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251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31.
丽江台水管仪频谱分析及同震震后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丽江台水管仪观测资料进行了频谱分析和同震震后效应初步研究。频谱分析结果清楚地显示了日波动和半日波动,并得到了3个主要日潮汐波01、P1、K1,3个主要半日潮汐波N2、M2、S2和三分之一波M3。该台水管仪记震能力强,同震效应形态均呈振荡型,震后均能恢复到震前日变及趋势变化,震后没有震阶和趋势变化,但可记录到大震后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信息。  相似文献   
432.
大姚、姚安地震数字记录波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姚、姚安地震中永胜台数字地震记录波形变化的分析研究,发现在大姚地震后一段时间里,P波初动出现“大头波”现象,而姚安地震后则没有出现明显的“大头波”,并且也没有再发生Ms≥5.0级地震,从而联想到震后强余震的出现是否会与数字记录中“大头波”的出现存在某种关系。  相似文献   
433.
434.
中国花岗岩与大陆地壳生长方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5,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陆造山带花岗岩可分为东西两个区,西区的中亚造山带、秦祁昆造山带和青藏高原冈底斯造山带为与大洋发育有关的造山带花岗岩,东区主体的东北、华北和华南是形成于中国大陆拼合之后的燕山期造山带花岗岩。根据不同造山带花岗岩的形成背景、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差异,以阿尔泰、东昆仑、华北燕山、东北和南岭造山带花岗岩为例讨论花岗岩与大陆地壳生长的关系,区分出中国大陆的5种大陆地壳生长方式:阿尔泰式是古亚洲洋背景上形成的古生代对流地幔物质、热输入和上地壳混合为主的方式;东昆仑式是元古代造山带TTG陆壳背景基础上古生代一早中生代对流地幔物质和热输入,改造元古宙造山带基底的方式;东北式是燕山期中亚造山带背景上对流地幔物质和热输入改造显生宙陆壳的生长方式;燕山式是燕山期对流地幔物质和热输入改造太古宙基底的方式;南岭式燕山期对流地幔输入大陆的是以热为主、物质为辅,大陆地壳生长是以陆壳物质再循环为主(零增长)的生长方式。它们构成中国大陆显生宙地壳生长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435.
青藏高原的构造分区及其边界的变形构造特征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宏观构造特征的确立对青藏高原隆升和“动力学建模”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是由来自塔里木-中朝板块的北昆仑-阿尔金-祁连地体,华南-东南亚板块的南昆仑地体、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体和冈瓦纳古陆的羌塘地体、冈底斯地体及喜马拉雅地体等3大板块(或古陆)的6个地体经多次裂解、会聚和陆内俯冲作用拼合而成的巨型“会聚-陆内俯冲型”岩石圈块体,它以青藏高原南缘结合带、青藏高原北缘结合带和青藏高原东缘结合带依次与印度岩石圈块体、塔里木-阿拉善-鄂尔多斯岩石圈块体和扬子岩石圈块体相隔。按现今动力学特征,这一巨型岩石圈块体(一级构造单元)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喜马拉雅、藏北、青南和昆仑-阿尔金-祁连等4个二级构造单元(地块),它们依次以雅鲁藏布江结合带、西金乌拉-金沙江结合带、中昆仑结合带为界。4个地块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以断裂为界的三级构造单元(地体)。组成青藏岩石圈块体的各构造单元处于统一的地球动力学系统,它总的表现为:在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持续、强烈俯冲和热的、具柔性流变学特征的青藏块体整体向北北东方向移动的区域构造背景上,其南、北两侧的喜马拉雅地块、昆仑-阿尔金-祁连地块分别向冷的、刚性的印度岩石圈块体和塔里木- 阿拉善-鄂尔多斯岩石圈块体不对称逆冲叠覆。位于青藏高原腹部的藏北地块和青南地块,在深部存在大量低速体向上涌动和整体自西向东扩展的区域构造背景上,前者叠置近南北向挤压,形成以南北向断陷带及北西和北东向共轭走滑为主的构造格局,而青南地块除松潘-甘孜地体显示自北而南的逆冲叠覆外,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体以逐一向东挤出的左行走滑作用为主,以致整个青南地块呈现向扬子岩石圈块体逆冲扩展和向三江构造带平移扩展。因此,就现今动力学而言,青藏高原在随着时间推移、隆升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还逐渐向外缘的刚性地块扩展,即高原面积在不断增大。因此青藏高原的边界具有扩展性质,按扩展机制可区分两类扩展型动力边界:走滑型扩展边界和逆冲型扩展边界。典型的走滑型扩展边界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阿尔金山和青藏高原东缘的三江地区,青藏高原南缘的动力边界属典型的逆冲型扩展边界,而位于祁连山和龙门山的动力边界兼有逆冲和走滑双重扩展性质。  相似文献   
436.
农业与气候     
前言农业生产和气候的关系,历来各国都认为是最重要的.作为主要粮食的谷类作物,在广大地区栽培、生产,但对这些地区的气象环境,很难进行人为的改变.作物的每个生长区域,也都有其不适应性,而阻碍了作物的生长、发育,甚至减产.由于气象、气  相似文献   
437.
太白—镇平一带地处塔里木—中朝板块和华南—中南板块之间,属秦祁昆构造域的一部分,是卡林型金矿产出的重要地带。所谓卡林型金矿是指由地下热卤水的循环溶滤作用,沿构造窗、层间破碎带和构造裂隙而形成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38.
西藏羊八井地热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及氚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sotopic data on drill hole water and surface water samples from the Yengbajain geothermal area as well as an ice sample from the glacial amphitheater in the Mt. Nyainqintanglha to the northwest of the Yangbajain basin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 consideration of isotopic fractionation during steam separation, the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ic ratios for thermal waters collected at the mouths of drill holes have been calibrated. The D/H ratio of thermal waters is similar to that of local precipitation, indicating their meteoric origin. The δ D and δ^18O values of the thermal waters of --150--160 and -17-20‰, respectively are the lowest among those well-known geothermal fields in the world.The recharge area of the geothermal system is at elevation of about 4,800--5,000 m. Drill holes along the axis of a tongueshaped zone where loose Quaternary sediments have been cemented by siliceous material show greater δ D and δ^18O values and discharge tritiumfree thermal water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hermal waters may be derived from superhcated water and steam which find their way upwards along the tectonic fractures within the granitic base overlain by Quaternary sediments. The classification of drill hole geothermal waters have been made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δ D and δ^18O values and chloride contents. The “oxygen shift” of the thermal waters seems to be 2‰, due to isotopic exchange reactions between geothermal waters and reservoir rocks  相似文献   
439.
板块运动的形成,归因于岩石圈构造应力的状态和地球这部分物质的性质。当前开展的上地幔动力学的研究是阐明板块驱动机制的主要内容。研究地幔橄榄岩,特别是它的矿物的物理特性,对于探索大陆造山带中橄榄岩的成因及其侵位方式,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40.
城市地质工作应走理念发展型之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消除城市的地质安全隐患,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地质工作;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重要途径是走理念发展型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