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2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长江三角洲区域本底大气中致酸气体体积分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3-12—2004-11浙江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大气NOx、SO2体积分数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析其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区域本底大气中致酸气体NOx、SO2体积分数值均为冬季最高,分别为23.81×10^-9和37.3×10^-9,主要受来自东北方向宁、沪区域城市群的相对高浓度污染物随气团传输影响;夏季最低,主要是局地源的贡献。降水对SO2去除作用明显,对NOx去除效果不大。NOx体积分数值冬季的日变化最为明显,呈现出一低一高的双峰型,09:00出现较高体积分数值,18:00出现最高体积分数值;而夏季为单峰型日变化,07:00出现最高体积分数值。SO2冬、春季的日变化明显,最高体积分数值出现在06:00左右,最低体积分数值出现在15:00左右。该区域NO2全年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1996)一级标准,SO2冬、春季超标较多,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明显。NO2和SO2空气污染指数在12月最大,分别为50和93。该区域NO2和SO2并未出现“周末效应”。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气象与化学模块在线耦合的模式WRF-Chem V3.5(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oupled to Chemistry Version 3.5) 对1323号台风Fitow进行了模拟,设计无人为排放源、含人为排放源和人为排放源增加的三组模拟试验,对比分析了人为气溶胶对台风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为气溶胶对台风移动路径影响较小。人为气溶胶增加,台风强度减弱,台风主体总累积降水量减少,靠近陆地阶段台风主体降水率减少。气溶胶的增多可提供更多的凝结核,台风外围云水增加,更多的云水可上升至冻结层以上形成过冷水,促进冰相粒子的形成,释放的潜热增加,使外围对流增强,降水增加。台风外围对流的发展,使低层入流的暖湿空气更多的在外围上升,向台风中心的入流减弱,眼墙的发展减弱,降水减少,台风强度减弱。台风外围的对流发展弱于眼墙的对流,降水仍以眼墙区为主,使累积降水量和降水率整体上表现为减少。  相似文献   
13.
南京四季大气粗细粒子中PAH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南京2009—2010年大气粗、细粒子中PAHs(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在四季不同的组成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南京细粒子中PAHs的浓度范围是19.11~131.31 ng/m~3,而粗粒子是17.77~134.85 ng/m~3。局地排放与区域传输的综合作用,使得南京不同采样点的PAHs浓度相关度较高,具有相同的污染源及污染过程。除了秋季PAHs主要分布于粗粒径段,南京大气中PAHs以细粒子为主。春、冬季分别受到了来自ENE-S和NNW-NE方向污染气团的远距离输送影响,夏季局地排放的污染物受到了西南清洁气团的稀释作用,秋季不同于其他季节,仅以局地贡献为主。源解析结果显示,不同季节PAHs来源存在差异,最主要的排放源是机动车源,其次是燃煤/焦化,秋季受较多的生物质燃烧贡献。秋季特殊的排放源贡献,以及局地贡献为主的污染形式,可能是其浓度分布不同于其他季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利用WRF模式分别对沿海及山地条件下风电场风速进行高分辨数值模拟,并对其误差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WRF模式对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风速模拟性能良好,模拟值较好地体现天气尺度的周期变化;2)沿海及山地条件下模拟与观测的误差特征各不相同。模式静态数据未能显现沿海的小岛,并且低估了山地测风塔所在的海拔,导致沿海平均模拟风速偏大,山地平均模拟风速偏小;3)分析不同风向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沿海陆风情况下,下垫面相对复杂,误差明显增大;沿海海风情况下,下垫面均一,误差明显减小;4)仅作单个风电场周边数百平方千米的模拟,采用一台12核的服务器进行WRF模式的并行计算可满足48 h短期预测的时效性。仅仅提高模拟的网格分辨率,并不一定能提升模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瓦里关及西宁PM_(10)和多环芳烃谱分布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青海瓦里关和西宁PM10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其来源,于2007年5月24日~6月1日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瓦里关大气本底站和青海气象台进行了观测并各采集7组气溶胶样品,分析了PM10质量浓度、粒径分布和多环芳烃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瓦里关PM10日均浓度为24.85μg.m-3,粒径分布呈三模态;西宁PM10日均浓度为65.25μg.m-3,呈明显双模态。瓦里关积聚态颗粒物质量百分比大于西宁观测点。瓦里关PM10中多环芳烃含量远低于同季节西宁地区,浓度值为8.38ng.m-3;高分子量的PAHs主要集中在细颗粒上,而粗颗粒上低分子量PAHs相对较多。两地区高分子量多环芳烃均为单峰分布。后向轨迹分析表明,瓦里关PM10中PAHs污染与西宁市以及黄河河谷工业带方向的输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为了解南京大气细粒子的污染水平和污染特征,在南京市中心鼓楼和北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内进行了连续1a、每季度5d的大气气溶胶同步采样。用称重法、离子色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分别测得细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水溶性离子和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南京地区PM2.1污染比较严重,水溶性离子是细粒子的重要组分,所测6种离子质量浓度总和分别占市区和北郊PM2.1的46.99%、42.32%。PM2.1中的各离子最高浓度都出现在冬季。NH^+4与SO^2-4的相关性好,可能主要以(NH4)2SO4形式存在。温度对SOR和NOR的影响显著,温度升高时SOR值增大而NOR显著减小。通过计算NO^-3与SO^2-4的质量比发现,南京市SO2和NOx主要来自于固定源(如煤的燃烧)。分析细颗粒物中元素含量和富集因子结果表明,Pb、As、Zn、Hg、Cu、Cr、Ni元素的人为污染较明显,且北郊的污染重于市区。比较PM2.1和PM3.3中的离子成分发现,SO^2-4、NH^+4在PM2.1中占据绝对优势,F^-、Cl^-、NO^-2、NO^-3等不在细粒子中占明显优势。从元素组成来看,Pb、Zn在PM2.1细粒子中含量显著,而Ca、Mg、Na等在粗粒子中富集。  相似文献   
17.
气溶胶辐射效应在华东地区一次雾霾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悦  樊曙先  李皓  康博识 《气象学报》2016,74(3):465-478
利用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oupled with Chemistry)模拟了2013年12月华东地区一次雾、霾事件气溶胶辐射反馈效应对气象场和大气质量的影响。通过3个不同气溶胶浓度设置的试验区分气溶胶浓度不同辐射效应的影响。比较不同试验得出,本次雾、霾过程中,不论是气溶胶直接、半直接辐射效应还是间接效应均使污染地区短波辐射减少、2 m气温下降、大气边界层高度降低,不利于水汽与污染物的扩散,空气污染进一步加重,雾结构进一步稳定,并使雾的持续时间延长,发展高度更高;对于化学场来说,气溶胶直接、半直接辐射效应使污染地区PM_(2.5)浓度增大、消光系数增大、氮氧化物浓度增大,臭氧浓度降低;间接辐射效应使PM_(2.5)浓度和消光系数进一步增大,氮氧化物、臭氧浓度降低。综上所述,气溶胶辐射效应能使大气污染加重,并利于雾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大量的大气环境监测资料,系统分析了银川市市区、郊区以及市中各功能区(居民区、商业区、文教区、工业区、交通区、娱乐区)大气颗粒物的TSP(TotalSuspendedParticles)、PM10(粒径小于等于10μm的粒子)和PM2.5(粒径小于等于2.5μm的粒子)质量浓度的季节分布、日变化以及随高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银川市背景大气TSP平均值为0.126~0.248mg·m-3,低于国家三级污染标准;银川市区TSP日平均浓度的年平均值为0.47~0.78m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57~1.6倍,超标率高达61.3%~92.5%,日均最大值超标7.9倍;春夏秋冬4季中,以冬春两季日平均浓度最高,其原因是燃煤取暖和沙尘暴多发。各功能区中商业区、交通区、居民区的TSP较高,这显然与人为活动、机动车辆排放密切相关,TSP日变化均呈现出与人为活动相一致的规律性;TSP的空间分布表明城市高于郊区,规模大、人口密度高、商业网点密集的城区TSP较高。各粒径粒子的质量浓度随高度递减,PM10占TSP的比例却随高度增加,说明PM10随高度增加。地面呼吸带高度上PM10和PM2.5均较高,可能与低空排放源有关。春季风沙期是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季节。  相似文献   
19.
海峡西岸一次雾过程微结构及其起伏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13年春季在福建省厦门市开展了海雾综合观测,选取了4月17日一次海雾期间的能见度、常规气象要素和雾滴谱资料,分析了沿岸海雾发生时的天气系统和微结构特征,并讨论了气象要素的起伏对雾发展、持续、消散及其微结构起伏的影响。海雾间歇阶段和消散阶段均有风速风向的突变;含水量、数浓度、平均直径和最大直径在不同阶段均有明显的差异,即使在同一阶段也不断波动;海雾爆发性增强过程中雾滴谱出现爆发性拓宽,平均直径、数密度和含水量骤然增大,宏观的气象条件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海雾不同阶段由于湍流、辐射以及气象条件的差异,雾滴空间分布的不连续,雾滴核化、凝结、碰并和蒸发作用,微结构的起伏较大。   相似文献   
20.
利用银川市1983-1987年常规环境监测资料,系统分析了银川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IPM的质量浓度特征。结果表明,银川市大气中PM2.5占IPM的比例,冬季采暖期明显高于春季风沙期和非采暖期;城市各功能区在春季、夏秋季和冬季,其IPM质量浓度谱均在0.58μm处出现峰值;冬季IPM中约有50%以上来自PM2.5的贡献,说明冬季燃煤采暖是细粒子的重要排放源之一,是细粒子污染最严重的季节;不同李节各功能区IPM谱分布出现多个峰值,是来自不同模态粒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春季风沙期、夏秋季非采暖期IPM的质量中值直径D均大于冬季;而冬季采暖期σg。最小,说明该季节颗粒物分散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