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90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446篇
海洋学   125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Changes in quantities of water, sodium, potassium, lipid and protein were compared in developing eggs and yolk-sac larvae of herring dupes harengus L., a species with demersal eggs, and plaice Pleuroncctcs platessa L., a species with pelagic eggs. The princip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pecies was the occurrence in herring, but not in plaice of considerable increases in water content and in one or both of the above ions at three distinct stages: at fertilization,during the middle stage of egg development, and in the days immediately after hatching. Newly hatched larvae of the two species differed greatly in water conten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in mass and water content of the yolk, not in the water content of the rest of the body. In herring, there were increases in sodium and potassium which coincided broadly with the increase in water content. These differences are related to the gradual acquisition of buoyancy by herring during this period, comparable with the buoyancy conferred on plaice eggs a  相似文献   
62.
63.
王克勤  李明凯 《矿物学报》1993,13(4):354-361
本文对丹凤西峡地区不同蓝晶石族矿床石榴子石进行了较系统的矿物学研究。从石榴子石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及氧同位素组成与矿床成因类型,主变质相的相关关系,总结出了石榴子石的标型特征。  相似文献   
64.
A candidate of the Induan-Olenekian boundary stratotype in the Tethyan region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The Olenekian Stage was proposed by Kiparisova and Popov[1] based on the type section along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Olenek River, Siberia. Later research showed that this section con-tains only the Olenikites spiniplicatus Zone of the Upper Olenekian Sta…  相似文献   
65.
民和黄土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交接部位,对气候反应较敏感,对该黄土1.87-0.70Ma BP段进行了CaCO3和有机碳总量(TOC)的采样分析。民和黄土CoCO3含量在5.89%-18.63%之间变化,平均11.41%;有机碳含量较低,在0.007%-0.452%之间,平均0.088%。民和黄土中的CaCO3含量明显高于兰州、洛川和西安等地,而有机碳含量则远低于上述地区。黄土中CaCO3和有机碳含量变化反映了该区1.87Ma BP以来气候变干冷的趋向。分别受复杂的CaCO3来源与类型、困难的采样、地区上的差异对比等和有机碳保存条件、沉积速率以及“埋藏效应”的影响,黄土中的CaCO3和有机碳的波动变化作为气候变化的替代性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章最后指出,在实际应用中,黄土(特别是黄土高原西北部)中CaCO3和有机碳气候指标应结合其他环境指标共同使用,才能从中提取正确的古气候信息。  相似文献   
66.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侏罗纪地层划分及时代探讨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任东  高克勤等 《地质通报》2002,21(8):584-591
最近在内蒙古宁城道虎沟村新发现了一些翼龙、蝾螈等重要化石、有关道虎沟化石层的地层层序和时代归属产生了较大的争论。笔者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和生物地层学资料,讨论了道虎沟化石层的地层层序和时代归属。详尽的区域地层踏勘和实测地层剖面充分显示,道虎沟化石层归属于中侏罗世九龙山组,而不是所谓的义县组;道虎沟化石层与下伏太古宙马鞍山片麻岩而不是土城子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67.
南非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岩石地层研究着手,介绍了南非卡鲁盆地内综合地层研究的相关成果.在生物地层方面,脊椎动物和植物化石的研究在该区具有传统优势,孢粉化石的研究则是在最近几年才取得较大进展,在陆相界线地层研究中菌孢化石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处约1 m厚的地层内的富集事件属首次报道.在地球化学地层方面,南非有机碳同位素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变化趋势与海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存在相似的对应关系,可以作为海、陆相界线地层对比的辅助标志.在磁性地层方面,南非卡鲁盆地内的磁极性存在从反向到正向然后再反转(R-N-R)的变化,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则位于第一反向极性带的顶部.同时,结合目前全球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研究现状及特点,分析了陆相界线地层研究中存在的基本问题,指出华南地区可能为突破传统观念的研究地区,陆地事件地层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8.
利用ARGO资料改进ENSO和我国夏季降水气候预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海洋ARGO资料的获取为气候预测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海洋资料。该文首先利用ARGO资料改进次表层参数化方案后的Zebiak-Cane海洋模式, 与统计大气模式耦合, 建立了热带动力海洋-统计大气耦合模式。通过比较应用和未应用ARGO资料改进的海洋模式, 进行了耦合模式的长期回报试验。结果表明:ARGO资料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耦合模式对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的预测能力, 提前3个月和6个月的回报结果都有很大的改进, 基本上回报出了Ni?o3.4区海面温度异常的演变特征, 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都能够给出较准确的回报, 回报结果与观测之间的相关性在整个热带太平洋区域明显提高。该文还利用国家气候中心 (NCC)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 对我国夏季降水进行了个例和多年季度回报模拟试验, 探讨了包含和不包含ARGO观测资料的同化资料作为初始场对我国夏季降水预测的影响, 表明采用带有ARGO观测资料的海洋同化初始场, 回报的我国夏季降水分布形式与观测更一致, 回报结果与观测之间的正相关区域变大, 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回报水平比采用没有ARGO观测资料的海洋同化初始场时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9.
根据青藏高原4支记录超过1000 a的冰芯(普若岗日冰芯、古里雅冰芯、达索普冰芯和敦德冰芯)中氧同位素(d18O)10 a平均值变化,研究了青藏高原最近1000 a来的气温变化。4支冰芯记录的过去1000 a气温均是在冷暖波动中逐渐上升,但在变化幅度上存在区域性差异。利用4支冰芯记录恢复的青藏高原千年气温曲线表明,青藏高原中世纪暖期持续到13世纪,期间经历了3个暖期和冷期;14世纪和16世纪是相对冷期,15世纪和17世纪是相对暖期,17世纪末至1920 AD气候冷暖波动频繁;以后快速升温至今,目前为过去1000 a来最暖期。青藏高原过去1000 a气温的总体变化趋势与北半球气温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一致。  相似文献   
70.
晋南中条山古元古代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单颗粒锆石U-Pb稀释法测定了中条山古元古代花岗岩的时代,获得寨子英云闪长质片麻岩、横岭关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和烟庄钾长-二长花岗质片麻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2321 Ma±2Ma、2256Ma±35Ma和2297Ma±21 M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资料,认为中条山地区可能存在时限为2350~2250Ma的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