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Morlet小波变换和Lanczos带通滤波对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逐日降水和经大气变量物理分解后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进行分析,研究1998年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强降水期间大气低频扰动场的显著特征。结果表明: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8月前为降水多发期,更是暴雨频发期,强降水主要存在两种低频振荡,1—4月主要以12—24d低频振荡为主,6—8月以30—60d低频振荡为主;850hPa自青藏高原东部四川盆地附近东移的12—24d低频扰动气旋或反气旋与1—4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强降水有关,而自日本本岛南部海面西移的30—60d低频扰动气旋或反气旋与长江中下游地区5—8月的强降水有关。12—24d的低频扰动位势高度场垂直结构具有斜压性,中心轴线向西倾斜;而30—60d的低频扰动位势高度场垂直结构与其不同,具有正压模态。引发长江中下游地区1—4月强降水的大气低频扰动最强信号位于925—850hPa附近,分别来自于青藏高原东侧和中高纬地区;而引发5—8月强降水的大气低频扰动最强信号多位于850—500hPa附近,分别来自太平洋中东部和赤道附近。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抗痉挛体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 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 例。对照1组采用普通头针治疗,对照2组采用靳三针头针治疗,治疗组采用靳三针头针加抗痉挛体针治疗,每组同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3组患儿下肢肌张力与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儿治疗后的腓肠肌、腘绳肌以及内收肌的肌张力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患儿的下肢肌张力改善优于对照1、2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患儿的下肢髋关节(内收度、外展度以及屈伸ROM)、膝关节(屈曲度、伸展度以及屈伸ROM)、踝关节(背伸度、跖曲度以及屈伸ROM)的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儿的下肢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1、2组(P<0.05或P<0.01)。结论:靳三针头针加抗痉挛体针能较好改善痉挛型患儿下肢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63.
利用3家机构(JAMSTEC、SIO、IPRC)发布的Argo海洋温度和盐度数据分析2005~2015年全球SSL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球平均SSL(即由海水密度变化引起的)上升速率为1.08±0.38 mm/a;年际信号对SSL变化速率的估算结果存在显著影响,近期(2011~2015年)Argo数据的估算结果(2.16±0.50 mm/a)显著大于早期(2005~2010年)的结果(0.66±0.64 mm/a)。当前Argo产品用于全球平均SSL变化趋势的分析结果较为一致,差异为3家机构所得结果平均值的10%左右;而小尺度上(20°宽纬度带)的计算结果差异很大,能达到平均值的80%。对全球SSL的空间特征的分析结果也显示,3家机构产品估算的海平面比容变化周年振幅和线性速率在更小的尺度(±5°)上存在不可忽视的差异。  相似文献   
64.
以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急性低盐度胁迫对大黄鱼血清生化组分的影响,评估盐度骤降引起鱼体的应激反应。急性低盐度(15、8)胁迫下,在72h的实验周期中,大黄鱼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整体显著下降(P<0.05);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球蛋白(GLB)含量在15盐度胁迫下呈波动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8盐度胁迫下,TP含量呈显著下降后逐渐升高趋势;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CHOL)含量在15盐度胁迫下均在初始阶段显著变化后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8低盐胁迫后二者含量均在实验后期(48 h和72 h)大幅度显著升高;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在低盐胁迫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且呈现出盐度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急性低盐胁迫会引起鱼体应激反应,实际生产中应避免养殖环境盐度的剧烈变化。  相似文献   
65.
分析了丰宁试验区植物区系、植被类型、植物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后认为:丰宁试验区植物区系成份具有内蒙古草原植物区系成份的特点。但植被类型较复杂、植物种类组成较丰富、特别是具有一些天然林类型。此外,在区系植物组成中蔷薇科植物的地位突出,而藜科植物的地位降低,说明植被也有明显的过渡特征。可供利用的植物资源如观赏植物、药用植物和牧草资源较丰富,具有开发潜力。但由于超载过牧,导致90%以上的草地退化,退化程度主要以轻度和中度为主,退化形式主要是河滩草甸盐渍化,丘陵缓坡草地沙质化,山地草地砾质化。  相似文献   
66.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极限学习机方法开展杂卤石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中地区岩性复杂,杂卤石周围广泛发育硬石膏、岩盐和其它非钾盐矿物,常规测井解释方法很难准确识别杂卤石。以极限学习机理论、主成分分析方法和测井解释为基础,把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影响杂卤石识别的主变量(测井曲线)作为输入,建立极限学习机(PCA-ELM)杂卤石的精确识别模型,对比川中地区录井结果,PCA-ELM的杂卤石识别正确率达到90.74%;再以不同岩石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为基础,建立杂卤石分类识别模型,分类识别正确率达到89.56%。与常规测井解释方法相比,具有速度快、操作简单、准确率高等特点。结果表明,在四川盆地钾盐勘探中PCA-ELM法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7.
道路网选取是自动制图综合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运用智能化方法实现选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BP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可以模仿人脑机能,通过对样本的学习和训练实现自动选取;结合拓扑参数,可以使选取结果很好地保持原道路网的连通性和整体结构特征。因此,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和拓扑参数的道路网选取方法。首先选择训练样本并计算其拓扑参数;然后设计BP神经网络的结构,利用训练样本进行训练,找出最佳网络结构;最后选取不同特征的道路网进行实验,将选取结果与专家选取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了该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并指出了下一步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68.
2013年6月7日浙江省中北部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进  丁婷  赵思楠  单晓龙 《气象》2015,41(10):1215-1221
利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ECMWF)ERA Interim全球再分析资料(0.75°×0.75°)对2013年6月7日发生在浙江省中北部的暴雨过程进行了相关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是在高空短波小槽东移加深,底层西南涡东移发展的形势下发生的,同时浙江中北部暴雨区位于高低空急流耦合带;暴雨发生前700 hPa以下蕴含有大量的不稳定能量,随着西南涡的靠近而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对大气变量物理分解的环境场分析发现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具有一定的背景环境支持,同时在瞬变扰动场的异常下而诱发了暴雨,暴雨落区位于850 hPa扰动暖切辐合线上。  相似文献   
69.
基于时变地球主惯性矩的三轴地球的自由Euler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时变地球主惯性矩情形,采用数值方法求解了自由Euler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结果表明,地球存在周期约为304.5 d的自由章动;旋转速度的三个分量均出现周期性的增大和减小;地球主惯性矩A、B、C的时变性导致EuIer周期产生复杂的波动,特别是ω3(自转速率)存在周期为22 a、14 a、8 a、4 a、2 a、周年以及更短周期的波动,这表明A、B、C的时变性导致了10 a尺度、周年以及更短周期的日长变化.  相似文献   
70.
残余含水率在非饱和土渗流理论、强度理论等方面都是重要的参数,然而土-水特征曲线(SWCC)试验测量时一般难以达到残余阶段,常常通过经验法(包括模型拟合法)估算残余含水率,方法的适用性值得论证。以武汉黏性土为研究对象,制备不同初始孔隙比试样,利用压力板仪测量SWCC,通过模型拟合的方法计算残余含水率;进行自然状态下水分蒸发试验,根据失水速率定义了临残时间,依据临残时间确定残余含水率;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微观孔隙分布特性,解释控制残余含水率大小的微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的方法可估算残余含水率,但准确性与模型选择及残余含水率初步范围的限定直接相关;水分蒸发试验是确定残余含水率有效可行的直接方法;武汉黏性土微观孔隙呈三峰分布,残余含水率与第1峰之前的微观孔隙水分紧密相关,依据弛豫时间小于0.267 38 ms的T2谱面积可较为准确地预测残余含水率,对于其他土体该方法需要进一步论证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