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一种测量云粒子的专用探空仪已研制出来。探空仪有一个小的电视摄象机,这种探空仪被称为云粒子电视探空仪(CPVS)。CPVS将直径从7μm到1000pm的云粒子图象通过1.6GHz微波线路传输给地面站。观测结果表明,CPVS提供了高度直到平均海平面12km的云粒子的高质量图象。应用从实验室实验测定的CPVS对水滴的捕获效率,可以计算出云粒子的数浓度及其尺度分布随高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32.
<正> 本文主要对“可搬运型上抛法绝对重力仪”进行介绍。根据最近的实验结果,这种仪器大约可以达到3×10~(-8)的测定精度。为了更有效的进行上下方向的波动改正,目前正在进行一步提高测定精度的实验,这里也一并加以介绍。1.前言建设省国土地理院测地部从40年代中期就使用各种重力测定装置进行全国重力测  相似文献   
33.
1979年6月东亚和南亚上空的水汽通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79年随着印度季风的建立,亚洲季风区上空的水汽输送场经历了非常显著的变化。一条强水汽输送带从阿拉伯海经印度南部、孟加拉湾和南海,然后向北进入华南和日本。由于垂直积分的水汽通量(Q_2)的强烈辐合而形成明显的降水。6月16~20日.孟加拉湾和南海Q_2辐合突然加强。同时,在上述两地区和菲律宾,向外长波辐射(OLR)急剧下降,对流指数(I_c)迅速上升。这些变化表明,季风在印度、孟加拉湾、南海和菲律宾几乎是同时建立的。在东亚,6月5日左右,受西太平洋副高控制的强水汽输送带在日本南部建立。同时.Q_2辐合加强,OLR下降,I_c上升。这些变化表明,日本雨李早在印度季风建立以前约两个星期就开始了。季风前后两个时期Q_2的较差也指出有两条水汽通道。一条与南亚季风相联系;另一条则与东亚季风相联系。对Q_2、OLR和I_c的分析表明,1979年东亚与南亚季风是相对独立的系统。  相似文献   
34.
关于风和潮流作用下单点系泊船体的鱼尾状摆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用模型试验和静平衡状态的特征值分析调查了单点系泊的船体在风和潮流作用下的鱼尾状摆动的特性。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显示了良好的一致。为了调查浅水效应,还进行了浅水中的鱼尾状摆动的数值模拟和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35.
36.
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长江宜昌水文站观测的泥沙输送量逐年增加,但是到了90年代却出现了逐渐减少的趋势。泥沙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乱伐森林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快速改变,而减少的原因则可能是采取了一系列防止水土流失的对策和在上游修建了许多大坝而造成的。嘉陵江流域是长江泥沙的主要源区之一,90年代每年从嘉陵江流域到长江的输沙量减少到1988年前的约36%。因此,分析该流域每年泥沙输送动态及其变化原因,对制定减小水土流失的森林规划,防止三峡水库的淤积以及保护长江流域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等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开发并改进了一个流域集水坡面上的侵蚀模型,并将它应用到1987年的嘉陵江流域,以对其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可被用于月度泥沙生产量的评估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