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90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446篇
海洋学   125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慕士塔格峰洋布拉克冰川消融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1,他引:6  
2001年7月4日至8月8日,在慕士塔格峰西侧的洋布拉克冰川海拔4600~4460m区间的冰舌段,进行了短期的冰面消融观测.慕士塔格峰冰川区暖期短,冰面强消融时期比较集中.观测期间,冰面纯消融厚度为640~1260mm水层,日平均消融厚度达26~39.6mm,推算冰舌区年消融量不低于1700~2000mm,比青藏高原内部的冰川消融强烈的多.7月21-22日出现最大消融值,在海拔4460m和4600m,日消融量分别为144.5mm和59.5mm.冰面消融随海拔上升而减小,日平均消融梯度:在裸露冰区为0.40~0.55mm·10m-1;在表碛覆盖区为0.21~3.53mm·10m-1,变幅较裸露冰区大.按裸露冰区的消融梯度计算出海拔4800m处的日平均消融量,和过去的研究资料比较,2001年冰面日平均消融量较1987年和1960年的消融量大,反映出慕士塔格峰区影响冰川消融的气候与全球气候变暖的特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2.
古代天文观测影响的思考——释“天人感应”张克勤(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610081)史籍载,我国古人崇尚天学,深谙天文观测,形成了一套“天人感应”理论,逐步扩展为天地相应,演变为我国古老的天文测量方法,将天天空星辰分为二十八宿,以地上州、国与之相应...  相似文献   
23.
地史转折斯的生态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鸿福  童金南 《地学前缘》1997,4(3):111-116
生态系的演变是地球各圈层系统耦合关系变化的直接标志,地史转折斯的生态系具有复杂的生物内涵,在绝灭-残存-复苏过程中,和生物类别的演替遵循着一一的生存型式。大绝灭后生态系复苏的原动力是绝灭后迁入避难所的复活类型大绝灭末期高压环境中产生的祖先类型的新生和辐射发展。  相似文献   
24.
25.
地史转折期的生态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生态系的演变是地球各圈层系统耦合关系变化的直接标志。地史转折期的生态系具有复杂的生物内涵,在绝灭—残存—复苏过程中,各生物类别的演替遵循着一定的生存型式。大绝灭后生态系复苏的原动力是绝灭后迁入避难所的复活类型和大绝灭末期高压环境中产生的祖先类型的新生和辐射发展。全面了解绝灭后生态系的组成和结构,对于正确认识地史转折期,即圈层耦合结点处的地质作用型式和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Argo计划是由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大气和海洋科学家于1998年推出的全球海洋实时观测试验项目。该计划构想用3~4年时间(2000~2004年)在全球大洋中每隔300km布放一个卫星跟踪浮标,总计为3000个,组成一  相似文献   
27.
探地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原理探测地下介质分布特征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冰川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天山一号冰川上用探地雷达进行了探测,获得了能够清晰地分辨冰一岩界面的雷达剖面。根据这些雷达剖面读出冰厚值,再结合最新的冰川地形图,作出了天山一号冰川的冰厚等值线图和冰下地形图;并由天山一号冰川最新的表面积数据推算了冰储量。  相似文献   
28.
利用ARGO资料改进海洋资料同化和海洋模式中的物理过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国际ARGO计划的实施每年将可提供多达 10万个剖面 (0~ 2 0 0 0m水深 )的海水温度和盐度资料 ,这些资料的获取无疑将会大大促进海洋和大气科学的发展 ,使人们加深对海洋过程的了解 ,揭示海 气相互作用的机理 ,为长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提供模式初始场 ,提高长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的能力。如何利用这些资料开展研究工作以及在实际业务中应用这些资料是目前大气和海洋科学界的一个前沿课题。本研究将ARGO浮标资料引入了国家气候中心的NCC GODAS同化系统 ,结果分析表明 ,同化ARGO资料后所得到的海温场在三大洋中不仅在温度数值的大小 ,而且在分布形式方面都与观测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可以很好地反映出观测到的冬季和夏季海温的分布形式以及海温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异常特征。本研究还应用最新的ARGO海洋观测资料 ,通过建立新的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参数化方案 ,改进了Zebiak Cane(1987)海洋模式 (ZC模式 ) ,克服了ZC模式几乎没有模拟赤道西太平洋表层和次表层海温变化能力的缺陷。在ZC模式中引用新的次表层海温参数化方案后 ,在赤道西太平洋不仅次表层海温的模拟得到了改善 ,对海面温度异常的模拟也有了较大的改进 ,不仅模拟出了赤道西太平洋表层和次表层海温异常的年际变化特征 ,也模拟出了与观  相似文献   
29.
吉林台水电站厂房高边坡稳定性及加固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台水电站厂房后边坡开挖形成140~340m的高边坡,保证其长期运行稳定性至关重要。在结合地质资料对边坡的失稳模式进行初步判断的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对正常蓄水、暴雨影响、地震荷载等工况条件下边坡的整体抗滑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暴雨对边坡稳定影响较大的结论,据此提出以排水结合预应力锚索为主的边坡加固增稳措施,实践证明该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0.
元谋干热河谷坡耕地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地退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元谋干热河谷土壤侵蚀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坡耕地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地退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侵蚀造成表层耕作土壤的物理性能下降、养分流失和水分入渗能力降低。表层耕作土壤的容重比下层土壤低12.7%,总孔隙度高10.9%,有机质高37.3%,120min累计入渗总量是下层土壤的1.6-2.2倍。模拟土壤侵蚀与土地生产力关系的小区试验结果显示,坡耕地每流失1cm表土,土地生产力水平平均下降4.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