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6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稻田CH4排放的农业气象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美国DNDC模式基础上, 综合气象学、农业气象学及生态学最新研究进展, 将作物生长、碳氮循环及CH4排放有机耦合, 建立了一个CH4排放数值模式, 模式通过了相关显著性检验。利用模式重点分析了气象因子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状况, 数值分析表明, 当仅考虑气象条件影响时: (1) 不同地区不同生长季节的CH4排放量均与相应生长期的平均气温成正相关关系; (2) 功率谱分析表明稻田CH4排放存在4~5年周期变化, 与相应生长季节的平均温度年际变化规律相一致; (3) CH4排放量年际之间变化趋势与生长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利用数值计算结果, 给出了杭州及昌德地区早稻、晚稻CH4简易统计模式, 为应用模型监测并调控农田生态系统中的CH4排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
徐宝祥  周秀骥 《高原气象》1999,18(3):436-440
“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研究”项目经数载酝酿,筹划,在各界气象同行和有关人干的积极推动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最后获批准并列为国家“九.五”攀登计划志项,并在1998年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概要介绍这一项目的科学目标,研究 近期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53.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sulphur dioxide,sulfate aerosol and TSP were about 8—10 ppb,15.08 μg m~(-3),and241.40 μg m~(-3) respectively,which were measured at the Lin'an regional background station during August—November,1991.The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SO_2 and SO_4~(2-) maybe acidify the rainfall.It has a great influence uponthe human health and ecosystem.The simul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stributions of SO_2 and SO_4~(2-) were deter-mined by local emission sources.Average aerosol particle number density was 2.0×10~4 cm~(-3).It shows that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uman activities strongly affect the atmospheric background level.  相似文献   
54.
湍流的分子动力学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秀骥 《大气科学》1977,1(4):300-305
湍流是自然界中极为普遍的一种流体运动形态。研究湍流运动发生发展的规律,在气象学、海洋学、空间物理、流体力学、等离子体物理以及不少工程技术等领域中,不仅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而且是一个极有意义的理论问题,也一直引起各方面的密切注视。湍流理论的系统研究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其主要成果大多建立于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初期。以后一个时期内,由于问题的复杂和困难,进展并不显著。近几年来,国内外对湍流  相似文献   
55.
大气科学委员会是世界气象组织下属的八个专门委员会之一,它的任务是讨论大气科学研究的“方向”和“协调”各国有关科研的规划。1973年11月在法国凡尔赛召开的第六届会议上,对大气科学研究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6.
地对空微波遥感水汽垂直廓线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地对空微波遥感中,随机取样法和0.618法对求解晴空和云天大气中水汽垂直廓线的应用。并介绍了用正交化方法考察通道相关性和挑选通道的原理。用这些方法对北京地区的258个样本作了数值试验。  相似文献   
57.
The three important greenhouse gases, namely CO2, CH4 and N2O[1,2],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cycling in the paddy field simultaneously. CO2 is assimilated by rice through photosynthesis, which means the paddy field is the sink of …  相似文献   
58.
基于降水气候强迫的一种地表径流估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从地表水分平衡的物理机制出发 ,引进降水概率统计分布理论 ,推导出一种由降水气候强迫形成的次网格尺度非均匀径流率计算方法。应用于mosaic方案 ,可进一步计算区域平均径流及产流和汇流。试验证明 ,对于不同物理性质的地表而言 ,由于其土壤入渗能力的差异 ,相同降水气候强迫所能生成的径流量及其相对比值是不同的 ,例如干旱区与湿润区就有很大差异。同时 ,不同空间分布概率的降水量 ,不同站点的地表性质、土壤水力学条件等物理因素的千变万化 ,可使径流特征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大变异性。因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由降水气候强迫所形成的地表径流具有特定的非均匀分布是必然的。文中用实测资料验证了其可靠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59.
中国近8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57,自引:10,他引:157  
自 2 0世纪 2 0年代以来 ,中国地区 4 0和 90年代出现了 2个暖期及 5 0~ 6 0年代相对冷期。最近的 90年代的最暖年 (1998年 )或 5a滑动平均气温几乎已达或略高于 4 0年代的最暖年 (194 6年 )或 5a滑动平均气温。变暖最明显是北方地区 (黑龙江和新疆北部 ) ,而 35°N以南和 10 0°E以东地区自 5 0年代以来存在一个以四川盆地为中心的变冷带 ,虽然 90年代有变暖趋势 ,但基本达到 4 0年代暖期气温。中国降水则以 2 0年代为最少 (192 9年最少 ) ,5 0年代为多水年代 ,以后缓慢减少 ,70年代以后变化不大 ,但多雨带在 80年代及以后由华北南移到长江中下游。195 1~ 1990年 ,大部分地区气温和降水呈负相关 ,在东北和长江—黄河间存在 2个负相关中心 ,表明北方是变暖变旱 ,江淮间是变冷变湿。这些气候变化特征和全球气候变化相比较 ,除北方外 ,变暖期明显的滞后于全球变暖 ,并且出现变冷带等明显差异。文中还综述了用诊断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影响中国变化的气候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 (热岛效应和气溶胶影响 )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 ,以上提出的 3种人类活动对中国气候变化有明显影响 ,特别是工农业发展造成的气溶胶增加是四川盆地气温变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0.
MM5模式显式微物理方案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介绍了MM5中的显式云物理方案,详细分析了Goddard,Reisner和Schultz方案的物理过程特点和存在的不足。这些云物理方案的多个微物理过程的描述不是很合理,对粒子的自动转化过程都采用阚值,且对雪、霰和雨的数浓度只进行诊断计算。Reisner方案的物理过程相对全面,预报量也较多,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通过对1992年Andrew台风个例的模拟,发现尽管Reisner方案的物理过程比Goddard和Schultz方案全面,但模拟的台风眼最低气压和地面最大风速并没有优势。所以单一物理过程描述的改善不一定立即带来模式预报成效的提高,因为预报能力取决于整个模式系统的科技水平以及各子程序之间的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