中F-浓度和Ca2+、HCO3-浓度呈负相关,SO42-浓度和F-浓度的相关性则是0.5倍组呈负相关,4倍组呈极显著正相关.本文在不同上覆水F-浓度背景下全面探究了沙湖沉积物中F-释放和迁移机理,为沙湖及其他含氟地表水的氟污染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3.
罗家地区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西部,该区三维地震勘探始于20世纪90年代,先后实施了常规三维地震、二次采集三维地震、高精度三维地震,发现了中生界-东营组6套含油层系,属于中等勘探程度地区.现有地震资料虽然发现了多个构造为主的油气藏,但是难以满足勘探开发中后期红层、滩坝、浊积岩等储层描述和圈闭刻画的需求.2017年,在罗家地区部署实施了高密度地震,使用陆用压电单点检波器接收,采用小面元、宽方位、高覆盖的观测方式,炮道密度达到了357万道/km~2.单点接收地震资料具有保真度高、波场信息丰富、宽频带、宽方位的特点,针对单点高密度地震资料特点,应用相对保真的宽频宽方位处理技术,成像地震剖面纵、横向分辨率和保真度有了较大提高,对推动中国东部老油田开展三次地震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4.
基于克希霍夫统一成像理论,对共反射面元射线束成像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得到一种新的共反射面元射线束类成像实现方式:基于两步弥散算子的共反射面元射线束类成像方法.当仅实施第一步弥散时,即可获得信噪比大幅提高同时更为规则的叠前道集.二维、三维的理论和实际数据算例证实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65.
在盐湖卤水长期的研究和开采工作中,储层非均质性的问题极少被关注。随着深部卤水的利用强度加大,难开采卤水储层非均质性的问题逐渐受到重视。以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富锂卤水储层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储层的岩性和展布特征,从垂向和平面两个角度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浅部第Ⅰ卤水矿层储层的非均质性弱于深部,晶间型卤水储层非均质性略弱于孔隙型卤水储层。平面上,非均质性弱的深部优质储层主要位于研究区东北部,单个连续的富水储集体延伸范围多变,常为300~800 m。因此,应优先在非均质性弱的东北部布置采卤工程,并根据富水储集体的展布特征优化开采井的深度和间距,提高开采效率。  相似文献   
166.
蓄积在湖泊沉积物中污染物质某些情况下可以成为威胁上覆水体水质安全的二次污染源.根据贵州省阿哈湖季节性缺氧的特性,通过控制氧化还原状况,设计了对该湖沉积物-水柱的原样/抑菌条件的培养实验.实验发现,微生物活动对界面附近氧化还原反应具有控制作用;改变水体的含氧状况可以显著影响上覆水体水质,包括表观性状和水体中污染物含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早期成岩过程中Mn,Ga,SO4 2-,Cu,Cr,Pb和Co,Ni,Fe,Sc,V,Rb两大类分别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了厌氧培养过程中,微量元素的最大释放量,发现铁、锰在厌氧过程中可以大量向水体释放.  相似文献   
167.
汶川地震灾区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与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介绍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纠正、配准及可视化管理的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论文设计无人机影像获取及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包括航迹规划、无人机影像获取、影像预处理及三维可视化4个子系统;讨论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无人机影像配准、无人机影像的空间索引管理、基于四叉树的影像金字塔及细节层次模型等关键技术.基于自主研发的虚拟地理环境数字地球平台(VGE-3DGJobeEanh),构建了汶川地震应急三维可视化遥感影像管理系统,在"5·12"汶川地震的救援与次生灾害应急中进行了实践应用.同时该系统可继续服务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信息共享管理、发布以及空间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8.
张翥  严恒  汪新光  高凌  李金池 《地球科学》2024,(3):1144-1153
断层封堵评价分为垂向封堵评价和侧向封堵评价.前人多采取综合模糊评价法综合评价断层封堵性,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评价结果受评价分值和权重系数影响,传统综合评判法的各参数评价分值通过最大隶属度原则获取,忽视了同一类评价标准的内部差异,精度较低,且权重系数采取经验赋值或同等权重赋值,与实际区域地质环境有所出入.本次研究综合考虑断层力学背景、岩性对置关系、断储配置关系等定性参数,结合断层岩泥质含量、断面正压力、断储排替压力及断层应力特征等定量参数的影响,实现了参数的评价标准定量化分值表示;且基于区域各项参数统计分析,各项参数权重系数的确定通过层次分析法予以改进,权重系数更符合区域规律.选择涠西南凹陷二号断裂带A块潜力目标作为靶区,运用该方法进行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与前人研究方法对比,精度存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9.
为研究膨胀土在降雨与蒸发过程中的胀缩裂隙演化规律,对原状膨胀土进行干湿循环的CT扫描试验。利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对土体CT图进行三维体重建以及裂隙信息的提取,从定性与定量的维度研究土体三维空间裂隙与干湿循环之间的关系。定性研究发现,裂隙发育开始于土体内部初始孔洞与微纹裂等薄弱处,并扩展延伸,形成裂隙面、裂隙体,最后形成复杂的三维裂隙网络;随着干湿循环的进行,裂隙面积和体积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定量研究发现,裂隙面积沿试样轴向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规律,随着干湿循环的进行,周期逐渐减小,振幅A先增加后减小;裂隙开展分为3个阶段,即裂隙酝酿期、裂隙快速发育期和裂隙平稳发展期,而裂隙发育主要发生在裂隙快速发育期。得出了试样径向裂隙面积、轴向高度与累计干缩体变之间的近似关系,以裂隙体积定义了符合Logistic函数变化规律的扰动函数,可以预测裂隙在试样局部的发展及分布情况,为裂隙膨胀土的渗透特性以及整体与局部的应力、应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0.
系统采集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区延长组8段沥青砂岩,对砂岩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沥青的母质特征、形成环境和成熟度。研究结果表明:(1)长8段砂岩沥青中高碳数的正构烷烃优势明显,规则甾烷中C_(29)含量相对较高,萜烷系列中四环萜烷含量较高,C_(24)四环萜烷/(C_(24)四环萜烷+C_(26)三环萜烷)的值为0.26~0.52,C_(23)三环萜烷/(C_(23)三环萜烷+C_(30)藿烷)的值分布范围为0.06~0.41,这些都指示研究区长8段砂岩沥青母质来源为混合型,并且陆源有机质贡献较大;(2)砂岩沥青中Pr/Ph为0.67~1.07,同时,沥青中检测出低丰度的β胡萝卜烷,说明沥青形成环境为弱氧化—弱还原环境,较低丰度的伽马蜡烷与C_(30)+藿烷指示沥青的母质形成于淡水或微咸水湖泊环境;(3)长8段砂岩沥青的C31藿烷22S/(22S+22R)、C_(29)甾烷20S/(20S+20R)、C_(29)甾烷ββ/(αα+ββ)和C_(29)重排甾烷20S/(20S+20R)均接近或已经达到平衡值,反映沥青为成熟沥青。将研究结果与已报道潜在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进行对比,显示出研究区长8段砂岩沥青主要来源于延长组7段烃源岩,表明长7段烃源岩是研究区最主要的烃源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