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大气科学   8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31.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T63谱模式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资料,对200、500hPa高度场及200hPa、700hPaU、V风场进行相关系数、距平、距平同号率、距平相关系数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对极涡、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预报能力较强,夏季副热带系统预报偏强,西风带系统预报偏弱;冬季西风带系统预报偏强,副热带系统预报偏弱。西风带和副热带系统的距平误差基本反映出影响我国年季气候变化主导系统的进退及预报误差。   相似文献   
32.
利用GRAPES-m eso模式和T213资料,对2007年7月18日发生在我国四川盆地和华东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多组数值试验,以分析侧边界资料、驱动资料的垂直分辨率、模式积分区域、云物理参数及边界参数对GRAPES-m eso模式降水预报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侧边界资料对模式降水预报结果影响较小,驱动GRAPES-m eso的全球模式产品质量提高,降水预报结果越好;(2)驱动资料垂直分辨率的高低对降水预报结果影响较大,分辨率越高,预报能力越强,反之越弱;(3)模式积分区域对降水预报结果也有明显影响,区域越大,降水预报未必总是最好;(4)物理过程和边界参数试验表明,W SM6方案与KF eta方案组合的24小时降水预报与实况更接近。   相似文献   
33.
为了弥补传统检验方法的缺陷,本文基于对象目标的空间检验方法MODE,对四川2019年6月22日的强降水过程进行检验,分析西南区域模式在短时强降水的预报效果。通过对该方法各参数的确定,可以发现:(1)MODE检验方法在确定卷积半径R和降水阈值时应灵活地进行选取;(2)模式较好地把握了此次降水过程的发展消亡过程,尤其是对盆地东北部的降水预报效果很好,对降水目标物的形状、走向、移动方向以及落区有比较好的相关性;但对于降水发展初期,模式预报效果不理想,存在明显的空报;(3)对于强度预报,降水发展强盛期预报场对高原目标物强度预报在降水大值区存在一定高估,对盆地目标物强度预报基本接近于实况,但在降水减弱时对盆地目标物强度预报也存在明显高估。   相似文献   
34.
利用PM10日平均值统计资料、NCEP 2.5°×2.5°分析资料以及温江站探空资料,针对2012年发生在成都的13次PM10典型污染过程进行了环流背景、动力条件、稳定度条件以及水汽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1)PM10典型污染过程多发生在南支波动较弱的环流型下,我省受偏西气流或西北气流控制.(2)大气中低层垂直运动较弱,低层为弱辐合,辐合层次较低,不利于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扩散.(3)对流层中下层中常有逆温层或等温层存在,大气热力状态较稳定.(4)大气多为上干下湿的状态,湿层较浅薄.  相似文献   
35.
利用四川境内加密自动站分钟雨量、风场、温度、本站气压、湿度等资料对2012年7月20~22日四川境内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的降水持续时间、强降水时段平均降水率和降水变率、强降水开始1小时特征、强降水中心雨量变化与本站气压、温度、湿度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了不同时段的强降水分钟级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针对本次过程而言,第一个强降水时段内发生的强降水具有降水率大,持续时间短,突变性强的特点,预报难度较大,而对于第二强降水时段内降水持续时间较长,降水率也较高,结合地面自动站的风场、温度、湿度和本站气压的资料能有一定的预报提前量。   相似文献   
36.
利用动力气候模式(T63)产品进行降尺度解释应用,是目前以及未来开展气候预测的主要手段。本系统基于国家气候中心下发的气候模式产品、NCEP/NCAR500hPa高度场、西南区域84个代表站温度降水历年资料,采用动力统计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建立了“成都区域气象中心动力气候模式解释应用系统”,该系统以统计降尺度方法在西南区短期气候预测中的业务化应用为目的,实现了统计方法与动力模式相结合的业务化,经过5年业务回报试验和近2年的预测业务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西南区域的月尺度温度和降水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已成为西南区域气候中心日常业务的主要参考依据。本文主要介绍该系统平台的各子系统性能及采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7.
用实时气象资料与T106数值产品相结合,根据概率 统计的方法 和原理,采用概率回归估计方法,建立了成都市的夏季降水概率预报方法。此方法可对成都 市 东、西、北片未来24小时降水作出定量预报。1999年8~9月试用效果较好,可供业务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38.
成都市降水概率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实时气象资料与T106数值产品相结合,根据概率统计的方法和原理,采用概率回归估计方法,建立了成都市的夏季降水概率预报方法。此方法可对成都市东、西、北片未来24小时降水作出定量预报。1999年8-9月试用效果较好,可供精力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39.
利用1998年汛期GMS-5卫星水汽图像,分析了1998年高原东侧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的水汽图像.发现高原东侧暴雨过程的产生及强度与其对流层中、上层水汽的汇集形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0.
选取1980年至2001年共22年四川省单站定时地面观测资料为资料样本,采用累加和算术平均的统计方法对大雾天气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四川省1980年至2001年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