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3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369篇
测绘学   341篇
大气科学   238篇
地球物理   179篇
地质学   1015篇
海洋学   154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241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1 毫秒
61.
本文把数量化理论Ⅲ与Q-型非线性映射在机地结合在一起,定义了一种新的数学模型-QN-模型。详细地介绍了该模型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步骤,给出了模型在覆盖区资源靶区以预测中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62.
大兴安岭中段二叠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二叠纪海相火山沉积岩系是大兴安岭中段出露的主要基底地层,是铜多金属矿床的主要赋矿围岩,其中成矿元素Cu、Pb,Zn,Ag,Sn均具有较高的丰度值,是形成矿床的重要物质来源,而不同矿床类型的时、空分布与早二叠世古构造沉积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3.
该文综合利用沉积学、古生物学及地球物理学标志,对东营凹陷通61断块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详细划分和描述。系统编制了区内沙二段7个砂层组中51上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展示了各小层沉积时的地理面貌和沉积格局,阐明了各类储集砂体的平面分布特征,文中还详细讨论了沉积微相对油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介绍了GIS的基本概念原理,分析了应用GIS处理地质信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并以在河北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应用为实例,介绍了应用GIS处理分析地质信息的一般方法。最后分析了GIS处理地质信息方面还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随着GIS技术及其基础学科的不断发展,GIS在处理地质信息方面将显示出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5.
吉林省安图县海沟金矿床控矿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沟金矿是大型石英贫硫化物脉型金矿床。矿区侵入岩可划分为四个花岗岩单元,矿体(脉)在平、剖面上都具有斜列的特点。含金石英脉的产出和分布严格受NNE-NE向断裂控制。金矿区控矿构造型式为EW向大断裂的派生断裂控制矿床,成矿构造序列划分为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构造。构造对矿床(矿体)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等距性构造控制矿脉分布;断裂多期活动对富矿体的控制。分析了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作用是以充填  相似文献   
66.
地壳流体与地幔流体间的关系   总被引:72,自引:8,他引:72  
杜乐天 《地学前缘》1996,3(4):172-180
通过铀、金矿床及地幔岩捕虏体研究,初步得出以下认识:(1)在热液作用中岩浆分异热液是不存在的;(2)碱交代作用是整个地幔交代作用和地壳交代作用的基本运作机制,现已构成有几十条具体规律的理论系统;碱交代岩是地幔流体转变为热液的化石记录;(3)拆离断层构造体系是地幔流体上升到地壳后的活动通道;(4)磷(P)是地幔流体的特征性示踪成分;(5)大洋缺氧事件、生物种属灭绝、厄尔尼诺等有共同的地幔流体致因;(6)天然气-油-盐-金属成矿是统一的热液成矿作用。软流体是今后区域成矿预测的重要新依据。软流体的顶部发育有次级、再次级的局部上凸部,这是矿带、矿田群的重要成矿控制因素和找矿新标志。  相似文献   
67.
华南西部晚二叠世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黔桂地区7条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型煤系剖面进行了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测定,发现晚二叠世吴家坪阶与长兴阶碳酸盐岩的δ13C值有明显差异,前者δ13C多大于3.0‰,后者多小于3.0‰,进一步对晚二叠世δ13C的变化原因的分析表明,δ13C的变化可能与晚古生代末期聚煤作用的减弱密切相关,后者造成自然界碳库中的12C的富集,从而使得海水以及在其中沉淀出的碳酸盐岩中的δ13C值降低。此外,植物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CO2的量也随陆地植被减少而减少,结果造成大气中的CO2的大量富集,从而进一步产生温室效应,制约生物界的发展。联系到这一阶段生物界的衰亡灭绝,可以认为温室效应是晚二叠世生物逐渐衰亡及晚二叠世末群体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8.
江西彭山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山岩体是由白云母碱长花岗岩、二云母碱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的钙碱性花岗复式岩体。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是一种富硅、富碱、贫钙、过铝且轻稀土相对富集的陆壳重熔型花岗岩。通过与典型矿区铅、硫同位素及稀土元素的对比,发现其侵位与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区域上基底深断裂的活化及板块间的相互作用,为该区燕山晚期的岩浆活动创造了条件。岩浆活动在提供了大量热动力的同时,也为本区带来了丰富的成矿物质,岩浆在侵位过程中进行了较为彻底的结晶分异,最终成矿物质在彭山穹窿构造及各级次级构造中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69.
安徽铜陵铜官山矿区的燕山期中酸性-酸性小侵入岩体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与区内的层控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密切相关。在这些小侵入岩体中,特别是在老庙基、小铜官山和金口岭岩体中,产有二长质到闪长质的同源包体、角闪石堆积岩包体和黑云母片岩残余包体。对这三类岩石包体及其寄主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以及单矿物氧同位素分析,同时收集了相关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资料,为阐明矿区岩浆-热液过程提供了依据。分析结果表明,闪长岩和辉石岩包体的(^87r/^86Sr),为0.7070~0.7073,εM(t)为-9.7,而石英二长闪长岩主岩(^87r/^86Sr)。为0.7072~0.7077,εNd(t)为-10.6~-11.9。铜官山矿区堆积岩包体中的堆积晶、同源包体和寄主岩中的斑晶以及同源包体及寄主岩中的基质的矿物结晶温度分属890~970℃,730~755℃和675~730℃三个区间,对应的深度为24~29km,9~15km和4~6km。它们分别代表了深位岩浆房、浅位岩浆房和岩浆侵位处矿物结晶的温度和深度深位岩浆房的深度对应于岩石圈中下地壳硅镁层的深度,而浅位岩浆房的深度对应于岩石圈中-新元古界浅变质岩系的深度从宕石包体及其寄主岩锶、钕同位素以及岩石学和矿物学资料来看,深位岩浆房中的岩浆可能是由底侵的碱性玄武岩浆与下地壳硅镁层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的,而浅位岩浆房中的岩浆可能是由来自深位岩浆房的演化岩浆与中-新元古界浅变质岩系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的。二长质同源包体与黑云母片岩残余包体过渡,有时闪长质同源包体与寄主岩过渡,相互之间的界线模糊不清。角闪石堆积岩包体中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的共存表明,在堆积岩结晶时已有相当数量的铁、铜和硫溶解在演化的岩浆中。由此可以推断,已初步富集铁、铜和硫的演化岩浆与深度同浅位岩浆房相当且富合成矿元素的变质岩发生同化混染作用,可以富集足够的成矿物质以形成铜官山矿区的矽卡岩型铜铁硫化物矿床,矿区同源包体中斜长石的δ^18OSMOW‰值为9.0~9.2,寄主岩中斜长石和石英为9.4~9.9,矽卡岩中石榴石和石英为3.92~11.84,矿石中磁铁矿和石英为3.84~5.85,而相应的δ^18H2O‰值在寄主岩中为6.87,矽卡岩中为6.85~6.89,矿石中为8.18~12.64。此外,在寄主岩及其岩石包体中同时产有熔融包裹体、熔融-流体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并能见到不混溶包裹体。这些事实结合矿物平衡地质温度计计算结果和收集的包裹体测温资料,表明矿区的岩浆-热液过程可以分为:1)岩浆结晶;2)岩浆流体出溶和出溶流体演化(大致对应于矽卡岩化);和3)成矿热液活动(对应于铜金矿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0.
花存宏  杜清运 《测绘科学》2004,29(Z1):105-107
我国各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顺利进展,为测绘数据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利用及后续产品的开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电子地图制图工程,即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电子地图制图及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状况,对电子地图制图工程的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