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91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基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年4月发布的标准《GB/T21714.2—2008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通过对雷击灾害风险评估参数分析,建立风险管理模型,开发相应的风险管理系统软件.软件以功能模块化方式来实现对雷击风险评价、预测,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开发的软件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资料数据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2.
23.
表观热惯量土壤水反演适用于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区域。利用MODIS数据反演的表观热惯量,联合GLDAS数据反演了湟水河流域2014—2016年土壤水的时空变化,对比分析了土壤水和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湟水河流域表层土壤水基本上在17~19 mm范围内波动,其整体变化表现为上升的趋势。流域的东南部表层土壤水含量相对较高,西北部的表层土壤水含量相对较低,降水是引起表层土壤水含量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4.
海阳市砂质海岸资源丰富,延绵近120 km,尤以万米沙滩浴场著称,但近年岸滩侵蚀严重影响其社会经济发展.本研究基于海阳市羊角畔两侧长约20 km典型砂质海岸连续3 a的海岸线蚀和典型剖面蚀淤调查,定量化研究海滩侵蚀及其变化,辅以一维数值模型,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泥沙运动特征和海滩侵蚀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42.5%和5.90%的砂质海岸分别处于侵蚀和强侵蚀状态,羊角畔东侧海岸侵蚀强度高于西侧,海阳港至海阳核电厂之间海滩侵蚀强度最高,海滩侵蚀强度与人类活动扰动程度密切相关.海岸工程、临海养殖和人为采砂导致海阳市部分砂质海岸侵蚀严重的主要原因,导致羊角畔两侧海岸侵蚀机制也不同.基于各岸段侵蚀机制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退养还滩、凸堤拆除和沙滩喂养等对策,以减缓海阳砂质海岸侵蚀威胁.  相似文献   
25.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历史,详述了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其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文后对神经网络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6.
根据2021年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了含有23个功能组的舟山海域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分析了当前舟山海域生态系统总体特征并估算了褐菖鲉在舟山海域的生态容量。结果表明:舟山海域生态系统营养级范围为1.000 (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4.277 ( 鳐类),石首鱼科、虾类和 鳐类为舟山海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碎屑食物链和牧食食物链是舟山海域生态系统主要的食物链。碎屑和浮游植物对食物网的贡献率分别为61.32%和38.69%。始于浮游植物和碎屑的营养传递效率分别是9.34%和10.50%,系统总营养传递效率是9.82%。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为2.26,系统连接指数为0.372,系统杂食性指数为0.222。生态系统总体特征反映了舟山海域生态系统的成熟状态较低,生态系统处于不稳定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根据模型估算,当褐菖鲉生物量增加至8.6倍时,褐菖鲉达到生态容量0.007 95 t/km2,此时生态系统仍保持平衡,且生态系统总体特征基本稳定。因此,褐菖鲉在舟山海域尚有较大增殖潜力。  相似文献   
27.
白令海北部陆坡晚第四纪的古海洋与古气候学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令海北部陆坡B2 9柱状样中放射虫Cycladophoradavisiana含量曲线和深海SPECMAP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 ,为该柱状样建立了晚第四纪约 1 0万年以来的地层年代框架。该柱状样中微体化石、碳屑颗粒、筏冰碎屑 (石英和岩屑颗粒 )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作为表层生产力指标的粗组份自氧同位素 5 .3期以来呈阶梯状增加 ,反映表层生产力阶段式的增长 ;碳屑颗粒丰度自氧同位素 5 .3期至末次冰消期的增加说明白令海末次冰消期以前气候较全新世干冷 ,天然火灾发生的概率较全新世大大增加 ;冰期和早、中全新世较高的筏冰碎屑反映了冰期和早、中全新世白令海陆架海冰的扩大以及气候转暖所导致的海冰消融的过程 ,揭示了白令海对过去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28.
Earthquakes taking place from 1975 to 2010 in and around Shandong Province are relocated using double-difference (HypoDD) and Hypoinvers 2000 (Hypo2000) methods, after correction of the onset times of seismic pha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ocated seismicity is clearly associated with regional tectonics in space, and is also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istence of deep faults imaged by wide-angle and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ing ; most of the focal depths are in the range of 5 - 25km, and there are clearly two predominant depths: 10km and 16km, which are inferred to be on the bottom of the upper crust and in the middle crust, respectively. The pattern of seismic activity indicates that moderate and strong earthquakes are likely to occur in the brittle-ductil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crust, as the outcome of the deep tectonic dynamic process and th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of faults in the upper and shallow crust under the regional stress field.  相似文献   
29.
30.
查阅多种古籍,整理分析和收集了公元1949年之前的中国陷落地震史料;提出陷落地震史料的5条鉴别原则;提出编辑历史陷落地震基本参数和震中烈度综合评定的原则和技术方法,编制了54条历史陷落地震目录;初步分析历史陷落地震活动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