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浅论反天山构造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天山构造带是一组线性构造及异常地貌的组合体,它具有极强的“穿透性”,独立于天山古生代构造格局之外,又可以叠加在不同的构造单元之上,为新生的上叠构造,而不是继承性构造;其成因与深部地幔物质的不均一性及相关的运动状态有关,主要成生时限为早二叠世至早、中三叠世;反天山构造带有较好的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22.
张臣  李茂松 《地质科学》1996,31(1):65-70
乌拉乌苏地区的斜长角闪岩和德言其庙地区的斜长角闪岩变质较深,已达角闪岩相,两者在变质程度、空间展布型式以及岩石学、岩石化学和稀土配分型式上都十分相似,二者形成时代相近,应为同一套变质岩系,具有相同的形成环境和构造成因。样品的εNd(t)值反映了它们来源于中等亏损的地幔,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平坦型,与之有关的幔源花岗岩在ACF图解中投影在拉张区,具有拉张过渡壳特征。乌拉乌苏斜长角闪岩和德言其庙斜长角闪岩Sm-Nd同位素全岩等时线年龄分别为(607±46)Ma和(638±14)Ma,这表明华北地台北缘中段晚元古代-早古生代经历了拉张解体的演化阶段,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代表了这一拉张解体演化的开始时间。  相似文献   
23.
《海洋学报》1986,8(6):714-723
大洋板块的俯冲消减形成了各种弧状构造,而这些构造之所以成为弧形的原田,长期以来存在着多种解释.本文从地球球面和俯冲板块之间的几何关系(主要是俯冲角的大小和海沟形态的变化)出发,提出几个解析模式,并将解析结果同实际资料对比,初步揭示了地球球面和俯冲板块之间的几何关系是这些弧形构造形态的主要控制因素,并据此对俯冲带几何性质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这对板块学说无疑是一种佐证和补充.  相似文献   
24.
论大陆岩石圈形成过程中的克拉通化阶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何国琦  李茂松  周辉 《地学前缘》2002,9(4):217-224
克拉通化是大陆岩石圈形成和演化中 ,从活动转变到稳定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它的鉴别和正确划出 ,无疑有助于大陆岩石圈形成和演化研究的深入。不仅如此 ,大量研究实践表明 ,克拉通化阶段还提供了形成大规模有用矿产的有利条件 ,往往构成成矿作用高峰期。因此 ,克拉通化阶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然而 ,长期以来 ,多数学者只认同始于古元古代末、世界上几个主要老地台地区的克拉通化作用。文中通过对文献的分析 ,并结合作者们自己的研究经验 ,回顾了克拉通化有关概念和理论的发生、发展 ,重点探讨显生宙以来形成的新大陆岩石圈的稳定化过程 ;目的是借鉴克拉通化概念和研究问题的思路对碰撞后和陆内阶段的构造岩浆作用的规律做一讨论。笔者认为 ,克拉通化作用的第一阶段 (碰撞后阶段 )仍继续碰撞阶段板块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运动学特征 ,继承碰撞阶段的区域构造格局 ;第二阶段 (板内阶段 )则出现新的构造格局 ,深部地质作用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增加了。  相似文献   
25.
气候驱动格局下中国陆地植被指数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将降水、气温和日照作为驱动中国陆地植被指数变化的典型气候因子,基于1982-1999年10天合成的NOAA/AVHRR NDVI与同期降水量、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数据,按所有年份求平均后,分析旬NDVI与旬降水量、旬平均气温和旬日照时数的年内相关关系,确定中国陆地植被指数变化的气候驱动格局,揭示不同气候因子驱动格局下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植被覆盖区NDVI受气候因子驱动作用明显.气候因子驱动陆地植被指数变化的空间分异格局较为明显,大致分为气温显著区,降水显著区,日照显著区,气温和降水显著区,气温和日照显著区,降水和日照显著区,气温、降水和日照显著区,气温、降水和日照弱显著区,气温、降水和日照不显著区等9大类型.受局部地形、大气环流、海拔高度等的影响,在大的基本气候驱动格局内,还会形成其他不同的小气候驱动格局.1982-1999年间,所有气候驱动区的植被活动均表现为增强趋势,其NDVI的增加主要发生在春季或夏季.其中,气温和日照显著区的春季NDVI增幅最大,降水和日照显著区的夏季NDVI增幅最大.从各月变化来看,气温显著区、气温和降水显著区5月份的NDVI增长最为迅速,降水显著区、降水和日照显著区6月份的NDVI增长最迅速,日照显著区、气温和日照显著区3月份的NDVI增长最迅速,气温、降水和日照弱显著区4月份的NDVI增长最迅速,这些月份对全年NDVI变化的贡献也最大.  相似文献   
26.
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遥感监测方法的植物物候研究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通过对植物物候生长季概念的遥感界定,归纳总结了物候监测的基本原理、遥感数据源以及4种常用的遥感监测方法,并指出各种遥感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遥感监测技术为支撑,对地区、大洲和全球尺度上物候与气候关系的研究、物候与人类行为关系的研究进行了阐述,指出植物物候的变化常常是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针对当前物候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7.
郯庐断裂与皖东南印支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拟就三年来的地质观察讨论郯庐断裂与印支运动的历史联系。参考前人的工作,对本区三叠系地层划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