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01.
MicroStaion95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 Microstation95开发测绘应用系统、定制用户界面、建立地形图符号库和制作应用软件安装程序的方法和技术。还介绍了具体操作中的一些经验和技巧。  相似文献   
102.
以甘肃北山花岗岩中发育的构造裂隙(主要指节理)为研究对象,采用高精度GPS、罗盘等对其进行现场测量,获取裂隙的迹长及产状信息,并将信息导入ArcGIS平台建立裂隙属性数据库; 进而应用地质统计分析理论,以裂隙面密度P21为地质统计分析的区域性变量,探索花岗岩岩体裂隙空间分布特征; 然后借助ArcGIS软件平台建立变异函数模型,利用地质统计学的普通克里金插值方法得到整个区域的面密度预测分布图。结果表明:芨芨槽块段所测某区域裂隙面密度值的半变异函数变程值在20~30m之间,NS和EW方向有明显差异,由此知该区域裂隙面密度分布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性,但分布特征不均匀; 此结论对北山花岗岩裂隙空间分布特征的深入研究以及三维裂隙网络建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3.
安徽繁昌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构造控矿作用明显。对区内的褶皱、断裂和节理进行了野外调研和实地测量,并通过变形特征观察和构造配套分析,确定了繁昌地区多期次构造活动的主应力方向,即主压应力方向依次为:前印支期的EW向和SN向、印支期的NNW向、燕山早期的EW向、燕山晚期的NWW向以及喜山期的NE向和EW向。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该地区的构造演化特征,并指出从印支期到燕山晚期为主要的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4.
云南维西大宝山铜(银)多金属矿区通过近年的地质勘查,探明的铜资源量已达中型规模。在以铜、银为主的找矿过程中,发现矿体中有金矿化显示,经进一步调查证实,本区铜(银)矿体中金矿化普遍,且有一定强度。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区的金矿勘查成果,研究认为,该区金矿找矿潜力较大,今后应重视金矿的综合勘查。  相似文献   
105.
南澜沧江带老毛村小岩体的岩石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w(SiO2)为77%,w(Al2O3)为12.08%~14.33%,A/CNK(分子比)>1.1(平均1.68),K2O/Na2O平均为4.54,里特曼指数(σ)为0.75~1.34(平均1.14),分异指数(DI)为90.2~92.2,∑REE在204.27×10-6~274.17×10-6之间,∑LREE/∑HREE在3.43~5.44之间,δEu为0.47~0.60之间,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出Sr、P、Ti、Eu负异常和K、Rb、Ba、Th、U正异常,具明显的分异结晶作用特征。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其围岩之一的中三叠统忙怀组碰撞型酸性火山岩非常相似,属于高硅、富钾、过铝、钙碱性花岗岩,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岩体的Rb-Sr同位素年龄为(169±5)Ma。经多种相关图解判别,老毛村岩体为后造山花岗岩类(POG),形成于后造山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6.
环境岩土工程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岩土工程分支的环境岩土工程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其学科体系还不奶完善,探讨了对它的一些相关问题,包括环境岩土工程内涵,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用岩土工程解决环境问题,环境和岩土工程的协调统一,环境岩土工程对岩土工程的推动伤脑筋主当前国内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方向等。  相似文献   
107.
对浙江江山碓边下寒武统上部—下奥陶统下部碳酸盐岩进行了碳氧同位素测定。δ1 3C、δ1 8O值变化范围和均值分别为 - 1.9‰~ 3.7‰、- 13.0‰~ - 1.3‰和 0 .86‰、- 9.76‰。碳氧同位素地层曲线与 Veizer et al.(1986 )的同位素年代演化曲线形状相似 ,在寒武纪—奥陶纪界线附近没有明显的δ1 3C、δ1 8O漂移现象。δ1 3C地层曲线具旋回性变化特征 ,大陈岭组、杨柳岗组各形成一个完整的演化旋回 ,与根据露头层序地层研究推测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吻合性较好 ,表现出δ1 3C值的高值区是海盆水体变深的反映。一个明显的碳同位素正漂移发生于晚寒武世早期 (华严寺组下部 ) ,与 Matthew etal.(2 0 0 0 )报道的在美国内华达州中东部、哈萨克斯坦 Malyi Karatau地区、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西北部和湘西桃源瓦儿岗等地发现的 δ1 3C正漂移记录 (SPICE— The Steptoean Positive CarbonIsotope Excursion)和 Veizer et al.(1986 )碳同位素年代演化曲线中的正漂移波峰一致 ,为晚寒武世全球性碳同位素正漂移提供了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108.
安徽庐枞地区位于下扬子断陷带内,区内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壳幔交换频繁,形成了一系列A型花岗岩类,其中产有一些同源岩石包体。这些A型花岗岩类以富碱富钾为特征,为准铝质硅饱和岩石,具有高的104×Ga/Al比值和REE含量,明显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Nb,Ta,Ti和Zr等高场强元素和Sr,P相对亏损。与寄主岩相比,岩石包体SiO2和全碱含量偏低,Cr,Co,Sc,V等元素明显偏高,Zr和Eu的负异常不明显。包体和寄主岩的(87Sr/86Sr)i 值为0.7053~0.7089,εNd(t)值为-2.2~-8.66。这些资料表明,庐枞地区中生代A型花岗岩类是起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玄武质岩浆与地壳物质发生轻度同化混染作用,并经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结晶分异作用发挥着主导作用。从岩石组合来看,庐枞地区的A型花岗岩类主要由石英正长斑岩、正长斑岩、辉石二长岩和碱长花岗岩组成,属于碰撞后准铝质镁铁质-长英质岩套的一部分。岩石样品分析数据在Nb-Y-Ce,Nb-Y-3Ga和Rb/Nb-Y/Nb图上的投影结果表明,庐枞A型花岗岩类为碰撞后环境结束阶段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可以认为庐枞地区A型花岗岩类形成于岩石圈伸展背景下的碰撞后岩浆活动的末期,其出现可能标志着碰撞后环境的结束。  相似文献   
109.
文章在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从流体包裹体、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成矿流体演化规律、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10.
冷涌结构及冷涌期中低纬环流相互作用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松  朱乾根 《热带气象》1989,5(3):227-2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