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梁平德  刘爱霞  段丽瑶 《大气科学》2008,32(5):1174-1186
通过对北半球(20oN以北)1958~2002年 500 hPa月平均高度场各格点的点对点月际相关系数的分析,探讨了环流的持续性。结果表明,亚洲中部上空存在着北半球中高纬度唯一的显著的高度场持续区,它的中心区位于(30oN~50oN, 70oE~110oE),这里正是广袤的青藏高原北坡、蒙古高原及黄土高原地区,一年中各月的持续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末春初的2月对3月和3月对4月基本上没有持续性可言;4~5月出现了明显的持续性,相关系数突然增长到0.6;5月对6月的持续性继续增加,相关系数达到0.8。夏季至初秋(6~9月)各个月际稳定地保持着0.8的高相关系数。秋、冬各月持续性逐渐减弱,直至春季降到了最低。将1958~2002年中5~9月的月平均高度距平正、负持续最明显的两个7年的逐月环流和季环流作对比分析,得知在正持续年夏季东亚中纬度大气环流呈“西高东低”型;而负持续年的夏季则是“东高西低”型。它们都具有气候意义的稳定性。相应的,在明显正持续年夏季中国东部降水分布呈“北少南多”;而在明显负持续年则是“北多南少”。在这45年间,夏季亚洲中纬度500 hPa的月高度距平由负持续转为正持续,与中国东部降水由“北多南少”转为“南多北少”是对应的。分区逐日识别500 hPa天气系统的结果表明,正持续年亚洲中纬地区盛行高脊,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低槽和辐合流型;负持续年则盛行低槽,长江中下游多副高控制和西南流型。揭示了中国夏季发生区域旱涝灾害的两种不同的气候进程和盛行天气过程。这样在5、6月份即可预测东亚夏季或盛夏环流形势与中国的降水趋势。  相似文献   
62.
黔东南大雾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1961~2007年黔东南州1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大雾日数资料,对黔东南州大雾日数的日、年、季分布特点、长期变化趋势、年代际的变化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平均雾日最多,80年代最少,进入21世纪后具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以秋季雾日最多,冬季次之,春季最少;以11月为最多,2月为最少。并且大雾日数有准40年的周期,在大雾多发期存在着准5年的周期性。大雾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州的中部,东南部和西北部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63.
根据大洋金属结核DY85-5航次调查所了解的情况,对该航次调查作了简单介绍:根据该航次怕得到的我国大洋多金属结核开辟区地形地貌最新调查结果,对大洋多金属结核开发研究中的矿区放弃和采矿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4.
刘爱霞  梁平德 《气象》1994,20(9):14-19
分析了京津唐水资源与海滦河流域40站夏季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水资源总量与降水量的逐年变化是相当一致的,降水对京津唐水资源有显著影响的区域在滦河中下游、永定河、大清河上游及滏阳新河。建立了显著影响区域降水量与水资源量的关系方程,复相关系数达0.96。还指出,受气侯变化影响京津唐水资源逐年代递减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尤以入境水的减少最为突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探讨了水资源的预测方法,以冬季南支急流指  相似文献   
65.
地基非线性波动问题中黏-弹性人工边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卢华喜  梁平英  尚守平 《岩土力学》2008,29(7):1911-1916
建立了考虑地基动力非线性效应的波动模拟的二维和三维黏-弹性人工边界条件。引入考虑动力非线性特征的土体等效线性模型中的动模量变化模式,推导了新的平面内法向、平面内切向以及出平面切向的黏-弹性人工边界公式,同时也给出了新的三维法向、切向黏-弹性人工边界公式,并在实际应用中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处理,进行了数值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新的黏-弹性人工边界具有更好的精度,可以用于地基非线性波动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66.
由于地下介质对地震波振幅的影响和地震波频散因素,地震波振幅和相位随时间、空间及频率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广义S变换的振幅谱补偿和相位谱校正新方法。该方法在S域中分为振幅谱补偿和相位谱校正两个步骤进行处理:振幅谱补偿是在地震记录可靠频带范围内恢复反射系数的振幅谱,其具体实现是在S域中利用谱模拟技术来拟合时变子波振幅谱,从而补偿由地层吸收所引起的振幅衰减;相位谱校正是消除子波剩余相位的影响,其具体实现是在S域中利用相位扫描来拾取随时间、空间和频率而变化的相位校正量,并由Parsimony准则来进行最佳相位判别。本文方法不需要直接求取Q值,能够适用于变Q值情况。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恢复地层反射系数的振幅谱,还可以有效消除子波剩余相位的影响,使子波接近或达到零相位,从而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  相似文献   
67.
黔东南夏季干旱指数及气候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平  冯晓云韦波 《广西气象》2005,26(A01):166-168
以降雨量、蒸发量和前期降雨量为参数,定义了黔东南夏季干旱指数,并用该指数对黔东南的夏季干旱进行了等级划分;计算了1971~2000年夏季干旱指数,以此对黔东南夏旱的气候规律作了分析,得出了黔东南夏季干旱的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8.
黔东南州90年代稻瘟病发生的气候因子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气候特点是暖冬凉夏,加上本州地形复杂,区域性小气候较为显著,稻瘟病发生面积大、程度重。品种抗性丧失,是稻瘟病发生的主导因子,适宜的气候条件是猪瘟病流行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了适宜稻瘟病发生的气候指标;对镇远县1987~1997年稳猪瘟病发生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穗稻瘟病发生程度预测方程。根据90年代我州猪瘟病发生情况和气候特征,对我州稻作区进行了初步区划。在这一项目的分析研究过程中,采取了“以加强病害测报为先导,选用耐抗品种为中心,实施健身控害栽培为基础,保穗防治为重点”的治理策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